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少莉/陜西省柞水縣畜牧獸醫中心 711400
豬病毒性腹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流行時間長,分布范圍廣,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豬只的生長,不利于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1 病原復雜引起豬病毒性腹瀉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包括腹瀉病毒、輪狀病毒和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等。此外,可能出現病毒和細菌的混合感染,增加了防控和治療的難度。在豬養殖業中,引發出腹瀉的病毒大量存在,雖然能夠很好的治療病毒性腹瀉,但是也可能出現隱患問題,增加了防控的難度。一般情況下,通過肉眼很難觀察病毒性腹瀉的病原,增加了患病的可能,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1.2 流行時間長一般情況下,毒性腹瀉的流行時間多為一個月左右,并且很容易控制。但是隨著養豬業的規模化和區域化發展,病毒性腹瀉的流行時間比較長,能夠達到三個月以上,治療難度加大。病毒性腹瀉的病毒可能出現交叉感染,豬只在感染一種疾病之后可能出現另外的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在病豬痊愈之后可能再次反復。
1.3 呈現季節流行性的特點豬病毒性腹瀉的發生和季節有著一定的關系,如果在陰冷和潮濕的環境中,或者在冬春季節很容易發病,在每年的12 月和第二年的3 月是高發期,并且豬病毒性腹瀉還可能和其他的疾病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1.4 規?;B殖場發病嚴重病毒性腹瀉的傳染性很強,如果養豬場出現疫病類型,可能迅速蔓延給整個豬圈,傳播速度快?;疾∝i接觸過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之后能夠染病,并且控制難度大,一旦發現就可能蔓延給這個豬圈,對我國養豬業的比較大,直接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1.5 對仔豬的危害大在任何年齡和任何品種的豬身上都能出現病毒性腹瀉,尤其對仔豬的危害最大,多數情況下,成年豬患病之后經過一周能夠恢復,但是仔豬患病之后病情比較嚴重,在感染病菌的三天左右時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嘔吐和腹瀉癥狀,排出的糞便為水狀,之后出現脫水的癥狀,如果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對策,增加死亡率。針對患病的仔豬,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可能造成疫病的擴散和蔓延,沒有真正發揮藥物的效果,增加了死亡率。為此,應該加強養殖場的日常管理,重視對仔豬的護理,也可以采取疫苗接種等方式來預防改變,減少仔豬的死亡率。
2.1 豬流行性腹瀉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并且伴有發燒、嘔吐和腹瀉等癥狀,排出粘稠的糞便,并且伴有沒有消化乳凝塊,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脫水或死亡,對成年豬的危害較輕,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癥狀。對病死豬解剖可以發現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腸,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和充血。
2.2 傳染性胃腸炎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對仔豬危害較大,發病之后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嘔吐和腹瀉,排出水樣稀便,仔豬的糞便中還有沒有消化的乳凝塊,感染后會成為僵豬,成年豬感染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對病死豬進行解剖可以發現病變部位在小腸和胃部,小腸出血,胃部有沒有消化的情況,腸系淋巴結腫大和出血。
2.3 豬輪狀病毒病豬輪狀病毒是呼腸弧病毒科輪狀病毒屬成員,感染后的仔豬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嘔吐和腹瀉,排出水樣糞便,帶有血液,有腥臭味,發病豬可能脫水甚至死亡。同年豬的臨床癥狀不明顯或者較輕,對病死豬解剖可發現腸粘膜腫大,腸壁變薄,腸內有黃色液體。
2.4 豬博卡病毒豬博卡病毒也能夠引發出的腹瀉,在養殖業中不是很常見。仔豬感染后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死亡率很高。成年豬癥狀較輕,懷孕母豬感染后出現流產和死胎。對病死豬解剖可發現病變部位主要集中在腸道,腸壁變薄,腸系淋巴結腫大和出血。
3.1 豬流行性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在季節交替和氣溫驟變的環境中發病率最高,任何年齡和任何品種的豬只都可能感染,對仔豬危害大,感染率和死亡率都高。一般情況下,豬流行性腹瀉的潛伏周期為18~24h 或者一周左右。發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健康豬接觸到被污染的糞便后也能感染。病毒污染飼料、水源和養殖環境,傳播速度快。通過消化道傳染,潛伏周期過后就會發病。
3.2 豬傳染性胃腸炎在寒冷的冬季容易出現豬傳染性胃腸炎,因為該時期的氣候條件比較寒冷,很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條件的影響,或者飼養環境和衛生管理措施不當,思想密度不科學等管理都是影響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飼養密度大很容易發病。各個年齡和品種的豬只都能感染,對仔豬危害較大。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病豬和帶毒豬排泄出分泌物,健康豬接觸后的18~24h 可能發病,傳播速度快,呈地方流行特點。
3.3 豬輪狀病毒病豬輪狀病毒病主要發生在春季和冬季,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容易和和其他的病源發生混合感染,增加了發病率和死亡率。人和動物都能感染輪狀病毒,仔豬感染后最嚴重,對成年豬的危害較輕。該病的潛伏周期為12~24h,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播媒介,通過直接接觸及消化道傳播。
3.4 豬博卡病毒調查研究顯示,豬博卡病毒在低溫環境下能夠存活一段時間,并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在空氣和飛沫的助推下能夠傳播,通過消化道系統也能傳播,或者血液傳播?;疾《竞蛶Ф矩i是主要的傳播媒介,該疾病在一年四季都能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隨著豬齡的增長病癥逐漸減輕,有些患病豬可自行痊愈。
4.1 免疫預防接種豬病毒性腹瀉病發病速度快和死亡率高,發病之后治療不及時,可以給母豬免疫注射疫苗,仔豬通過母乳獲得抗體,有效預防疾病。
4.2 科學的飼養管理結合患病豬的生長情況采取科學的分局群飼養管理對策,針對不同類別的豬只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搞飼養管理的效果。為豬群搭配營養均衡的飼料,禁止喂養發霉變質的飼料,提供清潔的飲水。控制養殖場內的飼養密度,做好通風和保暖工作。做好日常的保健,在食物和飲水中加入提高抵抗力的藥物。
4.3 保障生物安全禁止從疫區引進種豬,對引種的車輛徹底的消毒,針對引進的豬種,應該隔離喂養至少30d,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才能混合飼養。養殖戶可以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徹底切斷傳播途徑。發現的疑似病豬立即隔離飼養,采取臨床診斷確診,配合實驗室診斷確定致病源。對病死豬采取深埋和無害化處理,切斷傳播途徑。此外,做好病毒抗體的檢測工作,定期檢查豬只的抗體水平,提高防控的效果。
4.4 藥物治療為防止豬只感染和脫水造成衰竭,應該對癥治療,給病豬注射5%碳酸氫鈉和葡萄糖生理鹽水,目的是解除酸中毒和脫水。用慶大霉素和諾氟沙星預防繼發性感染,或者使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防止發生感染。引起腹瀉疾病的原因有多種,包括飼養管理因、素營養因素等,需要確定具體病因然后采取針對用藥措施。在用藥的過程中,控制藥量和用藥的次數,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
豬病毒性腹瀉對豬群的健康影響比較大,同時也會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做好豬病毒性腹瀉的預防工作。為此,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定期消毒,免疫接種,選擇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發現病毒性腹瀉及時治療,防止疾病的擴散與蔓延。此外,針對具體的病毒性腹瀉類型用藥,才能提高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