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德/山東省榮成市畜牧業發展中心 264300
妊娠期母豬的生理變化較大,出現代謝加速,體重增加和妊娠期后期對營養需求量增加的現象,養殖戶應該時刻關注妊娠期母豬的各項身體機能的變化,加強對妊娠期母豬的飼養管理和飼料管理,合理控制母豬的體重,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和生長,從而保證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妊娠診斷能夠確定母豬是否受胎成功,可以避免出現影響母豬生產性能情況的出現。首先,發情周期判斷。母豬的發情周期一般為21d 左右,在配種21d 左右之后母豬不再發情說明已經受孕。其次,外部體征。娠初期階段的母豬貪睡和食欲旺盛,很容易上膘,性格溫順,行動穩,可初步判斷母豬已經受孕。最后,輔助檢查。第一,采取尿液檢查。配種之后的28~30d,將母豬早晨排出的尿液放入試管中,然后滴入1ml 的5~7%的酒精后在酒精燈上加熱,達到沸點之后尿液會呈現紅色,說明已經受孕。如果呈現淡紅色或者褐綠色,冷卻之后顏色消失,說明沒有受孕。第二,選擇超聲檢查。在配種之后的21~25d 進行超聲檢查做出初步的診斷,懷孕母豬會有多個發育的黑色卵泡,如果看不清或者大片空白需要調整探頭位置,仍然沒有看清則懷疑是否受孕,需要進行B 超復診。配種之后的35~42d 可進行B 超復診,防止漏檢產生早期流產。
2.1 妊娠前期該階段段指的是配種成功到妊娠30d,配種后的0~30d 可判斷母豬是否懷孕。一般情況下,懷孕后的母豬性格溫順,貪睡,容易上膘的。要及時的檢查母豬是否懷孕,避免出現早期流產。該階段是母豬妊娠后的關鍵階段,胎兒胎盤尚沒有完全形成,母豬體內的胎兒狀態不穩定,如果母豬受到外力刺激,如打架斗毆、接種疫苗和受到驚嚇等都會造成母豬的流產。在妊娠前期階段,母豬食欲較好,新陳代謝增強和體重增加,但是該時期的胎兒發育緩慢,母豬攝入的營養主要供自身生長。此外,為避免該時期母豬的流產或者孕酮較低,要限制母豬攝入過多的能量飼料,每天的飼料喂養量不能超過1.8~2.2kg。
2.2 妊娠中期階段該階段指的是母豬妊娠31~85d,時間相對較長,該時期前階段的胎兒發展緩慢,正常喂養即可,后半階段的胎兒生長發育加快,母豬的乳腺開始發育,要循序漸進的增加母豬的采食量,飼料喂養量控制在2.5kg左右。另外,該時期是母豬調膘的關鍵時期,如果母豬過瘦的話,要適當的增加喂料量,母豬過胖應適當的減少喂料量。尤其是母豬妊娠的75d 后,體內需要攝入大量的營養,導致體內的脂肪含量增加,影響乳腺泡的發育,從而降低母豬的泌乳能力。
2.3 妊娠后期該時期指的是妊娠母豬86d 到分娩,是胎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妊娠后期母豬是需要為胎兒提供大量的營養物質,母豬也需要蓄積能量和營養,才能有充足的乳汁。為此,應該適當的增加飼料的喂養,喂料量增加在3~3.5kg,在母豬生產前7d 逐漸的減少飼喂量,避免出現胎兒流產。
3.1 強化豬舍環境控制及時清除圈舍內的糞便,加強日常的清潔和消毒管理工作,保證圈舍的干燥和衛生。選擇低毒、低殘留和溫和型的消毒藥品。此外,做好圈舍內的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做好冬季的圈舍保溫工作,豬舍內的環境溫度控制在18~22℃之間,濕度控制在60%~70%,如果夏季溫度過高,要及時通風降溫,而冬季及時保溫防寒。
