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康/新疆阿勒泰地區動物疾病控制與診斷中心 836500
近些年,隨著畜牧業的壯大與發展,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養羊業也到了蓬勃有序地發展。目前,在養羊業中羊群疫病的發生與流行給養羊業的發展帶來一定沖擊。在養殖生產中,羊腹瀉性疾病不斷增多,這不僅給養羊戶帶來經濟損失,也給獸醫工作者帶來極大挑戰。在獸醫臨床中,引起羊腹瀉疾病的主要病原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像常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螺旋體病毒;球蟲等都可誘發羊患上腹瀉性疾病。
1.1 細菌性病原
1.1.1 大腸桿菌在獸醫臨床中,剛出生7d 內的羔羊是感染致病性大腸桿菌的主要易感動物。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主要經消化道傳播。當羊群生活在多雨寒冷、氣候多變的環境中或被突然更換飼料、飼喂發霉飼料時,均可誘發羊群發病。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發的羊腹瀉病往往多呈散發性或地方流行性。
1.1.2 沙門氏菌當羊感染沙門氏菌后最典型的臨床特征就是敗血癥和下痢,羔羊一旦感染后可在3 日齡前后發病,會出現下痢、排血便等癥狀。羊沙門氏菌病的傳染源為病羊和帶菌羊,常經消化道進行感染傳播,該病無明顯特異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本病。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羊均為易感動物。
1.1.3 魏氏梭菌引起羊腹瀉的病原在獸醫臨床中較為多見的還有B 型魏氏梭菌,主要發生于7 日齡以內的羔羊,發病羊和帶菌羊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該病可經消化道、臍帶或創傷而造成對羊的感染。引起羊感染B 型魏氏梭菌發生的原因有:懷孕母羊在妊娠期營養不良,羔羊出生后體質瘦弱,外界環境氣候驟變,飼喂管理不科學等。本病對養羊業危害較為可使羔羊大批死亡。
1.2 寄生蟲性病原
1.2.1 球蟲球蟲主要寄生在羊只的小腸內,侵害羊的消化道,不同日齡的羊都可感染球蟲病,但以3 日齡的羔羊發病較為嚴重,當羔羊感染后會發生持續性腹瀉,使用抗菌藥治療無效。羊球蟲病的發生主要與環境因素有密切關系。當飼養環境溫度過高、濕度過大、飼養密度較大時都可誘發羊球蟲病的發生,導致羊群生長發育受阻,嚴重時還可引起死亡。
1.2.2 隱孢子蟲隱孢子蟲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人畜共患病。當羊感染隱孢子蟲后主要會引起反復腹瀉和便血。在養殖生產中,病羊會排出攜帶隱孢子蟲蟲卵的糞便,蟲卵在外界適宜的條件下會發育為感染性卵囊,往往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播,該病的感染性較強。病羊在發病初期表現為腹瀉,若不能及時治療會使癥狀進一步加重。
1.3 飼養管理不當在養殖過程中,飼養管理不當也是引起羊腹瀉性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走訪調查發現,總結出在生產養殖中會誘發羊腹瀉性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羊的生存環境較為陰冷潮濕,通風性差,光照時間短和飼養密度較大;二是圈舍內的器具和墊料沒有及時進行消毒和清理,導致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大量在環境中存活對羊群構成潛在的威脅;三是沒有科學合理對飼料進行配比,缺乏礦物質、維生素、益生菌等營養物質來增強羊群的免疫力,或是在飼養中給羊群喂變質、發霉的飼料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從而發生腹瀉;四是在較為寒冷的冬天,當突然降溫時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保溫御寒措施,導致羊群受冷受涼誘發腹瀉病。
2.1 西藥治療對于羊腹瀉性疾病治療的藥物有很多種,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科學準確地判斷出是由哪種原因引起的腹瀉才能合理對癥下藥,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通過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可對患病羊作出一個初步的診斷,結合實驗室微生物診斷或分子生物學診斷可作出確診。對于由病原菌引發的腹瀉,首先要對細菌進行分離,在分離的基礎上進行藥敏試驗,通過測定抑菌環直徑大小選擇敏感藥物對患羊進行治療;對于感染寄生蟲病引發的腹瀉,采取患羊糞便進行化驗,對蟲卵進行判定,選擇針對性較強的藥物開展治療,且要對全群羊進行預防性驅蟲。對于因飼養管理不當而導致的羊腹瀉病,要立即找出漏洞,加強飼養管理,并實時觀察患羊情況。
2.2 中獸醫治療中獸醫對于羊腹瀉性疾病的診治,首先要找出病因病機,對患羊進行察口色、切脈進行辨證診斷,判斷出是哪一種類型的腹瀉性疾病才能進行藥物配伍治療。在中獸醫臨床中,常見導致羊發生腹瀉病的類型有3 種:脾胃虛弱型、濕滯型和濕熱型。對于脾胃虛弱型的腹瀉病可選用附子理中湯、補中益氣湯、良附丸等溫中散寒藥物進行治療,也可選取白術15g、黨參15g、茯苓10g、豬苓10g、砂仁10g、淮山藥8g、白扁豆8g、陳皮6g、桔梗6g、干草5g,將上述藥進行研磨后開水沖泡,每日1 次,連用3d。
對于濕滯型病例,可選用蒼術15g、澤瀉15g、厚樸15g、生姜10g、白術10g、陳皮7g、茯苓7g、干草5g 進行組方進行煎煮,濃縮為100ml 藥液,分上下午兩次灌服,每次50ml,連用3d。
對于濕熱型病例,可選取車前子10g、茵陳10g、木香10g、苦參5g、滑石5g、黃連5g、檳榔5g、秦皮5g,上述藥物進行研磨,沖開水后灌服,每日1 次,連用3d。
3.1 加強飼養環境改善在日常的飼養管中,要加強對飼養環境的改善。對圈舍環境、墊料、器具等及時進行清理和消毒,堆積的糞便要隨時處理,病死畜禽也要按照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根據羊群的生理特點,設置適宜的飼養密度,圈舍要有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以及良好的通風。
3.2 加強飼料配比和營養物質搭配要根據養殖生產的實際情況,對羊群飼喂科學、營養、全面的飼料,禁止飼喂發霉、變質、來源不明確的飼料。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維生素要進行合理的營養配比,按照“少喂勤添”的原則,采取定時、定量飼喂。在飼料中要適當的添加益生菌、中草藥、植物精油等有益物質,改善羊的腸道菌群,增強羊的抵抗力。
3.3 科學免疫,定期驅蟲為減少羊群發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進行預防免疫,要按照國家規定對羊群合理注射羊三聯四防、大腸桿菌、布氏桿菌病等疫苗,才有有限減少羊群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定期開展預防性驅蟲工作,選擇合理的驅蟲藥物和驅蟲方法有針對性地對消化道線蟲、原蟲、體外寄生蟲等開展防治工作。
3.4 合理使用抗菌藥,禁止過度治療對于患病羊,首先要明確疾病的類型和致病源的特點,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大量抗菌藥物的使用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進而加重患羊的腹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