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定珍(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萍鄉石油分公司,江西 萍鄉 337000)
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的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只有持續提升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才能為國有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而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與國有企業職工凝聚力、戰斗力等密切相關。但在國有企業發展中,要真正地解決國有企業職工的實際問題,滿足職工的心理等需求,才能使得其對國有企業產生歸屬感,繼而才能提升國有企業職工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國有企業應對新形勢下的各類挑戰并實現持續發展保駕護航。因此,如何有序推動信訪工作的開展,解決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職工問題,并了解職工的真實需求,已經成為國有企業發展中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鑒于此,文章對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信訪工作的現象及對策進行了分析研究,對現實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國有企業信訪數量并非一直不變,而是存在一定的規律。結合國有企業信訪數量發展,可以總結其規律與以下三項因素密切相關,具體如下:
(1)國企效益。基于國有企業經濟效益角度而言,國有企業利益與職工利益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在國有企業效益處于較低發展水平層次,國有企業職工往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個人經驗和知識,借助于信訪工作渠道為國有企業的經營發展決策提供意見,相應的信訪數量會大幅度增加[1]。而在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水平持續提升的情況下,信訪數量則會出現斷崖式下滑現象。
(2)信訪渠道。基于本質角度而言,在新形勢下,國家出臺了新政策,信訪數量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但國有企業存在信訪渠道單一、政務未能公開透明化、職工不了解新政策制度等現象時,會增加國有企業職工的猜忌心理,甚至長期不解決此問題,可能在企業和職工之間引發嚴重的矛盾,既會增加信訪數量,又會影響國有企業的持續發展[2]。
(3)國有企業改革進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目的在于進一步優化內部結構,實現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的持續推進,改革工作牽涉部門、職工數量等會隨之大幅度增加,且與國有企業職工的經濟效益直接掛鉤。當國有企業各部門、各員工之間的平衡關系受到沖擊,尤其是損傷一些部門和一部分人的利益情況下,則會引發新的一輪矛盾沖突問題,這意味著職工對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產生了不滿情緒,且此不良情緒呈現上漲的發展趨勢,進而會演化為信訪數量的增加[3]。
基于信訪工作實踐,可以發現國有企業不同崗位的職工的關注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且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也不盡相同,繼而使得國有企業信訪工作問題呈現復雜化特點。其中,個人利益、舉報問題、國企經濟效益受損問題占比最大。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與職工經濟效益、福利等密切相關的各項政策未能落實,都是主要的信訪工作內容;舉報問題以國有企業貪污腐敗、官職買賣為主的違法違規行為檢舉為主[4]。而國企經濟效益受損問題是職工對國企情感的一種體現,國企職工在工作中,會將所掌握的國企利益受損事件,以書面形式進行匯報,維護企業合法效益。
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豐富,相對應的表達個人觀點、傾訴不滿情緒的渠道也隨之增加。傳統的信訪工作方式由于缺乏效率而不再受到人們的重視,基于網絡技術平臺的上訪模式,憑借高效化的特點逐漸成為主流。同時,在個人觀點、不滿情緒傾訴過程中,人們強調上訪內容的廣泛傳播效果和公開化程度,以至于上訪內容可以在社會群體中掀起新一輪的輿情,以此促進問題的解決[5]。
基于心理學角度而言,上訪群眾內心對參與上訪活動具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原因在于上訪活動既會影響原來的正常生活,又會讓自身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最終會打亂個人生活秩序,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國有企業職工參與上訪活動的原因具有復雜化、多樣化的特點,且一般是觸及了群眾的心理底線,甚至會對職工的生活產生了嚴重影響的事件,才會迫使職工上訪。首先,在國有企業職工密切相關的利益問題未能解決時,職工會借助于信訪工作來提高相關部門的辦事效率[6]。其次,職工面臨國企改革發展遺留的歷史問題,往往會采取跨級別、多次的上訪活動,但鑒于國企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難度,且相關處理部門為避免出現不可控現象,往往會采取敷衍態度來解決問題。最后,隨著我國法治體系的完善,民眾法律意識也進一步強化,職工維權意識更強,上訪次數增加。雖然在合法利益受損時,職工可以通過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一些人還是熱衷于以上訪方式來協商處理。
