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成/河南省正陽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463600
王艷/河南省駐馬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63600
2020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 月1日共調查養殖場(戶)708 個/次,其中養豬場(戶)204 個/次,養牛場(戶)58 個/次,養羊場(戶)79 個/次,養雞場(戶)244 個/次,養鴨場(戶)20 個/次,養鵝場(戶)14 個/次,養犬戶83 個/次,養馬戶6 個/次。
1.1 豬病共發生16 種。按場群發病率高低順序排列前3 位分別為: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與鏈球菌病(均為11.27%)、仔豬黃痢(7.35%)、支原體肺炎(6.86%);按個體發病率高低順序排列前3 位分別為:豬流行性腹瀉(0.3376%)、豬傳染性胃腸炎(0.1571%)、傳染性胸膜肺炎(0.1070%);按病死率高低順序前3 位分別為:大腸桿菌病(發病13 頭,死亡8 頭,病死率61.54%)、豬流行性腹瀉(發病896 頭,死亡467 頭,病死率52.12%)、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417 頭,死亡196 頭,病死率47.00%)。
1.2 禽病共發生9 種。按場群發病率高低順序排列前3 位分別為:大腸桿菌病(15.47%)、雞白痢(11.15%)和雞球蟲病(5.76%);按個體發病率高低順序排列前3 位分別為:大腸桿菌病(0.1686%)、雞白痢(0.1320%)、H7N9 流感(0.0916%);按病死率高低順序排列前3 位分別為:H7N9 流感(發病1006 只,死亡1006 只,病死率100.00%)與鴨病毒性肝炎(發病2 只,死亡2 只,病死率100.00%)、傳染性法氏囊病(發病282 只,死亡84 只,病死率29.79%)、雞新城疫(發病10 只,死亡2 只,病死率20.00%)。
1.3 牛羊病共發生7 種。按場群發病率高低順序排列前3 位分別為:大腸桿菌病(13.87%)、傳染性胸膜肺炎(10.95%)、羔羊痢疾(8.76%);按個體發病率高低順序排列前3 位分別為:大腸桿菌病(0.2548%)、綿羊痘和山羊痘(0.1820%)、羔羊痢疾(0.1378%);按病死率高低順序排列分別為:綿羊痘和山羊痘(發病70 只,死亡28 只,病死率40.00%)、傳染性胸膜肺炎(發病29 只,死亡7 只,病死率24.14%)、大腸桿菌病(發病98 只,死亡17 只,病死率17.35%)。
1.4 犬病共發生2 種。分別為犬瘟熱和犬細小病毒病,場群發病率分別為12.05%和33.73%,個體發病率分別為6.9182%和15.7233%,病死率分別為27.27%(發病11 只,死亡3 只)和28.00%(發病25 只,死亡7 只)。
2.1 整體免疫抗體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動物疫病免疫抗體合格率均在80%以上,均達到了國家規定的70%以上的標準,但是也存在著個別場戶免疫不合格的現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2.2 口蹄疫免疫抗體
監測結果顯示,口蹄疫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3.67%,同比上升2.35%,環比下降4.11%,其中O 型、亞洲I 型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86.70%、68.08%。同一血清型不同動物之間免疫抗體合格率存在差異,O 型:豬(87.06%)最高,羊(85.47%)次之,牛(83.33%)最低;亞洲I 型:牛(76.67%)較高,羊(66.96%)次之。雖然整體的免疫抗體水平較高,但是在日常監測中我們發現某牧業有限公司和某有限公司的亞洲I 型口蹄疫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10.00%和16.67%,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說明免疫漏洞存在,不容忽視。
2.3 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抗體監測結果顯示,豬瘟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6.97%,同比上升2.03%,環比基本持平;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5.54%,同比下降4.55%,環比基本持平。
2.4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抗體監測結果顯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0.23%,同比基本持平,環比上升3.47%;雞新城疫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1.69%,同比上升7.43%,環比上升2.23%。
全年共發生動物疫病34 種,其中豬病16 種、禽病9 種、牛羊病7 種、犬病2 種。
3.1 豬病從豫南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看,生豬疫病以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鏈球菌病、仔豬黃痢、支原體肺炎、仔豬白痢、偽狂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瘟、大腸桿菌病、圓環病毒病、日本乙型腦炎、副豬嗜血桿菌病、豬細小病毒病、豬藍耳病和附紅細胞體為主,其中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和鏈球菌病的場群發病率最高,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數量和死亡數量最多,占生豬死亡總數的48.60%。
3.2 禽病從豫南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看,家禽疫病以大腸桿菌病、雞白痢、雞球蟲病、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鴨病毒性肝炎、H7N9流感、鴨漿膜炎和雞新城疫為主,其中大腸桿菌病的場群發病率最高,發病數量也最多。
3.3 牛羊病從豫南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看,牛羊病以大腸桿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羔羊痢疾、犢牛痢疾、綿羊痘和山羊痘、奶牛乳房炎和魏氏梭菌病為主,其中大腸桿菌病的場群發病率最高,發病數量也最多,綿羊痘和山羊痘的死亡數量最多,占牛羊病死亡總數的51.85%。
4.1 加強豬病防控為防止疫病的發生,一是應制定疏而不漏的免疫程序,定期開展抗體監測,避免出現免疫空檔期,特別是對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更要注意,雖然由于免疫政策的調整退出了政府強制免疫,但不能放松警惕,仍需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和抗體監測;二是針對病毒性疾病,養殖場要高度警惕,減少人員流動,加強消毒和防疫;三是針對細菌性疾病,鑒于現階段基本上為豬體長期帶菌、在一定的應激條件下發病,要從控制原發病入手,加強飼養管理,通過適當的藥物保健,可將細菌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四是針對寄生蟲病,應按程序及時加藥進行驅除。
4.2 加強禽病防控針對預警信息,科學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并嚴格按程序做好免疫工作,定期進行抗體檢測,確保免疫抗體合格;針對細菌性疾病應及時加藥保健,必要時分離細菌進行藥敏試驗,使療效更加確切;針對寄生蟲病應按程序及時加藥進行驅除。
4.3 加強牛羊病防控為防止疫病的發生,一是對基礎群體要做好羊痘、小反芻獸疫、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防止疫情的發生;二是對外購育肥群體要設立隔離區隔離觀察,及時補免,防止疫情發生;三是對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和臨床可疑病例要及時進行檢測、診斷,并采取相應處置;四是做好高風險地區的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發生疫情和檢出陽性樣品的地方,要立即開展追溯調查,涉及其他地區的要迅速通報,對疑似疫情要盡快采集樣品送檢,嚴格限制動物流動,加強隔離與消毒,嚴防倒賣病死牛羊。
4.4 加大宣傳引導認真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H7N9 流感防控知識宣傳,采取不同形式的宣傳和培訓活動,提高養殖場(戶)對疫病防控的認識,強化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
4.5 加強監測預警認真做好免疫抗體跟蹤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及時進行指導,對抗體合格率低的動物群體,及時查找原因做好補免補防,同時要加強疫情監測與報告,對監測中發生的陽性病例及時報告并采取科學措施進行處理,消除疫情隱患,降低疫情發生風險。
4.6 完善疫情報告機制嚴格執行疫情日報告制度,確保值班人員24h 在崗,按照程序履行職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以便各相關部門接報后能迅速行動,及時核查疫情線索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嚴格防止疫情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