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湖州捷信檢測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我國醫療體系獲得持續的完善,在此背景下,職業衛生檢測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時代背景下,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工作面臨全新的挑戰,需要積極構建更加健全的統籌管控模式,有效提升質量控制的管理水平,積極踐行國家相關標準及規范,約束自身各項管理行為,從而構建更加完善的衛生監測服務體系,為各種工作場所勞動者的身體健康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在我國職業衛生現場檢測的行業規定中,對于檢測樣本的現場采樣操作規范有明確規定,檢測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取樣、檢測和存儲。但是,在實踐中,檢測樣本的取樣質量卻可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取樣對象的鎖定、取樣時段的確認、取樣數量及含量的明確以及取樣對象的條件等,沒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取樣方案。同時,具體的取樣操作也有一些操作有失規范,甚至可能出現專業性錯誤。另外,在職業衛生檢測現場還存在數據記錄不全、樣品處理不規范等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會影響樣品信息不完整、樣品運輸處理不合理等,還會使新入門的技術人員未能掌握正確方法,完全按照“常規操作標準”進行,導致出現一些錯誤,影響檢測結果。
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具有完整的操作流程,技術人員在檢測工作正式開展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將展開一系列專業性工作。第一,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工作的前期準備。在對相關用人單位開展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前期,需要針對具體的檢測內容準備相關文書、檢測裝備和信息,例如采樣檢測人員的個體防護用品以及一些必要的執法工具。第二,確定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對象。深入了解被檢單位的綜合情況是實施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工作的基本前提,例如被檢單位所在具體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企業規模、業務范圍、管理水平以及同類企業職業病防護工作的相關情況等,確定具體的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實施方法。第三,根據職業衛生現場檢測方案實施現場檢查。在實施現場檢查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并行,除了通過專業儀器對關鍵部位進行采樣檢測外,還需要對被檢單位進行綜合情況介紹、現場查看、情況詢問以及檔案資料核查等,具體需要根據被檢單位的現場實際情況而確定。第四,對職業衛生現場檢測檢查結果的處理。技術人員在現場檢測檢查中,對于發現的各類防護問題或其他重要因素,應當通過文書形式進行詳細記錄。根據問題表現出來的嚴重性以及可能導致的潛在后果提出具體的整改建議和整改要求[1]。總之,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和檢查,與監督檢查的程序基本一樣,都需要進行檢查準備、檢查對象確定、現場檢查實施、現場處置與制作文書,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有效跟蹤等過程,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要有效保證職業衛生現場檢測的結果,必須確保樣本采集的質量。因此,必須構建完整的樣本采樣流程,積極建立更加健全采樣工作運行機制,確保樣本采集,從對采集樣本的記錄與監督到采樣對象的集中選擇和判定,從對采樣時段的選擇和判定到對氣象條件的判定與綜合性管理,都需要進行精心規劃,才能為職業衛生現場檢測的后續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結合工作實際,重點談談采樣方面的關鍵問題。
2.2.1 當根據不同工作場所的生產環境特點
通過對我國職業衛生監測現場工作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要保證檢測質量,確定樣本定點采樣點的數目應該按照不同工藝流程的特點對檢測項目的生產活動設定采樣點。對于一個有代表性的工作場所,在檢測方案制定中需要設計多臺同類設備。具體而言,1~3 臺設備需要設置1 個采樣點、4~10 臺設備需要設置2 個采樣點、10 臺以上設備至少需要設置3 個采樣點。而對于有2 臺以上不同類型生產設備進行同一種有害物質逸散過程中,則應該結合具體采樣點設計的實際狀況,對設備附近的物質濃度展開分析,對收集的樣品按照采樣點的數據參數進行相關項目的確定。
