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矛(福州中謙悅企業咨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中國化工行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危化品生產和應用大國,危化品生產企業數量逐漸增多,但是整體安全管理狀態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特殊作業是危化品生產企業安全事故的重災區,大量的安全事故暴露出危化品企業在特殊作業環節風險管控力度不足,需要加強管理力度。
軌跡交叉論主要是對生產過程中發生重大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對事故、事故原因之間以及事故與事故原因之間的深層邏輯關系展開分析和研究。軌跡交叉論的模型構建是基于企業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大量的典型事故進行的,根據事故發生的具體原因,建立系統的分析結構,對事故發生的潛在規律和原因進行探究,其主要作用是對企業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和事故進行預測,從而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提高企業生產的安全性[1]。結合軌跡交叉論的分析原理可以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方案,保證企業生產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軌跡交叉論在在危化品企業特殊作業安全事故預防研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軌跡交叉理論主要強調從物的因素出發,提高生產設備、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等方面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加大物的安全生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人為失誤造成更大的傷亡事故的發生,事實也證明加大高危生產作業中物的不安全狀態的管控力度,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2]。
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性,生產過程危險系數大,對儲存條件要求高等特點,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很多的潛在安全問題,降低生產安全隱患,首先要結合生產企業的規模和生產過程中的重點、要點環節以及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生產環節,加強安全事故預防的體系的構建,確保危化品生產企業的安全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3]。因此,危化品生產企業應該結合市場發展的需求,創新和改革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加強企業的安全生產流程,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實踐證明,軌跡交叉論在危化品生產企業運營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利用軌跡交叉論可以對生產過程的風險進行分級管控,全面排查治理潛在的安全隱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實現生產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企業生產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企業管理不善,對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培訓,沒有嚴格執行生產設備的維護、檢修工作,加大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工作狀態,加之危化品企業的很多生產流程危險系數比較高,尤其在一些特殊作業環節的,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危險防控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事故的發生必然有原因,危化品生產企業特殊作業中,事故頻發反映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諸多漏洞。從軌跡交叉論出發可知,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工作狀態,這兩者存在著互相影響,人的不安全生產行為會誘發物的不安全工作狀態,同樣的,物的不安全狀態也會導致人的不安全生產行為,有些情況下,兩者同時出現會進一步加大危化品生產企業的生產安全隱患。結合大量的實際案例來看,導致這兩者同時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生產且管理上存在諸多漏洞,基于以上原因,通常情況下,危化品生產企業安全事故的預防可以從防止工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消除物的不安全生產狀態以及加強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入手,建立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方案[4]。從更加深層的邏輯出發,軌跡交叉論主要從事故的“點”出發,構建了一種避免事故發生的新思路,如果在有些生產情況下,無法有效提高對人和物的安全生產管理,杜絕兩者不會同時出現,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防范方法。
2.2.1 防止人的不安全生產行為
人是生產工作的主體,也是確保生產工作能夠順利有效開展的決定性因素,要想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生產行為,相關企業首先要重視的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保證具備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責任意識。危化品生產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系統性和危險性,尤其在一些特殊作業環節,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安全素質、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相關企業要結合不同的工種的具體特征,以及工作人員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展開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根據不同崗位工作的潛在風險大小,建立培訓矩陣,在培訓工作中,既要重視工作人員安全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加強現場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并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和評估,安全無小事,要確保培訓工作能夠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5]。
其次,在加強對人的安全生產行為的管理工作中,還要加強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監督管理是提高工作人員安全素質,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徑。企業應該督促監督管理人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對特殊作業、高風險作業等要點、難點生產環節加大管控力度。在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開展之前,監管人員首先要充分了解生產流程,明確作業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加大安全生產意識的宣傳力度,實施崗位精準培訓,尤其要發揮班組長的帶頭作用,將安全生產理念深入貫徹落實到實際生產中,加強培訓效果。
2.2.2 消除物的不安全生產狀態
首先,要建立健全生產設備的維護、保養、檢修機制,杜絕未經維護保養的設備長期投入使用。眾所周知,危化品生產企業對生產設備的損耗比較大,工作強度大,尤其在一些特殊作業環節,對設備維護、保養、檢修工作不到位,會加大安全事故發生幾率,也會誘發人的不安全生產行為。在設備檢修機制制定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做好全方位、多角度的調研工作,結合以往事故頻發的原因和自身的工作經驗,著重強調對易損、易耗生產設備和設備零件的檢修和維護工作。并且將檢修、維護、保養責任落實到個人,要求相關人員必須做好檢修維護的工作記錄,并向企業內的相關部門進行報備,對檢修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做出嚴格的約束,當發生安全事故時,追究其責任,避免互相推諉責任的情況出現[6]。
2.2.3 杜絕管理上的漏洞
由軌跡交叉論出發,危化品生產企業中很多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是因為企業管理存在諸多漏洞,由此可見,加強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可以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生產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生產狀態,同時也能有效杜絕這兩者同時發生。要加強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許可制度,尤其是特殊作業現場的作業證填寫,要與實際作業情況相符,加強作業許可證交底和確認環節的管理。其次,要重視作業風險評估以及施工方案的編制,及時評估風較高的作業活動,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專項解決方案,同時要加強對安全管理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力度[7]。結合危化品生產過程來看,很多細節性的問題也會加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幾率,通過加強生產企業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可以規范各個環節的工作內容,細化工作標準,加強對一些細節性問題的管控力度,從制度層面約束各個層級、各個生產部門的安全生產職責以及工作流程的規范的程度,形成安全管理行為準則。
在危化品生產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特殊作業的特點,避免空間和時間上出現人的工作行為和物的運行狀態出現交叉,增大安全事故的危險程度。因此,可以從物的角度以及人的角度出發,提高生產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對這兩方面涉及的安全隱患和潛在事故進行分級管控,按照不同的風險級別,以及管控過程中所需的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以及管控方式,提高風險隱患排查力度。隱患排查治理是企業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崗位員工以及其他相關人員根據法律、法規、標準和企業管理措施采取相應的方式和方法,對照風險分級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實情況,對本企業的事故隱患進行排查治理的工作過程。
綜上所述,危化品企業特殊作業安全管理工作比較復雜,涉及的內容廣,而且影響管理工作開展的因素比較多,特殊作業安全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利用軌跡交叉論,從事故致因出發,按照作業流程分析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事故發生的幾率,加強對事故的管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