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生/湖南省長沙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 410006
鄭姣妹/湖南省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30013
綿羊痘和山羊痘屬于我國法定的一類動物疫病,該病的對羊養殖業具有很強的破壞力。綿羊痘和山羊痘的病原分別為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屬的綿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應該病可造成的動物死亡率、疫苗接種的成本以及動物產品貿易的限制等直接或間接方面,給世界養羊業造成了重大的經濟影響。這兩種病毒在非洲、中東、中亞和印度的大陸地區廣泛流行。
羊痘病毒屬的病毒傳播特點是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感染宿主。羊痘病毒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已感染的動物或患病動物釋放的氣溶膠而感染,也可以通過間接接觸環境和攜帶有病毒的媒介而感染。不同羊痘病毒毒株的傳播能力可存在差異,同屬的不同病毒的傳播途徑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綿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動物的口腔、鼻腔或眼部分泌物中,易感羊通過吸入帶有病毒的氣溶膠、直接接觸患病動物或間接接觸如蚊、蜱等昆蟲媒介感染。羊痘病臨床癥狀取決于個體宿主的易感性、病毒種類和病毒株的毒力。患病羊的臨床癥狀可能是輕微的、嚴重的,有時甚至是致命的。
由羊痘病毒引起的疾病的控制和根除取決于媒介控制、疾病暴發的早期檢測、對動物運輸的限制和疫苗接種。羊痘病毒疫苗目前在市售的常用的為減毒疫苗,然而,疫苗的保護效果仍然存在爭議,因為這些疫苗接種后可能不足以產生抗羊痘病毒的保護效果或引起羊出現輕微臨床反應。羊痘滅活疫苗是一種安全、穩定的疫苗,可與其他抗原結合制成多價疫苗,可應用于無病國家。盡管存在一些滅活的羊痘病毒疫苗的免疫保護效果參差不齊,但羊痘疫苗已被證明可以提供針對其各自毒力毒株的全面保護。
綿羊痘和山羊痘對羊養殖業的平穩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并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列為應通報疾病。綿羊痘和山羊痘傳播迅速,并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這兩種病毒還對小型反芻動物遺傳改良構成了障礙。
綿羊痘和山羊痘每年都會造成損失,這些損失與產奶量和體重增加、羊毛和生皮受損以及羔羊的高死亡率相關。疫苗接種運動、對動物移動的限制以及對活體動物或其產品貿易的限制也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羊痘病暴發時的控制程序、鄰近農場的檢疫以及育種場為控制疾病而承擔的成本都是影響經濟的額外成本。在國際上,綿羊痘或山羊痘流行會限制羊的貿易,并可能造成相當大的損失。動物限制包括于活動物、肉類、羊毛和乳制品。此外,羊痘病限制了牲畜的遺傳改良,因為與當地品種相比,高產高品質的羊品種受感染的影響更嚴重。
綿羊痘的潛伏期為4~8d,山羊痘的潛伏期為 4~15 d。在羊痘病毒進入宿主后,病毒在組織中復制。隨后出現原發性病毒血癥后3~4d 的擴散至淋巴結中。然后病毒會傳播到全身并影響肝臟、肺和脾臟。感染后 7~19d出現丘疹膿包等。在受影響的動物出現皮膚損傷后,它們可能會在肩胛前淋巴結中發展為結膜炎、鼻炎和淋巴結病。感染后可能會出現過多的唾液分泌。
綿羊痘和山羊痘的臨床癥狀相似,可以是輕度或重度,有時是致命的。羊痘病的揚中程度因宿主和病毒株的個體易感性而異,在感染相同品系的相同年齡和品種的山羊中,報告了不同的臨床癥狀的嚴重誠通。與通常具有輕微臨床癥狀形式的成年動物相比,低日齡動物的臨床癥狀更為嚴重和明顯。這些臨床體征通常包括發燒(可達40~42℃)、淋巴結腫大、眼鼻分泌物以及皮膚和粘膜受損。皮膚損傷通常以紅斑開始,硬化形成直徑在 0.5~1.5cm之間的丘疹,通常沒有液體。丘疹之后出現組織壞死形成膿皰和結痂。這些病變最常見于動物身體的無毛區域,如腋窩、面部、耳朵、眼瞼和腹股溝區域,但在嚴重的情況下,這些癥狀可以擴散到全身。在患病羊的粘膜,特別是在口腔、鼻孔、眼睛、陰道和包皮上,可以出現潰瘍或壞死病變。這些病變會導致食欲不振、鼻炎和粘液膿性分泌物。眼睛和眼瞼的病變可引起結膜炎和瞼緣炎。腸道或呼吸系統受損可導致腹瀉、消瘦或咳嗽,也可發生流產和肺炎。
在羊痘良性形式中,病變位于尾巴下方或耳朵水平。病變肉眼可見,但也可能需要觸診,尤其是在羊毛較厚的動物個體身上。皮膚損傷愈合緩慢,可導致永久性疤痕。此外,還可能伴有細菌繼發感染等一系列的并發癥。部分羊可能出現整個皮膚厚度的結節,最終壞死。壞死后,結節脫落并留下愈合的潰瘍性病變或結痂。
控制和根除羊痘病毒感染取決于獸醫的診治、養殖場主對羊痘病的認知程度和地理區域內羊痘病毒的早期檢測。控制還要求宰殺受感染的動物、監測活動并建立隔離系統。疫苗接種仍然是控制羊痘病毒感染和傳播的最佳方法;然而,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其有效性。流行期間的疫苗接種、針頭的重復使用、疫苗的不當施用以及冷鏈的中斷都會影響接種疫苗的保護作用 。
目前,減毒活疫苗主要用于控制山羊痘病毒感染。一般來說,同源疫苗提供了良好的保護,當疫苗接種覆蓋率達到75%時能夠控制羊痘病。根據毒株和動物敏感性,中和抗體在感染或接種后14d 出現,并在接種后 28~35d 達到峰值。即使由于細胞介導免疫的優勢而不再檢測到抗體,也可以保護接種疫苗的動物。關于羊痘疫苗免疫持續時間的信息很少。一些研究表明抗綿羊痘活疫苗免疫后至少可在兩年的提供保護。其他研究證明在接種疫苗4 年多后對羊痘病毒的感染具有保護作用。
目前,對于綿羊痘和山羊痘無特效的治療藥物。一般情況,當臨床出現疑似的患有羊痘病的病羊應及早隔離,聯系當地畜牧局等相關部門對疑似羊進行診斷。若患病羊確診為羊痘應在相關工作人員的指導協助下進行淘汰撲殺。同群羊緊急接種羊痘疫苗或抗血清,同時可注射青鏈霉素、磺胺嘧啶等抗生素防止出現細菌繼發感染。黃連解毒散等中草藥也對該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羊痘病的防控工作以預防為主。日常飼養管理羊群時應注意采取科學的理念進行,保證羊群的群體免疫能力,定期其他接疾病種疫苗防止動物患病,對養殖地區有羊痘流行的地區指定羊痘疫苗接種計劃。在引進羊或精液等應注意生物安全,不從羊痘流行地區引入羊,引入羊應隔離觀察后方可混群,精液應從正規、大廠家購買。此外,羊群中出現患病羊應及時隔離,對疑似患羊痘的病羊應及時上報相關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