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琴/甘肅省莊浪縣畜牧獸醫中心 744600
1.1 仔豬黃痢出生幾個小時到1 周齡的仔豬很容易發生仔豬黃痢,尤其是1 ~3 日齡的仔豬。該種類型的大腸桿菌病發病急,是嚴重的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腹瀉,糞便變為黃色液體,患病豬會出現脫水的癥狀,并且迅速死亡。相關的研究顯示,帶菌豬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帶菌豬將帶有病毒的糞便排泄到機體之外,如果母豬的乳頭接觸到受到污染的物質,仔豬在哺乳的過程中可能會感染,病菌直接進入到仔豬的腸道內。
1.2 仔豬白痢調查研究顯示,10~30日齡的仔豬很容易患仔豬白痢。該病害的主要特點是一年四季都能夠發展,具有急性和傳染性的特點。患病仔豬的排泄物為乳白色,糞便有腥臭味。仔豬白痢的發病率比較高,但是死亡率不高。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初生仔豬沒有及時的喝到母豬的初乳,或者母豬的產奶量不足,都會引發該疾病的發生。其次,突然為母豬更換飼料,導致母豬的采食量下降,或者氣候異常,氣候寒冷將引發該病的發生。
1.3 仔豬水腫病仔豬水腫病的危害也比較大,其發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比較高。一般情況下,該可能突然發生,患病豬的體溫不會升高,但是頭部有明顯的水腫癥狀,或者出現驚厥癥狀。調查研究顯示,該病主要發生在生長比較快的育肥階段的仔豬。引發該病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首先,突然更換飼料,或者改變飼養的方式。其次,氣溫出現異常,仔豬消化機能出現紊亂。再次,仔豬體內缺乏微量元素,腸道內的微環境發生改變等因素都可能引發該病。水腫病大腸桿菌菌株可以在小腸內發生繁殖,繁殖之后會釋放出大腸桿菌神經毒素,該種物質會使小血管發生病變,進而引起水腫的發生。
2.1 預防措施首先,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非常的重要。針對妊娠期間的母豬,應該加強管理,為其提供充足和營養均衡的飼料,為仔豬營養的獲得奠定基礎。此外,對母豬的產房和地面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注意消毒藥物的選擇,可以選擇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消毒液,效果比較好。在下批母豬進入產房之前1d,還需要對產房進行徹底的消毒。在母豬分娩的過程中,還需要使用低毒的藥物做好產房的消毒工作,一般情況下,每個星期消毒2 次比較適合。其次,在母豬產房門口,還應該放置消毒,進出產房的工作人員必須消毒,以免帶入細菌。還應該對進入養豬場的設備進行及時的消毒處理,此外,在母豬生產之前,需要清洗和消毒乳房以及乳頭。再次,在喂食母乳之前,應該將最初的幾滴乳汁擠掉,之后再讓仔豬吃奶。最后,如果在比較寒冷的季節,要做好保溫和保暖工作,防止母豬出現應激反應,避免仔豬受涼下痢。此外,在母豬生產之前,可以采取疫苗接種的方式來預防大腸桿菌病,通過疫苗接種也能夠提高母豬的抗體,母豬將抗體傳遞給仔豬,仔豬能夠形成抗體,從而降低大腸桿菌病的發生。
2.2 治療方法首先,抗菌藥物治療。有些人認為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會增加該病的治療難度。為此,在進行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分離病原作藥敏試驗,然后選擇高敏藥物交替使用來防止耐藥菌株的產生,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對病原菌有效的藥物有卡那霉素和環丙沙星等,按照仔豬的體重來確定具體的服藥用量。其次,針對仔豬黃痢,可以使用的中藥有金銀花、穿心蓮、白頭翁、車前草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清水煎煮,然后使用紗布過濾,2次/d,剩余的藥渣可以再煎一次喂食母豬。再次,針對仔豬白痢。使用的中藥有白芍、澤瀉、蒼術和山楂,按照一定的比例烘干后粉碎喂服,或者水煎之后內服,2 次/d。最后,針對仔豬水腫病,可以使用將生地、板藍根、黃柏、黃連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清水煎煮,然后喂仔豬灌服,1 次/d。
豬大腸桿菌病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危害仔豬,直接影響養豬場的健康發展。為此,應該明確指出大腸桿菌病的種類,針對不同類型的大腸桿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能夠提高防治的效果。此外,還應該加強對養殖場的管理,采取科學的飼料管理措施,滿足母豬生長需求的營養,為仔豬提供有效的抗體,降低該疾病的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