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蓉(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現階段,在石油企業進行物資采購與管理時,應確保符合供應質量。其物資質量關系著石油企業降本增效的目標,在進行物資質量把控時應堅持3個要求,并以早發現、早解決、早處理等管理措施樹立質量至上的意識,以此不斷強化物資管理的全過程,進而更好地為石油企業生產環節提供基礎保障及安全保障,切實提高石油企業經濟利潤。
首先,物資采購是油田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其采購物資的產品質量好壞會直接影響油田企業的經濟利潤,決定了產品的使用價值。同時,在工作人員以采購物品進行生產時,也關乎于其生產安全與健康。因此油田企業采購物資質量監管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石油企業用到的生產物資品種繁多,材料也相對復雜,同時市場各式各樣的新型材料層出不窮,進行物資采購時應對成本進行造價預算、成本核算,使采購成本得以有效控制。油田企業物資成本管理在采購、生產以及對各個項目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物資成本管理對施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應加強對油田企業物資成本的管控,減少油田企業資產虧損,提高油田企業的經濟效益。
最后,為確保物資的驗收、入庫等過程的安全性,應利用目前現有的信息技術進行外觀質量的檢驗,并采用人工方式對采購物品進行內部檢驗,在完成檢驗后才可入庫,確保油田企業貨物物資按照合同要求質量進行批次驗收。與此同時,油田企業質量監督部門,為確保物資質量在進行抽檢時符合質量檢驗標準,可通過專門的檢驗機構進行科學合理的檢驗,并在各個生產單位中全面了解物質的質量與使用情況,若出現問題應及時解決并盡早處理。最后,油田企業的各個部門應進行及時有效溝通,避免物資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為企業創造出最大的效益[2]。
在油田企業對物資管理中,油田企業應高度重視對物資管理的監督,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增強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在物資采購質量監督工作中,工作要有章可循,明確各管理層次和管理人員的監督責任,有效落實管理責任制,強化質量責任追究,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其次,油田企業物資管理人員應加強有關法律法規學習,促進油田有關質量和質量監督制度落實,充分完善物資采購質量監督工作的運行程序,為油田企業物資質量監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油田企業應加強企業員工的培訓,強化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聯系,對物資管理進行宣傳以此來提高管理意識,確保生產中物資成本管理能夠合理的進行并有效提高生產質量與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等[3]。
為有效加強對油田企業物資管理的監督辦法,應在過程中加強監督,并確保物資供應質量。首先,油田企業應對物資管理實際情況進行調查,避免出現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在進行檢查時,其材料質量、工藝技術、包裝要求、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應符合油田企業物資管理質量標準,有效提高生產工序合格率和產品質量合格率,加強物資采購質量全過程管理,不斷規范質量檢驗程序,促進油田企業監督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其次,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區,管理人員應對應急物資儲備庫進行管理,了解日常維保、物資管理、安全監督管理等情況,避免出現因物資短缺或質量問題造成的施工事故[4]。
在油田企業物資采購管理中,為避免由于物資采購不當導致物質的浪費,其企業應針對物質使用情況進行配置,并融入動態質量控制理念。首先,油田企業應不斷完善物資監測質量管控體系,應號召全體員工參與到動態質量控制中,并在充分討論論證的基礎上,對《采購產品標準審查與質量認可管理規定》和《采購物資質量監督管理規定》進行完善和修訂,形成了一套指導性、操作性強的物資質量體系基礎,為監督人員開展抽檢、管理等提供依據和準則。其次,油田企業應切實提高監督人員的質量管控意識,油田企業可從理論著手,不斷加強監督人員的理論學習,學習質量控制管理體系文件、技術標準和方法,從理論出發,加強物資質量管理,把質量管理的內容充分融入到實際操作中,貫穿于從布點到報告的整個物資質量監督過程中。以新帶老,相互進行質量監督,確保物資質量符合生產標準。
