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時代發展,我國針對幼兒教育進行優化改革,將具有趣味性的教學運用到幼兒教育中去,其中包括幼兒親子游戲。幼兒親子游戲主要是將幼兒作為核心開展的活動,通過親子之間的親密互動和游戲,營造出愉悅、歡快的親子游戲氛圍,利用游戲競賽的方式引導幼兒完成比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心情,從而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和社交能力,豐富幼兒情緒和情感。因此,幼兒園與家長應該相互配合,采用有效指導策略設計親子游戲,從而實現幼兒親子游戲的教育目標。
調查發現親子游戲具有很多有效價值,能夠提高幼兒見識、擴寬視野,比孩子單獨游戲學到的東西多,父母積極參與與孩子的親子游戲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創造力。進過研究調查發現合理的親子游戲可以達到發展孩子認知能力的效果。幼兒在認知的成長中有不隨意性特點,然而親子游戲的環節中有不同肢體動作、有適合游戲玩具,適合幼兒提高認知能力,再加上家長的積極參與與指導,能夠推動并激發幼兒積極思考能力,有效提高幼兒智慧[1]。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僅與游戲工具互動,還需要與人互動交往,從而促進幼兒掌握社會行為規范以及簡單的人際交往技能。家庭是幼兒活動、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所以說家長是幼兒成長當中的第一名教師,通過幼兒親子游戲使幼兒體驗初步與人交往關系,從而提高為幼兒發展社會性關系打下基礎。隨著幼兒不斷成長,家長可以適當增加游戲種類,使幼兒通過親子游戲養成待人待物的態度,為今后步入幼兒園與教師、同伴關系的發展奠定基礎。另外,幼兒在親子游戲過程中獲取的經驗可以豐富親子游戲內容以及形式[2]。
親子活動是幼兒階段幼兒比較喜歡的娛樂活動,構建有效的親子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長和幼兒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完善其個性和特點。親子游戲和其他活動比較來看,必須具有親情關系基礎才能有效開展親子游戲活動,家長和幼兒溝通當中可以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學生的性格變化特點,對孩子的指導介入更具有針對性,利用親子游戲的互動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培養好的情緒,豐富幼兒內心情感[3]。
開展親子活動的主要不僅是為了拉近幼兒與家長之間關系,同時也為了讓家長了解到親子游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設計并開展有趣的親子游戲能夠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F階段,家長們對幼兒的教育高度重視,一些青年父母的學歷較高,能夠意識到親子活動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性。然而對于不注重親子游戲價值的家庭中僅僅注重孩子游戲的娛樂性;有的家長在游戲當中過于重視學生的教育效率,認為學生只要參加活動就必須在活動當中獲得一些知識技能,不能享受一時的快樂;還有的家長以孩子作為親子游戲的主體,認為親子游戲就是家長配合孩子做的游戲,只要孩子高興家長就必須配合。以上這些親子游戲觀念往往有失偏頗,在實際親子游戲互動中游戲的娛樂性以及教育性都應該具備,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寓教于樂。親子游戲過程中應該將幼兒作為游戲主體,家長起到輔助指導的作用,在游戲過程中家長應該加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互動性強的親子游戲往往對幼兒各方面能力都有促進作用[4]。
雖然很多家長都意識到親子游戲和親子關系之間的聯系,并認識到親子游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情感表達等方面具有很多的影響。然而在實際活動當中,家長需要深度去思考如何組織親子活動,一般家庭組織的親子互動有哪些,如何為幼兒創建游戲環節,在親子活動當中應該去選擇哪些玩具。經常在家里玩一些單一性的親子游戲,這類親子游戲僅僅具備娛樂性,缺少教育性特點。家長在被提問:“應該建立怎樣的游戲環境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好處”,很多家長的答案就是家庭環境,對于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環境沒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想法,而被問道“進行親子游戲時應該選擇哪種適合的玩具?”很多家長普遍認為游戲玩具和親子游戲玩具并沒有什么區別。因此,很多家長在誰親子游戲的時候普遍體現除了缺乏經驗的問題,因此幼兒教師和學校應該主動去幫助家長積累親子游戲經驗。
