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勇,李彬,謝金明,張陸兵(江西省職業病防治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常見的硬質合金主要是由碳化鎢、鈷和少量添加劑組成的合金。通常,硬質合金材料均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強度,良好的耐磨性、耐高溫以及耐腐蝕等一系列優良特性,經常被稱譽為“工業牙齒”[1],被廣泛用于地質礦山工具、切削工具、模具、耐磨零件、耐高壓零件、耐高壓高溫用腔體。
江西省贛州市是中國鎢業的發祥地,也是鎢及稀土金屬的主產地,素有“世界鎢都”的美譽,其鎢礦資源占全國同類礦的70%,占世界同類礦的60%[2],以此為基礎建有完整的鎢產業鏈;江西的硬質合金企業廣泛分布于省內各大工業園。硬質合金生產包括混合料的制備、成型壓制、燒結3 個主要的工藝流程。成形工藝中,溶劑脫脂是脫脂環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正己烷作為一種較好的脫脂溶劑,可高效除脫粘結劑中的低分子組元石蠟,常用于硬質合金行業的注射成形工藝中脫脂[3]。
正己烷具有高揮發性和高脂溶性,可經呼吸道和皮膚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進入人體后有蓄積作用,其代謝產物2,5-己二酮具有周圍神經毒性,該代謝產物可引起以感覺運動型多發性周圍神經病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中毒,使得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甚至肌肉萎縮,嚴重者可引起肝腎損害。一直以來,很多勞動者對正己烷的職業危害認識不足以及防護意識淡薄,導致我國出現了許多職業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事件[4]。長期以來,人們對正己烷危害的關注集中在電子行業和制鞋等行業,硬質合金企業中的正己烷的危害并未引起監管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注意。因此,對江西省硬質合金企業正己烷風險進行控制分析,提出相應的職業防護措施,為企業的安全發展保駕護航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江西省硬質合金生產現場的調查發現[5]:大部分企業在正己烷取料、投料及磨具清洗等過程均為手工操作,均未設置通風排毒設施;正己烷轉移過程無密封措施;正己烷接觸者的休息區未與操作區進行有效隔離,存在無毒和有毒區域的交叉污染。
從正己烷的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可知,正己烷雖是一類低毒的有機化合物,但是其具有易揮發性、高脂溶性和蓄積作用,特別是對神經系統具有毒性,因此正己烷的危害性不容忽視。短時間高濃度接觸可造成急性職業急性損傷,低濃度長時間接觸會造成人體慢性中毒,目前正己烷已成為五金、電子、印刷、家具、油漆、制鞋等行業危害勞動者健康的常見職業病危害因素。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新頒布的GBZ 2—2020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衛生接觸限值》中,工作場所正己烷的職業接觸限值[6]是: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為100 mg/m3;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為180 mg/m3。長期接觸低濃度正己烷可引起以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為主的慢性損害,在臨床上早期表現出四肢遠端的痛感、觸感、振動感等衰退,甚至伴有跟腱反應減退。如果不加以干涉,隨著病情發展,將出現雙下肢發沉和肌力減弱。短時間吸入濃度過高的正己烷可引起眼與呼吸道刺激及中樞神經系統麻醉癥狀,同時出現頭暈、頭痛、胸悶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意識不清。
硬質合金企業的正己烷雖然來源途徑單一,但是涉及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意識不強,另外該物質危害性較大,因此,硬質合金企業正己烷的風險控制需從多個環節進行綜合控制方能有效。
