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華
Improvement of Day-night Alterna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JIANG Jianhua
(Zhejiang Longyou Xikou Primary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400)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21.18.043
晝夜交替的模擬實驗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教材設計的實驗是利用乒乓球來模擬地球、手電筒模擬太陽,通過轉動乒乓球和移動手電筒,讓學生觀察乒乓球上是否出現晝夜交替的現象,從而檢驗課堂前置的四種晝夜交替現象的假說: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地球自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在實際教學中,本實驗容易出現以下問題:操作時,乒乓球為球體且表面比較光滑,容易滑跑,且落地后產生的聲音容易引起課堂喧鬧;用乒乓球模擬地球、手電筒模擬太陽,不夠形象逼真,向學生解釋起來也比較牽強;模擬實驗不能解釋“太陽升起,白晝到來,太陽西落,夜幕降臨”現象,偏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實驗材料
中號地球儀(直徑:20厘米)、小型鐵架臺、自制紙板方向標、紅色燈籠(直徑略大于地球儀)、車載手機支架、手機、亞克力板底座。
實驗改進
針對教學中的不足,筆者四處查閱相關資料,其中教師用書中對本課教學也給出了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小地球儀來模擬地球,這樣更逼真,效果更好。在使用地球儀時,一定要將球體從旋轉支架上取下來,這與后面的教學內容相關。模擬實驗用的地球儀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大小適中的地球儀,體積要比模擬太陽的紅燈籠小,這樣就不會偏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太陽比地球大。另外地球儀的表面需要安裝手機支架,也不可過小,推薦使用直徑為20厘米的中號地球儀。
2.從旋轉支架上取下地球儀球體,是為了更好地模擬實驗。地球儀球體直接擺放在桌面上同樣容易出現滾動,影響操作,依據其地軸間的小孔,利用實驗室小型鐵架臺進行固定,讓地球儀球體直接穿過鐵架臺桿子,這樣既固定了地球儀的球體部分,又能讓它自由轉動。
將乒乓球改成學生喜愛的地球儀球體,接下來就要用體積更大的紅色燈籠替代手電筒,為了方便觀察,可將紅色燈籠安裝在更大一點的地球儀旋轉支架上。實驗器材由小變大,不但解決了學生操作不便的問題,而且還能通過形象逼真的效果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在模擬實驗中能觀察到太陽東升西落現象,需要觀察者以“站在地球上的視角”去觀察。筆者想到希沃投屏軟件,可以將手機上拍攝的內容,直接投屏到電子黑板,不僅可以投屏拍攝好的照片,還可以依據數據實時投屏。于是筆者利用手機攝像頭來充當地球上觀察者的眼睛,將它看到的現象通過投屏展示到大屏幕上。筆者對實驗器材再次改進,利用車載手機支架將手機固定在地球儀上,支架不僅固定效果好,還可以通過旋轉來調整手機擺放的角度。在操作過程中,準備一塊1厘米厚的亞克力板,并用刻刀在其表面刻出底座的大小,挖出圓形凹槽,將地球儀固定在亞克力板上。
解決了觀察視角的問題,接下來就是如何確定太陽東邊升起、西邊落下。首先要區分出方向,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方向總是比較抽象。筆者以地球儀北半球為北、南半球為南,面向學生左邊為西、右邊為東確定方向標,并利用硬紙板制作出實體方向標。為了方便學生觀察與理解,直接將方向標固定在地球儀的上方,這樣學生在觀察模擬實驗時,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一目了然了。
為了讓實驗裝置更加美觀,更加逼真,筆者還在裝置下方的亞克力板底座鋪上了太空圖(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圖)。
實驗優點
實驗裝置形象逼真;學生操作方便簡單;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容易理解。該裝置還能演示《證明地球在自轉》《月相的變化》《北極星不動的秘密》系列模擬演示實驗。還能演示托勒密“地心說”中“地球不動,太陽繞著地球自東向西轉”的觀點,和哥白尼“日心說”中“太陽不動,地球自西向東逆時針自轉”這兩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