2.2.2 嚴格選擇和判定采樣的最佳時間及氣候條件
職業衛生檢測現場采樣工作的質量管控體系中,還需要積極構建更健全、更完整的采樣監督和管理流程,對采樣的最佳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深度調研、判定,同時依托于樣本采集的規范化要求,再深度結合需要采樣的有害物質在濃度提升測定方面的具體要求,建立起更為完整的采樣管控計劃,并且要對采集樣品中的待測物劃分出具體的測定范圍,提升樣本采集的監督水平。例如針對有害物質與勞動者的“密切接觸時間≤15 min”的這種情況,要按照具體的密切接觸時間完成采樣,從而有效地保證采樣時間的記錄和約束工作等都能順利開展,有效提升樣品采集管控流程的合理性與完整性。同時需要對樣品采集時的氣象條件進行具體地判定和綜合性管理,結合相關的管理參數,爭取最大層面上升級采樣管理的質量。例如樣本“采樣點溫度<5 ℃或>35 ℃但壓強<98.8 kPa 或>103.4 kPa”,則需要對采集樣本的體積進行換算,并且要進行標準化的采樣管理。
2.2.3 加強對有害因素的動態檢測與管控
在職業衛生現場檢測中,對于有害因素要采取重點檢測和管控,提高檢測及防護工作的有效性。在開展職業衛生的檢測、評價工作中,應當依據相關標準對職業衛生的質量要求展開。如果發現被檢單位的工作場所有職業病潛在危害,就必須針對有害因素展開細致調查,對該工作場所的空氣中所包含的有害因素進行定點、個體的檢測,包括有害因素的濃度、強度等。通過各種方法查清具體原因,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實現“降低濃度”或“降低強度”的目標,從而有效改善該工作場所的具體勞動條件,提高對工作對象的身體健康保障。同時,對被檢單位工作場所中包含的有害因素通過定期的、長期的、動態地監測數據進行衛生檢測,能夠為制訂或者修訂相關的衛生標準提供依據。
2.2.4 著重加強職業衛生儀器檢測工作的質量控制
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工作必須依靠一定的儀器設備展開,從前期的采樣到樣本分析再到結論總結,因此需要加強對于職業衛生檢測儀器的監管工作,從設備的配備、使用規范以及后期的檢修保養,都需要制定完整的建設和管理計劃,保證檢測儀器“配有所用,用有成效”的效果。例如應當結合職業衛生檢測現場工作的相關衛生標準,確保需要檢測的有害因素能通過便捷式的直讀儀器完成,包括“化學因素檢測設備”和“物理因素檢測設備”兩種。例如化學因素檢測設備,需要配備專人定期校準。使用CO 分析儀器前要注意,需要對其進行“實驗室”或者“清潔環境”中的零點校正處理工作,確保能夠有效避免在測定過程中對水分的抗干擾。同時,還要在該設備的進氣口處放置干燥管,有效提升檢測時效性,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以“噪聲檢測記錄表”為例,應當對測量結果進行詳細填寫與記錄,并且確保具體的測量日期、時間以及氣象條件等方面的要求都得到積極落實,從而保證測量型號以及數據分析結果具有合理性[2]。同時,需要對測量的具體時間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判定,選擇與勞動者的接觸有害因素的“最大時間段”,有效保證測量的時間具有一定連續性,從而提升測量的效果。
在以污水池、化糞池為典型代表的有限空間內進行相關作業,發生職業中毒中的一個重災區,主要是因為硫化氫、一氧化碳等導致。基于污水中毒氣體的檢測需求量大,本文介紹一種能夠對污水中毒氣體進行現場檢測的“快速檢測技術”,這是一種能夠有效預防污水池清洗中毒的職業衛生現場檢測方法。主要是借助于“五合一氣體檢測儀”“輔助器材”等進行,再結合相關的呼吸防護用品,建立起來的一種適用于“預防污水池清污作業中毒”的現場檢測方法。某企業的污水池由于故障造成停運,污水池內的污泥已淤積超過半個月,因為需要從污水池中打撈重要物品,必須盡快清理[3]。檢測人員使用“快速檢測技術”進行操作。當污水池氣體中所包含的毒物進入“五合一氣體檢測儀”的電化學傳感器時,會進行氧化還原反應,此時會產生電信號,與毒物濃度成正比關系,此時依據實測信號轉化為實時讀數進行記錄,從而測得毒氣濃度。然后,將該毒物的職業接觸限值設置為該儀器的報警警報值,當現場毒物的檢測濃度超過預先設置的警報值,儀器就會振動報警,并通過閃爍亮燈給予提示。使用這種現場檢測方法時,必須要安排2 名佩戴好了的呼吸防護用具的技術人員現場配合,1 名負責現場觀察與指揮,另1 名現場檢測,密切觀察儀表的具體讀數以及污水池內的延伸檢測管的具體位置,如果毒氣飆升至2 倍以上時,全體人員馬上撤離。與其他檢測方法比較,本方法可將采樣的具體點位延伸到污水池的毒氣發生源,預先判定池下有毒氣體的瞬時濃度,及時組織撤離。
綜上所述,只有加強對于職業衛生現場檢測過程的全程性監管,就像建筑工程應當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樣,具有全程管控的管理思維,才能保證職業衛生現場檢測工作在各個環節的執行過程中能夠充分展現其專業化水平和專業能力,按照正確的操作規范使用相關檢測設備,有效保證職業衛生現場檢測結果具有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