親子游戲是幼兒和家長溝通和交流的主要渠道,在游戲當中家長和幼兒當中可以形成平等關系。親子游戲可以引導幼兒主動去參與到活動當中,在快樂的活動當中學習到教育知識。
在親子活動當中,幼兒可以一邊做游戲一邊學習技能,通過參加游戲知道更多的社會知識。比如說,在親子游戲《大與小》中,家長需要準備不同大小的玩具或者廢舊材料,讓幼兒分別選出兩個玩具進行比較,指一指哪個玩具大哪個玩具小,使幼兒了解玩具的大小與玩具的體積有直接關系,這款親子游戲就具有教育性特點。幼兒通過自己動手選擇玩具體會到親子游戲的愉悅性,這個比大小的親子游戲中就包含娛樂性和教育性兩種特點。其次,親子游戲不僅要將幼兒作為中心主體,還要增加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墒窃趯嶋H生活中,傳統的教育還無法滿足幼兒為主體的意愿,實現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方式還需要長遠發展。幼兒親子游戲中家長的主動性較強,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往往都是聽從家長安排,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親子游戲的興趣。家長應該改變傳統教育觀念,著重培養提高幼兒的主觀意識,使幼兒積極參與親子游戲中。家長應該重視親子游戲之間的互動。例如,在親子游戲《你指我猜》中,家長和幼兒應該挑選不同顏色的玩具,拿出其中一個玩具指著提問“這是什么顏色?”,幼兒則要快速地回答正確顏色,然后家長再選另一個顏色的玩具,幼兒需要快速地回答出來,數到三回答不出來則淘汰。通過這種游戲形式可以提高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性,從而增進親子之間的默契與感情,此游戲就是家長將幼兒作為游戲主體且互動性較強。
家長在設計親子游戲時,應該充分利用大自然與社區環境,抽出時間參與到親子游戲中去。幼兒時期正是長身體的關鍵階段,幼兒應該時常出門感受外界環境,自然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具有幫助,也能成為幼兒親子游戲的重要資源,家長應該利用休息的時間帶幼兒出門接觸大自然環境的美好,通過親子游戲與大自然可以親密接觸,在活動當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環境當中開展親子活動不僅可以拉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擴展幼兒的視野。除此之外,對于住房較寬敞的家庭,家長可以設立專門的游戲區,在游戲區種植一些盆栽植物,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創設新奇的親子游戲環境[5]。
家長在家中還可以運用網絡搜索廢物利用相關的知識,運用廢舊物料去制作游戲素材,并設計游戲玩法。比如說,在之前很多家長都利用家中廢舊的自行車輪胎為幼兒制成皮筋,跳皮筋是80、90 父母的童年記憶。所以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童年記憶去制作皮筋、沙包、紙盒電話等玩具。在制作的過程當中還可以和幼兒講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親子關系。另外,家長應該知道幼兒根據玩具的玩法合理選擇玩具,考慮玩具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安全結實,避免選擇具有華麗外表卻不實用的玩具[6]。
經過調查發現很多家庭中的親子游戲種類較單一,家長還停留在重復簡單游戲層次上,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反感做游戲,失去對親子游戲的興趣。家長在日常需要多閱讀一些幼兒成長相關的書籍,或者是上網查詢一些資料,了解學生每個階段心理變化和心理需求。家長在設計游戲時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合理規劃,選擇適宜幼兒的親子游戲。例如,家長可以利用當地環境設計親子游戲,有些地區盛產玉米,家長可以引導幼兒一起玩“抓玉米”游戲,在短時間內定數定點地抓玉米粒,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另外,家長還可以與3~4 歲幼兒開展“丟手絹”“捉迷藏”等游戲,提高幼兒大肌肉動作機能;和4~5 歲幼兒開展“抽筷子”“抓石子”等游戲,幫助提高幼兒小肌肉的靈活性。
親子之間的關系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其幼兒家人的行為會影響到幼兒的身心發育。由此可見,親子游戲是幼兒和家長之間溝通和交流的主要橋梁。構建高質量的親子活動是幼兒教學的主要辦校目標,并且高質量的親子活動可以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和良好情緒。因此,家長需要積極配合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同時,家長在家中也需要設計科學、合理親子游戲,開闊幼兒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