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新疆博斯騰湖亞洲飛蝗測報防治站 841400
劉國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本布圖鎮畜牧獸醫站 841404
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盈,居民的飲食結構得到了很大改善,逐漸向低膽固醇、高蛋白方向轉變,而這也使得牛肉的需求量日益提高。為了保障牛肉食用安全,提高牛肉質量,必須在牛養殖過程中加強養殖管理及疾病預防,采取綠色生態的養殖方式,有效抑制牛類疫病發生。
1.1 喂草常言道,料力、草膘、水精神。由此可見,在牛養殖過程中草是一項重要因素。飼草必須經過嚴格篩選,將發霉的、變質的剔除出來,并且在草篩上安裝磁鐵,以防飼草中混入金屬異物,被牛誤食體內。
1.2 喂料養殖戶要根據農活閑忙及四時季節,合理搭配飼料,要做粗細搭配,營養全面,以確保牛食欲旺盛,營養供給充足;飲水:飲水保證充足、干凈,盡量飲用井水,不能飲用坑塘臟水,一年四季飲水都溫水為宜,不能過熱或過涼,以免牛群出現應激反應;定時喂養:養殖戶在對牛群喂養時,最好做到定時定量,從而使牛養成良好的消化規律,更快的生長上膘;多喂青綠飼料:不論是平原,還是山區都要儲藏一定的青草、紅薯秧、玉米桿等飼料,從而使牛在寒冷的冬季也有青綠飼料食用。另外,必須根據孕牛、犢牛、育肥牛的不同需求特點,進行針對性飼養管理,以此來收獲更好的飼養管理效果。
1.2 犢牛的飼養管理
1.2.1 早吃母乳犢牛在出生后,要盡快吃到母乳,出生后第1 周,母乳哺喂量要控制在每天5 ~6 次。
1.2.2 及時補料犢牛在出生1 周后,就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補料,首先可以放置一些優質干草,使犢牛自由采食咀嚼,然后可以放置由麥麩、玉米加入食鹽、骨粉制成的混合料供犢牛舔食,直到犢牛出生4 ~6 個月,要使犢牛徹底斷乳。
1.3 孕牛的飼養管理
1.3.1 加強營養孕期母牛所需營養急劇增加,不僅需要維持自身營養供給,而且需要保障胎兒營養需求。因此,在母牛孕期,養殖人員必須對其加強營養,多為其補充青綠飼料和精飼料,以此來保證犢牛產前發育健康。
1.3.2 單獨飼養母牛在孕期必須單獨飼養,以防牛群互相擠撞,造成孕期母牛流產。
1.3.3 精心看護母牛在懷孕后期,養殖戶要對其精心看護,不能使其出現互相碰撞、急轉彎、下陡坡的情況,而且放牧的位置不宜過遠,以防孕期母牛過于勞累。在母牛產前30min 左右,養殖戶要為其食用由麥麩、小米、水、食鹽制成的溫料水,以保母牛生產順利,母乳供應充足。
1.4 育肥牛的飼養管理無生育力的母牛、淘汰不用的役牛、專作育肥的架子牛,可以通過短期育肥催膘的方式,提高經濟效益。對于用作育肥的牛,要首先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其是否存在年老、疾病等問題,對于具有上述問題的牛要一律淘汰。然后對其進行驅蟲、免疫處理,以防其在育肥期出現疾病。此外,整個育肥期都要盡量減少牛的活動量,從而更好的實現催膘育肥的目的。
2.1 搞好環境衛生牛群疫病的發生頻率與牛場的衛生狀況密切相關,如果牛場的環境雜亂污穢,那么不僅有利于老鼠、蚊蟲等病原體攜帶者或原生宿主繁衍,而且也有利于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滋生。此外,牛場環境雜亂污穢,也極易對飲水、草料造成污染,從而引發牛群患病。因此,在牛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必須搞好環境衛生,定期開展衛生消毒,時刻保持牛的用具、場地、圈舍清潔,并且認真做好滅鼠滅蠅工作。
2.2 嚴格執行檢疫制度牛從生產到銷售,必須經過嚴格的檢疫流程,只有通過檢疫未發現疾病,才能允許其運輸、入場、屠宰等。同時,在引入新牛之前,必須對其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飼養,確保其不存在任何疾病后,才可將其與其他牛群混養。
2.3 定期開展免疫注射養殖戶可以根據本場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疫病發生規律,定期對牛群進行免疫注射,以此來提高牛群疫病抵抗能力,降低牛群疫病發生概率。
2.4 預防中毒養殖戶必須對牛群的飲水、飼料、飼料嚴加把控,禁止牛群食用農藥含量超標、變質霉敗的草料,禁止牛群飲用被工廠、農藥污染的水源。
綜上所述,飼養管理和疾病預防是牛養殖過程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核心的工作,對于促進牛群生長發育,提高牛群經濟效益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牛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必須根據牛群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和疾病預防舉措,以此來促進牛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