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恒/河南省上蔡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463800
冬春交替也是天氣寒冷的時節,豬舍沒有做好保溫工作亦或是豬舍中的濕度比較大,不僅會造成豬舍中滋生病菌,而且豬群還會產生應激因素,豬的免疫力明顯降低,引發一系列的疾病。豬舍為了保暖,會盡量不通風,通風效果不好,豬舍中的空氣質量比較差,有害氣體的濃度明顯增加,一些有害氣體不只是會刺激豬的呼吸道,而且還會造成病原體增加,造成豬群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
冬春季節,發病具有一定的特點,大多是具有地方流行性的特點,發病率和周圍的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病豬更多時候表現出來的是混合感染,可以從中找到很多類的病原,這就直接造成了發病之后癥狀比較復雜,增加了治療的難度,豬在感染之后,治愈率比較低,病豬也有可能會變成僵豬,不僅對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飼養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3.1 呼吸道疾病冬春交替季節,出現的呼吸道疾病包括喘氣病、風寒感冒和傳染性胸膜肺炎等,這其中喘氣病出現的概率比較高。喘氣病的出現是因為豬肺炎支原體感染,主要的癥狀是咳嗽和打噴嚏,而且會從病原體主要是從呼吸道的分泌物向周圍的環境中排放。因此,一旦出現這種病癥,很容易造成整個豬場的感染,雖然患有這種病癥,死亡率比較低,但是這種病癥如果出現,很難根除。
3.2 腸道病冬春交替的腸道疾病包括傳染性胃腸炎、腹瀉以及輪狀病毒等。其中多發的病癥是流行性腹瀉,主要是在每年的12 月到第二年的2 月多發,主要的癥狀是腹瀉伴隨著嘔吐,腹瀉的糞便是水狀,如果豬感染的時間比較長,甚至會出現脫水的情況,如果是哺乳期的仔豬感染上這種疾病,病死率比較高,平均能夠達到50%。
3.3 條件性致病菌引發的疾病豬群在冬春交替時,很容易出現因為條件性致病菌造成的包括鏈球菌病和巴氏桿菌病在內的疾病,兩種疾病的發病率基本保持一致。
3.4 免疫力下降引發的疾病在飼養過程中,如果豬的免疫力下降就很容易出現豬瘟和口蹄疫,這些病癥會對不同年齡段的豬都造成感染,對仔豬的影響比較大,會直接導致其死亡,病毒比較適合在低溫的環境下生存。在被污染的飼料和土壤中能夠長時間的存活,其影響力的時間長達數月之久。
4.1 預防
4.1.1 創建舒適的養殖環境豬群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做好保暖工作,修建的豬舍需要朝向陽光、背風,而且豬舍需要配置相應的設備保證其能恒溫,特別是在冬末春初的時節,特別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同時,豬舍的濕度還要注意保持,這樣才能提升豬生活的舒適度,豬舍里的地面需要保持干燥,不能太過潮濕。需要做好通風,這樣才能及時的將有害氣體排出,及時的替換新鮮空氣。
4.1.2 減少應激豬群在適當的投喂應激的藥物,在天氣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在飲用水中加入電解多維,這樣就可以減少應激,減少疾病的出現。
4.1.3 定期清掃和消毒豬場需要建立起健全完善的防疫和消毒制度,要將環境中的病原及時的消殺,做好欄舍的清掃工作,每周至少要進行2 次消毒。4.1.4 藥物防治豬群需要建立起科學的免疫機制,同時要將免疫工作落實下去,提升免疫效果。在免疫的基礎之上,適當的加入藥物,減少疾病的出現,較常使用的藥物包括阿莫西林和板藍根等,需要連續喂食1 周,可以起到預防細菌和病毒性疾病的效果。廣譜的驅蟲藥物可以減少寄生蟲的感染,也是連續一周的喂食。
4.2 治療當豬感染上呼吸道疾病時,治療難度比較大,因造成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比較多。所以在養殖時,就需要對疫苗注射加以重視,按照規定做好疫情的排查工作,要將風險降到最低。確診之后,需要嚴格的按照要求使用藥物。
當豬感染上胃腸道疾病時,首先需要使用止吐止瀉的藥物,避免豬體內水分持續性流失,然后使用口服或者是注射的方式補液,最后使用抗生素,及時的消滅細菌。
由此可見,冬春交替是豬病發的高發期,因為溫度的影響,豬本身的免疫力大為下降,造成了呼吸道和胃腸道等疾病,如果不能及時的治療,會造成巨大的損失。但是這種損失不是不可以預防的,結合相關的理論和日常的養殖經驗,按時的驅蟲,為豬舍的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發現病豬要及時的隔離,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對豬病進行預防,提升養殖場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