按照GB Z 1—2010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要求,企業在選取原料和工藝的時候,應當優先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優先選用無毒(害) 或低毒(害) 的原輔材料,從而在源頭上消除或減少有毒有害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因此,硬質合金企業可引進先進工藝設備,采用其他低危險物質如醫用酒精、異丙醇、正庚烷替代正己烷,從源頭上盡最大努力消除或降低風險;或選用含少量正己烷復合型溶劑,保證工作場所空氣中正己烷濃度符合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7]。
密閉發生源和合理通風是降低作業場所空氣中正己烷濃度的最直接和最方便方法。首先可對存放間和取料處進行密閉隔離,同時使用機械通風設施排除取料操作時過高濃度的正己烷;其次在取料區等產生正己烷的設備旁安裝局部的機械吸風裝置,局部機械吸風系統排氣罩的設置應遵循形式適宜、位置正確、風量適中、強度足夠、檢修方便的設計原則,罩口風速或控制風速的設計應足以將發生源產生的正己烷排出,確保達到高捕集效率。吸風罩的安裝應遵循以下原則:密(盡可能密閉)、近(盡量靠近正己烷的發生源)、通(要有足夠的排風量)、順(氣流的組織方向要和有害物的散發相適應)、便(便于工人操作和檢修)[7]。
職業衛生培訓是職業衛生管理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是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工作“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的具體體現。該類崗位操作員工知識水平不高,安全意識薄弱,又缺少職業防護相關知識培訓,職業防護意識淡漠,需要重點加強對操作工的職業危害、職業防護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病危害崗位的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和維護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和個體防護用品;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和基本技能等。
個人防護用品是最后一道保護人們安全不受傷害的屏障,它作為—種輔助性預防措施,正確使用則能防止或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預防職業病和職業中毒等。企業應當結合正己烷的易揮發和脂溶性的特點選用防護用品[8]:第一,手套防護用品需要把手套的材料強度、厚度、滲透性及老化速率等參數為重要的考慮因素,通常情況下以氯丁橡膠或丁腈為主要材料制成的防護手套可滿足防護大多數有機溶劑滲透的要求;第二,呼吸防護用品應結合現場正己烷的濃度和作業方式進行選擇,根據艾林芳等[5]的對硬質合金企業正己烷的檢測情況,企業應當配備自吸過濾式的全面罩,同時需考慮過濾元件對特定有機蒸氣的防護有效性和有效防護時間。選取防護口罩時應該詳細向生成廠家了解過濾元件對正己烷的適用性,結合工作場所正己烷的濃度預測在該特定條件下正己烷的有效防毒時間,以便指導工人即使更換過濾元件的時間。
應急救援是防范急性損傷事故的重要手段,加強應急救援,提高防范處置應急事故的能力,既是企業的一項緊迫的工作,也是一項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艱巨任務。正己烷的取料處和存儲間可能發生急性正己烷損傷,企業應制定正己烷的專項應急救援預案,做好專項應急演練,同時在該區域應配置急沖淋裝置和洗眼器,保證發生事故后能在10 s 內得到沖洗。
由于職業危害認識不足和職業衛生防護意識薄弱,很多勞動者也忽視了此類職業暴露的潛在健康風險。大部分勞動者在入職時往往只進行了一般性的健康體檢,并未按照GBZ 188—2014 《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的要求對接觸者進行針對正己烷項目的上崗前、在崗以及離崗的職業健康檢查。企業應為正己烷接觸者提供專業的職業健康檢查,有助于了解接觸者健康狀況,對進一步做好該類人群職業健康監護具有重要意義。
勞動接觸者在工作中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工作中不怕麻煩、科學主動的使用防毒口罩和防護手套;取完料及時蓋好裝有正己烷的容器;工作結束后第一時間沖洗,防止有害物質附著在皮膚上;在休息和下班后,應盡量打開門窗,保持自然通風,降低空氣中有害氣體濃度。通過養成良好習慣,安全規范操作,均可減少正己烷的慢性職業損傷。
綜上所述,硬質合金企業正己烷的職業健康風險控制是一個綜合系統的工程,企業必須加強企業的職業衛生監督與管理,采取以上的綜合有效的措施,為勞動者構建安全健康的生產環境,把硬質合金企業正己烷的職業健康風險控制在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