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麗 李秀環 潘淑芬 林桂永
1.廣州市老人院護理部,廣東廣州 510550;2.廣州市老人院老年病治療中心,廣東廣州 510550
跌倒是指身體任何部位(不包括雙腳)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觸及地面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其是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1-2]。據報道,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約有1/3 的人跌倒1次以上,而且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80歲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發生率可高達50%[3-4]。相關機構統計,近年來,隨著養老機構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老年人因跌倒而導致的事故逐年增加,而防范老年患者跌倒也成為養老機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其也成為評價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有必要對老年人跌倒的相關風險因素進行分析,進而防范老年人跌倒[5-6]。本研究旨在探討養老機構老年人跌倒風險的相關因素,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1月某養老機構的197例老年人的相關資料,其中男105例,女92例;年齡62~97歲,平均(78.25±6.17)歲。納入標準:①年齡≥65歲老年人;②能行走(包括使用助行器)。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系統疾病不能配合本研究者;②病情危重患者;③不愿意參與本研究者。197例老年人中,采用漢化版Morse 跌倒風險評估量化表對老年人的跌倒風險進行評估,跌倒風險評估量表得分最高分為110分,最低分為10分,平均(44.32±5.17)分;高度風險者133例,低度及中度風險者64例。根據評分情況將入選者分為低度及中度風險組(64例)與高度風險組(133例)。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并經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收集入選老年人的人口社會學資料及身體狀況資料,具體如下。①人口社會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有無配偶;②身體狀況資料:包括視力情況、合并慢性疾病、長期服藥、平衡功能及近3個月內跌倒史。
觀察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量表得分情況,對其人口社會學資料及身體狀況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并對其危險因素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其中跌倒風險評估標準如下。采用漢化版Morse 跌倒風險評估量化表[7]對老年人的跌倒風險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6個項目,分別為跌倒史、醫學診斷、助行器、靜脈輸液/置管/使用特殊藥物、步態、認知狀態,其中跌倒史是指老年人近3個月內是否有跌倒史,“無”計0分,“有”計25分;醫學診斷是指存在2個以上不同系統的醫療診斷,“無”計0分,“有”計15分;助行器是指老年人在行走中是否使用助行器,“無”計0分,”“有”計15 分,“依扶墻壁或家具”30分;靜脈輸液/置管/使用特殊藥物是指老人是否使用過靜脈輸液/置管/特殊藥物,“無”計0分,“有”計20分;步態是指老年人行走中的肢體協調情況,“正?!?計0分,“虛弱乏力” 計10分,“失調/不平衡”計20分;認知狀態是指老年人是否重視跌倒風險量力而行,“正?!?計0分,“認知障礙”計15分??傇u分為125分,其中評分<25分為低度風險,25 分≤評分≤45分為中度風險,評分>45 分則為高度風險。本研究將低度風險與中度風險合并為低度及中度風險。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轉化為正態分布后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風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單因素分析顯示,高度風險者中的女性、高齡、視力情況差、合并慢性疾病、長期服藥、平衡功能差、近3個月內有跌倒史者所占比例高于低度及中度風險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度風險者的學歷、有無配偶與低度及中度風險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老年人跌倒的單因素分析[n(%)]
以女性、高齡、視力情況差、平衡功能差、合并慢性疾病、長期服藥、近3個月內跌倒史作為自變量,跌倒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性、高齡、視力情況差、合并慢性疾病、長期服藥、平衡功能差、近3個月內有跌倒史是老年人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2)。
表2 老年人跌倒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意外跌倒成為我國老年人傷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急劇上升[8]。此外,跌倒可導致患者殘疾,影響身心健康,同時限制老年人的活動能力,減少活動范圍,降低生活質量[9-10]。老年人跌倒并不是一種意外,而是潛在危險因素的突發表現,其發生既有內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可以預防和控制其發生[11-12]。了解老年人跌倒風險的相關因素,積極開展預防老年人跌倒活動,將有助于降低其發生率,減輕跌倒所致的傷害和相關的經濟社會負擔[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度風險者中的女性、高齡、視力情況差、平衡功能差、合并慢性疾病、長期服藥、近3個月內跌倒史高者所占比例高于低度及中度風險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度及中度風險者的學歷、有無配偶與高度風險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性別、年齡、視力情況、平衡功能、合并慢性疾病、長期服藥、近3個月內跌倒史與老年人發生跌倒具有一定的影響;而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女性、高齡、視力情況差、平衡功能差、合并慢性疾病、長期服藥、近3個月內跌倒史是老年人跌倒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老年人生理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衰退,進而導致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的控制功能下降,再加上肌肉力量下降和骨質疏松等,均可導致跌倒的發生;而老年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量丟失增加,進而加重骨質疏松,因此,老年女性發生跌倒的概率高于男性。姚玉華等[15]對上海虹口區老年人的跌倒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女性、高齡是跌倒發生的相關因素,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老年人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導致機體虛弱,反應遲鈍,再加上常伴隨有視力功能的下降,這使得其易發生跌倒事件。蔣丹等[16-17]的研究結果顯示,慢性疾病、視力下降是跌倒發生的影響因素。余力等[18-20]的綜述及研究顯示,長期服藥、平衡功能、跌倒史是老年人發生跌倒的風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女性、高齡、視力情況差、平衡功能差、合并慢性疾病、長期服藥、近3個月內跌倒史是老年人跌倒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