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汗·斯蘭別克/新疆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加依勒瑪鄉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 836701
草食畜牧業在我國主要指的是肉牛、奶牛、大鵝等草食動物,近些年隨著人們對肉制品消費標準的提高,綠色安全的畜產品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豬雞雖然是我國的主要肉類消費品,但在國內的肉制品消費比例一直下降,2019 年統計表明,豬肉的表觀消費量由2018 年占肉制品總消費量的64%,下降到60%,禽肉由22%下降到20%,而牛羊肉消費比例由17.4%上升到20%,足以證明草食動物的肉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我國草食動物的發展一直受到資源環境的制約,主要是因為地區發展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另外,因為產業基礎和產業發展的方式的問題,我國草食畜牧業發展緩慢。為了促進草食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出臺了很多政策支持,包括草食畜牧業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支持政策,草食動物養殖補貼政策,草食畜牧業產業加工建設補助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草食畜牧業的發展,但因為各地的生產條件和市場運營方式的不同,草食畜牧業發展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真的草食畜牧業發展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提出可行的技術方案。
堅持以畜牧業產業化為主線,利用地區資源優勢,著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夯實畜牧業發展基礎,加快優質畜禽品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優化畜禽生產區域布局,打造產銷一體的區域生產模式;加快發展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揮加工企業龍頭帶動作用,積極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以加工促發展。根據本地區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飼草飼料資源的占有量情況,土地糞污承載力情況,地區應計算出本地區的草食畜牧業發展總量,在總量確定的情況下,按照區域資源粉配給情況進行產業布局。
2.1 建立引進企業準入制度引進規模養殖企業是實現養殖快速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但為避免出現規模化養殖企業進入后,消耗本地資源,污染本地環境,卻不能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情況,應建立企業的準入標準。引進企業應在本地建設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負責其生產污染物治理。
2.2 品種優化戰略針對肉牛和肉羊現有品種生產力弱,產品市場競爭力差的情況。引導種源企業,增加良種引進數量,推廣現代繁育技術,加快良種繁育進度,擴大良種規模,保障畜牧產業發展基礎。
2.3 推進產業化進程以加強“產、加、銷”為重點,發揮產業鏈的聯動效應,圍繞龍頭企業規劃建設養殖基地和完善市場運行模式,搞好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利益銜接,形成全產業鏈一體化。重點針對加工企業這一薄弱環節,引導本地加工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提升生產技術水平,提高優質安全畜產品產能,加快新產品開發。
2.4 引進大型加工企業為拓闊肉牛、肉羊產品的市場銷售渠道,增加產品市場競爭力。應引進大型的肉制品加工企業,提高畜產品深加工質量,通過企業的品牌帶動效應,提升畜產品的附加值。
3.1 實施產加一體化奶牛產業一直受到養殖成本高,奶價低的困擾,奶產品受到乳產品生產企業雙重打壓的局面。針對這一情況,應加大對奶牛加工這一環節的扶持力度。通過爭取項目支持奶牛養殖企業進行產加一體化建設,實現奶源深加工。
3.2 提升產品質量引進實力雄厚的乳品加工企業,擴展乳制品的加工產品種類,提升乳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1 合作經營模式大鵝產業布局應結合地區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布局,以鵝肉養殖加工企業為龍頭,因地制宜,實行“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社十養鵝戶”模式,以契約形式實行統一良種繁育供應良種鵝,統一科技培訓及服務,統一規范化飼養與管理,統一產品收購及加工銷售,分戶經營的的方式,開展產加銷一條龍,牧工貿一體化的產業化生產經營。
4.2 生態發展方式利用光伏產業未利用地,發展大鵝養殖業,促進光伏產業與大鵝養殖產業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光伏空閑地的飼草資源,形成種養結合生態發展模式。
草食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我國牧業的結構調整,減輕我國畜牧業對糧食的依賴程度,有利于畜牧業生態循環發展,為人們提供安全優質的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