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弋 朱超/江蘇省寶應縣畜牧獸醫站 225800
蛋雞沙門氏菌病一般出現在飼養條件不佳、管理條件落后、防疫力度不強的雞場中,會給養殖業和公共衛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如何防控這類病菌是養殖管理需要面對的一個嚴峻問題,本文主要討論了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特點,并給出了相關的防控意見。
一般在雞群中沙門氏菌病比較常見,體重較大的蛋雞感染的幾率相對較高;母雞的發病率相對較高;雛雞的發病死亡率相對較高,成年雞通常攜帶病菌或呈隱性感染。這種流行病主要的傳染源有病雞以及帶菌雞,而被感染的飼料也極為可能成為感染源。
2.1 垂直傳染垂直傳染是沙門氏菌病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主要是指攜帶此類菌種的雞產下的蛋孵化出小雞會攜帶菌種,這些雛雞在育雛期發病會有較高的死亡率,而存活下來的雞也會攜帶病菌,若這類雞群又產下帶菌蛋,如此會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
2.2 水平傳播水平傳播的主要方式有:通過消化道傳播、通過傳播媒介傳播、由于飼養管理不當傳播。若是飼料、飲用水等被沙門氏菌污染,則雞群食用這些食物便會感染上沙門氏菌病。在自然環境中,甲蟲、蟑螂等昆蟲體外也能攜帶沙門氏菌,若這些昆蟲被雞群食用,或是污染周邊環境,也會使雞群感染沙門氏菌病。在雞場中,若是使用被污染的器具對雞群進行免疫、人工授精等操作,也會使雞群感染上沙門氏菌病。在飼養過程中,若是沒有控制好溫度,雞舍消毒不徹底,雞群密度過大以及飼料搭配不當等情況都可能造成沙門氏菌病的流行。
2.3 蛋雞沙門氏菌病的防治現狀多數養殖企業都會采用定期投喂大量抗菌藥物來控制沙門氏菌病的出現,使用這種方法對雞群的受精率、孵化率、產蛋率有一定影響,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不大,因此企業往往慢慢忽視雞群的科學管理和檢疫工作。而隨著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實驗室中對沙門氏菌病源的檢測數據表明,沙門氏菌病的感染幾率在不斷增加。若是種雞感染到沙門氏菌病可能會通過蛋傳播給商品雞,由此會直接影響到公共衛生安全。
3.1 加強防治工作的檢查力度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養殖企業的檢查監督,嚴格監督種雞養殖企業遵照畜禽管理法對雞群進行飼養管理,對雞群開展定期檢查,及時淘汰攜帶病菌的雞以及病雞,切實從根源切斷疫病傳播的可能性,保證雞群的健康生長,這樣才能提高雞的產蛋率,保證雞蛋的優良品質。
3.2 做好雞場環境衛生保證雞場的環境衛生可以抑制沙門氏菌的生長繁殖,這也是最有效的一項防控措施。對于雞舍、料槽、水槽等都應定期清潔消毒。沙門氏菌隨糞便排出體外后仍能存活繁殖,對環境、飼料都會造成污染,因此要定期及時清掃雞舍中的糞便,經過消毒后再集中處理。對雞舍的管理方法最好是實現“全進全出”的制度,使雞舍在空舍期可以得到徹底完全的衛生打掃并做好消毒,這樣可以降低病毒和細菌對不同日齡雞群的感染。注意雞舍環境控制,雞舍中濕度過高容易滋生大腸桿菌和霉菌,濕度過低容易使雞群的黏膜干燥,注意雞舍通風,防止氨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濃度超標。此外,應定期對雞舍、雞群、料槽以及各種使用工具進行徹底消毒。水槽應該每天進行清掃和消毒,料槽每周至少要刷洗1 次,避免病從口入的可能發生。
3.3 加強雞群的營養管理在進行雞群的日常飼養過程中應該投喂優質的飼料,要保證能量、蛋白質、糖類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足量且均衡,滿足雞的生理需求和生產需求。嚴禁投喂變質或受到污染的飼料。只有增強了雞群的體質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3.4 加強對沙門氏菌病的防治技術研究要不斷加強對沙門氏菌病的防治技術科學研究,盡早發現和診斷,治療過程中采取最科學有效的方案。近年來,新研究出的雞場自制滅活菌苗預防方式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預防效果,能極大降低雞群的沙門氏菌病的發病率,保證雞群的健康生長。
現如今,隨著養殖業的飛速發展,養雞產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話,沙門氏菌病已經成為養雞業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傳染病,不僅對雞的生命健康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影響人類的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沙門氏菌病的研究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