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鋒,祝孝華(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 松原 138000)
腐蝕問題是威脅石油、天然氣工業安全與穩定生產的重大問題,控制不好往往會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吉林油田自開發以來,注采集輸系統腐蝕結垢逐年加劇,通過技術研究與應用,形成針對性防護技術,保障了注采集輸系統防腐效果[1]。
國內外研究表明,影響腐蝕規律的因素眾多,其中,CO2分壓、溫度、流速、溶液pH值、Cl-、腐蝕產物膜等是腐蝕的主要因素[2], CO2與SRB的共同存在對集輸管線會產生嚴重的腐蝕,往往導致集輸管線的過早失效,給油田的安全生產造成很大的隱患,同時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國內外的事故分析和研究趨勢表明,CO2腐蝕成為油氣田生產的主要障礙。CO2遇到地層水后會水解形成H2CO3,H2CO3然后會解離成HCO3-和CO32-等陰離子,而解離成的陰離子和溶液中存在的H+等離子很容易在碳鋼表面發生還原反應,促使碳鋼陽極發生溶解反應。因此,碳鋼會在含CO2的水溶液中發生嚴重的腐蝕,其腐蝕程度比相同pH值條件下的強酸(如HCl)還要嚴重。因此,很有必要對CO2腐蝕影響因素及規律進行研究,本文詳細介紹CO2分壓、溫度、流速、SRB(硫酸鹽還原菌)等對腐蝕影響的研究進展。
CO2分壓是影響CO2腐蝕的一個重要參數。當CO2分壓高時,溶解的氫離子濃度升高,使腐蝕加速。隨著CO2分壓升高,P110、N80、3Cr、9Cr有類似的變化趨勢,腐蝕速率隨CO2分壓升高而增大,13Cr和S13Cr不銹鋼材料隨著CO2分壓升高腐蝕速率變化不大,22Cr幾乎沒有腐蝕。
溫度對CO2腐蝕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不同類型的鋼材腐蝕速率先增大,而當溫度高于80 ℃后,腐蝕速率又呈現下降的趨勢[3-5]。隨著溫度的升高鋼材表面腐蝕膜呈現疏松的非晶態狀,當溫度高于80 ℃后,腐蝕膜呈現晶態特征,且溫度越高晶態越明顯、晶粒更細,這意味著腐蝕膜對基體的腐蝕保護作用先減弱而后又增強。在有CO2條件下,P110、N80、3Cr、9Cr隨溫度升高材料腐蝕具有增大趨勢,80~100 ℃出現腐蝕峰值點,13Cr和S13Cr在100~130 ℃腐蝕趨勢上升明顯,但具體的峰值隨著工況條件的不同而變化。
集輸管線含有CO2和較高的SRB, SRB的存在能夠將硫酸根離子還原成S2-,與 Fe反應生成鐵的硫合物,加速電化學腐蝕;副產物H2S是有毒有害氣體,會造成操作人員中毒,并且對生產管線腐蝕。CO2和細菌共同存在會加劇管道腐蝕。CO2和細菌協同作用下較單因素腐蝕加劇,呈現非線性關系,二者相互促進腐蝕,產生協同腐蝕作用。50 ℃,CO2分壓0.5 MPa,100 r/min, N80試片如表1所示。

表1 50 ℃、CO2分壓0.5 MPa、100 r/min條件下N80試片腐蝕速率
除13Cr和S13C,其他材料的腐蝕性都處于嚴重區間,因此,從經濟角度,考慮采用N80和P110作為首選材料,確定緩蝕劑防腐為主。根據腐蝕結垢規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研發形成了針對性抗CO2緩蝕劑JL-3體系,作為注采集輸系統的選用藥劑,進行現場試驗與應用[6]。模擬注采集輸工況下JL-3緩蝕劑評價如表2所示。

表2 模擬注采集輸工況下JL-3緩蝕劑評價
結合研究成果,形成了防腐技術路線。主體以碳鋼配合緩蝕劑防腐為主。通過現場掛片與探針的共同監測,腐蝕速率低于0.076 mm/a,同時2020年吉林油田失效率降至400次/千千米·年以下,達到了396次/千千米·年管道失效率下降明顯,較2018年降幅達40%,綜合防腐技術初步見到較好的效果。吉林油田2018~2020年管道失效率情況表如表3所示。

表3 吉林油田2018—2020年管道失效率情況表
(1)吉林油田開展了CO2腐蝕相關的研究與試驗,找出了注采集輸系統規律,并開發了腐蝕控制技術,有效保障了油田安全高效生產。
(2)在今后的腐蝕控制領域,在深化腐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研究耐腐蝕材料,延長管道、管柱服役壽命,保障站場、井筒、地面完整性。
(3)低成本、環保、安全、高性能是腐蝕防護技術發展的總體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