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波 尹 林 聶繼英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西宜春 336000
老年手術患者因血管硬化,多數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在術中一旦出現血壓變異性增加或低血壓,將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圍術期并發癥[1-2],因此,圍術期對患者全麻過程中的血壓波動精確監測,是保證老年患者圍術期安全的重要舉措。傳統有創動脈連續測壓能夠實現連續、實時監測,但易出現并發癥,如血腫、血栓、感染等,且對醫師的技術有較高要求[3-4]。連續無創血壓監測不易引發并發癥,且可提供連續、實時的數據,近年來應用逐漸增多[5]。本研究擬探索有創動脈連續測壓和連續無創血壓監測在老年患者圍術期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宜春市人民醫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65~78歲,平均(70.25±2.34)歲;手術類型:胃腸腫瘤手術15例,膽總管探查術8例,髖關節置換術8例,前列腺電切除9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5~77歲,平均(70.19±2.28)歲;手術類型:胃腸腫瘤手術17例,膽總管探查術9例,髖關節置換術8例,前列腺電切除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行擇期手術;②根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Ⅰ~Ⅲ級;③年齡≥65歲,體重指數<30 kg/m2;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高危手術、合并心肺疾病、術中失血量預計在400 ml 以上的患者;②高血壓患者;③之前參與過其他會對本研究結果造成影響的臨床研究者。
兩組患者均實施全身經脈麻醉:給予0.3~0.5 μ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20171211)、2~3 mg/kg 丙泊酚(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104)、0.6 mg/kg 羅庫溴銨(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120)靜脈注射,氣管插管,實施機械通氣,氧流量設置為2 L/min,患者呼吸頻率保持為10~14次/min,術中維持患者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為35~45 mmHg。在麻醉維持中,所用藥物為2%~3%的七氟烷(上海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90714310),方式為持續吸入;同時給予0.1 mg/(kg·h)的順苯磺酸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9081421)靜脈泵入,給予0.1~0.3 μg/kg 舒芬太尼間斷式注射。
對照組實施有創動脈連續測壓監測:患者進入手術室中,將外周靜脈常規開放,對患者血壓、心率、心電圖及血氧飽和度實施檢測。先行局部麻醉,實施橈動脈穿刺置管術,將REF 3150283 動脈導管(日本,Togo Medikit,22G)和壓力傳感器連接,和右心房保持水平,對動脈壓行調零處理,實施持續有創連續血壓監測。
觀察組實施連續無創血壓監測:以T-Line 300血壓檢測裝置(浙江善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行檢測,根據說明書,將該測量裝置安放在患者橈動脈波動最明顯的位置,對手鐲、手托板妥善固定,輸入感應器和右心房保持水平。感應器探頭放置后,可自動搜索患者脈波最強的位置,在確定位置后,實施連續無創血壓監測。
兩組患者監測到收縮壓≤80 mmHg,及時給予3.0 mg 麻黃堿(赤峰蒙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015)處理;若收縮壓≥180 mmHg,則立刻給予10 mg 烏拉地爾(黑龍江福和華星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102)處理。
應用徐梅[4]編制的手術體位舒適性量表對患者術中安全舒適度進行評價。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0.94。該量表總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舒適度越高。兩組患者均在手術開始后5、10、15 min 統計血壓測定結果。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術后急性腎損傷(AKI)、術后急性心肌損傷(AMI)。以Richmond 躁動鎮靜量表(RASS)評估患者術后鎮靜狀態,若得分為-3~+4分,則應用ICU 患者意識模糊評估單(CAM-ICU)評估患者術后譫妄(POD)的發生情況。統計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1 h,對照組舒適度評分為(72.36±4.51)分,觀察組為(88.56±5.67)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142,P=0.000)。
兩組的舒張壓、收縮壓及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血壓測定結果的比較(mmHg,±s)
表1 兩組血壓測定結果的比較(mmHg,±s)
組別 舒張壓 收縮壓 平均動脈壓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73±6 74±4 0.877 0.192 127±8 125±6 1.265 0.105 91±6 90±4 0.877 0.192
兩組AKI 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MI、POD 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的比較(±s)
表3 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的比較(±s)
組別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17.36±2.04 15.07±1.38 5.881 0.000 10 335.45±265.37 10 042.68±207.98 5.492 0.000
老年患者手術中,因其生理功能下降,各項心血管系統順應性也明顯降低[6-7],患者對低血壓的耐受性降低,因此術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較高[8-9],這就需要術中維持血壓穩定,而這一目標需要借助動態血壓監測來實現。
在常規圍術期血壓監測中,有創動脈連續測壓能夠獲得準確的血壓測定結果,但這一方法會給機體造成一定創傷,引發并發癥。連續無創血壓監測結合了無創袖帶式血壓計和有創動脈連續測壓的優點,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且能夠準確測定患者血壓[10-12]。我科對觀察組以TL 300 實施連續無創血壓監測,指導術中血壓管理,確保平均動脈壓高于65 mmHg,從而降低血壓波動[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血壓測定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術中舒適度高于對照組,術后AMI、POD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連續無創血壓監測更占優勢。仇煥容等[15]對連續無創血壓監測和有創動脈連續測壓在全身麻醉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發現,相較于有創動脈連續測壓,連續無創血壓監測可對患者血壓進行連續、準確、實時的測定,在全身麻醉手術中應用的安全性較高,而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本研究同時發現,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連續無創血壓監測的應用在縮短病程、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反面也有明顯的優勢。
之所以取得這一結果,是因為在老年患者圍術期循環管理中,連續無創血壓監測有如下優勢:①連續無創血壓監測可監測到每搏連續的血流動力學數據,避免監測盲區,不易受干擾。醫師根據這一結果,可及時指導糾正血壓危象,維持正常組織灌注,從而更精準地為術中老年患者進行循環調控和管理,降低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15]。②連續無創血壓監測參數全面,是唯一能以無創的方式實現實時連續血壓監測、并提供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容量反應的“三合一”系統,可以幫助、指導醫生快速地根據血壓、心功能心排出量、液體狀態及反應性、外周血管阻力等的變化趨勢,迅速準確地指導患者術中用藥,以保證老年患者手術麻醉期間的組織灌注正常,確保手術安全。
綜上所述,連續無創血壓監測監測參數全面,具有無創的優勢,用于老年全麻手術患者術中更舒適,循環指導更精確,可有效預防圍術期心腦血管并發癥,且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治療費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