3.2 減少各種應激反應母豬在配種后的10 多天內應該防止30℃以上的高溫天氣,高溫天氣容易導致母豬應激出現胚胎死亡。配種后的30d 不能夠對母豬進行轉圈混合飼養。整個妊娠期階段要避免母豬互相擠壓和咬架,容易造成母豬的流產。合理控制飼養的密度,可有效的預防流產。為母豬提供營養均衡和安全的飼料,并且注意飼料的投喂速度,防止母豬出現應激反應。
3.3 密度控制針對妊娠期母豬的飼養,盡量選擇單獨的圈舍,保證采食的均勻性,也便于對母豬身體控制,正常情況下,每頭妊娠期母豬的飼養空間控制在3~3.5m2,如果飼養密度過大,會造成圈舍擁擠,導致母豬流產,飼養密度較小,會造成空間浪費,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3.4 注重日常保健在母豬配種后的30d 要做好保健措施,給母豬充分休息時間,母豬的妊娠中期階段,適當的增加活動量,后期可以適當減少。在臨產前的一周左右停止運動,給母豬提供充足干凈的飲水資源。在母豬妊娠的80d左右,加強對脾胃功能的建設,保證妊娠母豬的后期食欲良好。選擇板藍根、金銀花等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草藥制劑對母豬進行保健,可減少疾病的發生。
3.5 做好接產管理母豬進入產房之前需要嚴格消毒身體,重點清潔和消毒外陰和乳房部位。母豬產出仔豬之后,加強對新生仔豬的護理,保證新生仔豬能夠及時的吃到初乳,同時給母豬熱麩皮鹽水湯,補充母豬消耗的體力。一旦母豬發生難產,采取人工助產的方式。在母豬產后的第1d 不喂料,第2d 喂食少量的飼料,之后逐漸增加飼料的喂養量,適當喂食一些青綠多汁飼料,能夠提高母豬的泌乳量。在仔豬斷奶的前一周,可以減少多汁飼料和精飼料的喂養量,在母豬斷奶當天,不能夠喂食,可給母豬清潔的飲水。
3.6 防疫制度在母豬生產之前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可以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獲得抗體,同時母豬通過乳汁將抗體傳遞給仔豬。在產前四周,可以接種大腸桿菌二價疫苗,或者接種鏈球菌弱毒苗,在產前的三周,接種口蹄疫疫苗。在每年的7 月和8 月是蚊子和蒼蠅的多發季節,可接種日本乙型腦炎疫苗,在秋季接種病毒性腹瀉疫苗。
3.7 驅蟲和殺蟲寄生蟲嚴重影響母豬的生產性能,也容易傳染給仔豬,出現寄生蟲影響母豬休息,也妨礙胎兒的健康生長,造成疾病的傳播。在母豬配種前或者妊娠中期階段可進行藥物驅蟲,可選擇伊維菌素和多拉素等,或者每月定期對母豬噴射一定濃度的體外驅蟲劑,在母豬進入產房之前徹底的檢查,并做好驅蟲措施。
3.8 查情空懷就會浪費飼料,影響養殖戶的豬群養殖計劃,尤其是空懷母豬后期返情會引起母豬流產。為此,飼養管理人員在配種之后要定期的檢查反映情況,并且做好記錄,一旦發現空懷母豬要及時跟蹤,采用熱身超聲波儀器檢查,剔除空懷母豬。一般情況下,在配種后的21 天如果不出現發情,并且出現母豬溫順、貪吃和貪睡等情況,母豬可能妊娠,如需進一步確定,可采取妊娠超聲波檢查。
3.9 緩解母豬的便秘在妊娠后期階段,胎兒過大,會擠壓母豬的腸道,導致母豬排便困難,出現便秘。便秘之后的腸道內的毒素無法正常排出,導致母豬采食量減少和腹痛,甚至發生流產。為此,應該適當的增加妊娠后期的青綠多汁飼料的喂食量,或者在飼料中添加硫酸鎂和小蘇打,能夠有效的緩解母豬便秘。
母豬的飼養和管理措施對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意義重大,為此,養殖戶應采取科學的飼養和管理手段,控制好妊娠母豬的生活環境和密度,做好接產管理和服務管理,保證仔豬的優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