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是適應新經濟形勢,并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在此過程中,國有企業的各種決策不可避免影響到部分職工的利益,若長期不解決問題,則會讓國有企業職工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久之會引發嚴重的矛盾沖突問題。因此,國有企業需要主動轉變信訪工作形式,鼓勵和引導信訪工作人員深入企業基層,主動地了解基層員工的真實需求和面臨的實際問題,以此緩解國企和職工之間的矛盾,并提升職工對國企的歸屬感,進而為國企改革創新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在信訪工作人員深入基層工作時,信訪工作人員應有計劃地帶著問題去面對基層員工,始終堅持全面調查工作原則,了解基層員工的基本需求、工作生活存在的各類問題,以及不同崗位、不同類比職工重點關注的問題等,以便落實積極有效的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除此之外,信訪工作人員在深入基層調研問題時,更要重點關注涉及面廣泛、影響范圍廣的問題,且要深入調查問題的成因,了解問題的真實情況,以便后續更好地采取合適方式來處理問題。
當前,國有企業信訪數量持續增加因素不局限于新經濟形勢的影響,還包括信訪工作人員對信訪事件的處理態度和方式。在實踐中,國有企業大部分信訪工作人員未能認真履行自身的職責,在工作過程中為不得罪相關人員,往往會對上訪事件采取敷衍態度,難以真正地處理企業職工的實際問題。長期如此,國有企業職工問題的不解決,會直接影響國企職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的發揮。因此,為有效控制信訪工作形式主義風氣,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中,應與時俱進地建立健全嚴格的信訪工作責任制度,將信訪事件的處理結果和職工反饋結果作為衡量信訪工作人員辦事能力的重要依據,并與信訪工作人員的薪酬、福利等結合起來,使得信訪工作人員能夠自覺地端正工作態度。除此之外,為調動信訪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國有企業需要建立健全配套的失職處罰制度,針對信訪事件處理中表現消極且不解決實際問題的信訪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處罰制度進行嚴肅處理,并要及時公開處理結果。
信訪工作人員是信訪事件處理的主體,其態度、道德水平、業務能力等,都直接影響信訪事件處理效率和效果。倘若信訪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不強,難以應對復雜化的上訪問題,會增加上訪人員對上訪部門的不滿情緒。同時,由于信訪工作人員缺乏責任意識,工作時敷衍了事,弱化問題嚴重性,最終不僅會影響信訪事件處理效果,還會增加上訪群眾的不滿情緒。
因此,國有企業需要注重信訪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實踐中,具體從選拔、培訓教育兩方面落實具體措施。首先,選拔方面,國有企業需要嚴格結合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信訪工作要求,優化和完善信訪工作人才選拔標準,確保所聘用人才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以此滿足于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信訪工作需求。其次,在教育培訓方面,國有企業需要定期組織信訪工作人員展開針對性地培訓,促使其能力和業務水平滿足于新形勢下信訪工作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大幅度提升國有企業信訪工作效果。
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信訪數量持續增加,但基于內容角度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信訪內容與國有企業職工的基本權益密切相關。因此,國有企業需要在提高信訪干部綜合素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信訪工作制度,以維護國有企業職工的經濟效益為核心,圍繞國有企業職工利益問題進行精細化制定制度,規范信訪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和模式,以減少矛盾沖突的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支柱企業,其發展的穩定性與國家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密切相關。因此,在國有企業發展中,應重視信訪工作,并在實踐中從改變信訪形式入手,建立健全嚴格的信訪工作責任制度,提高信訪干部綜合素質,有效提高信訪事件處理效果,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為國有企業高效運轉并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目標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