為確保油田企業物資質量監管效果,應利用信息化技術不斷提高監督管理能力。首先,由于油田企業所涉及的物資數量品種較多,可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完善的物資管理平臺,并建立好管理臺賬、庫存物資系統等,確保物資管理流程簡易化、科學化。例如在構建好信息化管理平臺后,可將油田企業所涉及到的物資管理系統放在信息化工作臺中,讓工作人員僅憑一部電腦或手機便可隨時掌握項目中施工、物料、派工等進度信息,實時決策,做到對各項物資進行精準的管理。其次,為確保管理效果的提升,在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機制時應注重物資管理數據的有效性,及時更新采購、存儲、生產信息,確保相關信息的準確有效。最后,為促進采購物資質量監管效果,應不斷運轉信息化流程,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升級完善信息管理平臺,打破信息孤島,打通數據通路,推動數字化轉型[5]。
為確保油田企業物資質量,應開展專項整治內容。首先,油田企業應針對全種類整治、全過程整治、全方位整治、綜合整治的基本思路,重點做到“六個全面”,全面排查物資、物料以及重要原輔材料及生產材料。其次,油田企業應全面加強物資產品質量抽檢,對物資和重要原輔材料實施全覆蓋監督抽查。對不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產品追溯各個環節,全面提升監督檢查水平,促進企業提升產品質量[6]。
在以采購物資質量促進油田企業高質量發展時,應確保堅持三觀管理內容,從根本上杜絕質量問題。首先,工作人員應明確認識到物資到貨檢驗是確保產品質量的基礎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檢驗流程,根據產品抽檢把握物資質量,進而強化入廠驗收、產品抽檢、開箱檢驗等各個環節,打好質量把控的基礎。其次,在油田企業以到貨驗收環節進行質量控制時,應嚴格按照質量監督人員與驗收程序規范性進行,堅決杜絕三方到場的管理辦法,應對所有采購物資按照合同要求進行合理的批次驗收,在驗收后工作人員應建立臺賬。其管理臺賬應根據物資送達后,由質檢人員針對物資的外部包裝、數量、合格證、產品內容等進行針對性檢驗,應避免產品破損或貨不對板的情況發生。最后,應嚴格把控現場質量監督環節。其物資在到達現場后,用料單位管理人員應進行抽檢,其抽檢的內容應包括物資的數量、種類、質量,在驗收合格后應在配送單上簽字并確認。在有效梳理各項業務流程以及專業指標時,應根據優勢指標、關鍵指標、優良質保進行檢驗,按照統一化的檢測標準有效解決各類物資出庫或檢測不清等問題[7]。
在油田企業物資管理監督中應嚴格落實個人責任制,以質量不合格處理促進監督實效,按照質量監管的大局觀,根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處理規定》,不斷抓好質量不合格的處理工作。首先,石油企業應建立健全物資供應質量責任追究機制,根據入場物資產品出現的質量問題查清源頭并分清責任,其責任應有效地落實到個人。如出現監督抽檢不合格的物資,應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并對質量問題進行嚴厲處理。若發現假冒偽劣的產品應堅持做到四不放過,即質量問題不放過、質量責任人不放過、周圍群眾教育不放過、質量問題整改措施不放過。其次,為確保實現處理物資達到連通效果,應根據處理事故后確保其同類事故不發生。例如在處理假冒偽劣的物資時,應明確同類事故不發生。與此同時,石油化工企業,應扎實推進“五查五嚴”物資管理專項行動,樹牢紅線意識,守牢物資底線,保牢安全生產。公司可通過全面識別安全風險、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加強監管監督并從監造、質量抽檢、到貨驗收、供應商管理等多個方面齊抓共管[8]。同時,編制物資質量監督手冊,以全面提升企業物資質量為出發點,落實項目單位質量管理主體責任,突出物資質量管理和到貨驗收,強化統計分析,不斷提升檢測能力,進一步提高質量監督的質量和效率以及供應商關系管理的有效性,實現質量監督和供應商關系管理有機結合,督促和引導供應商提供優良產品和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在石油企業物資采購管理在確保油田企業順利生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應針對物資采購的品種、數量、種類進行有效的質量監督,確保將物資質量監督在生產、建設、管理等各個環節得到深化,提高全體人員對物資采購質量控制的意識。并明確落實個人責任制、落實監控管理措施,真正發揮物資質量監督作用,為石油企業提供安全生產保障,并促進物資最大化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