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馳波/海南省定安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571200
劉海隆/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571100
定安黑豬系指海南省定安縣本地母豬與杜洛克公豬雜交培育出的一種雜交優勢明顯的商品肉豬。主要產于海南省定安縣龍門、雷鳴、龍河等鎮,分布全縣各地,具有早熟、耐粗飼、適應性強、繁殖力強、抗病力強等優點。其肉質緊實,風味鮮美,很受市場的歡迎,如今在定安縣很多養殖專業戶靠養殖定安黑豬走上了小康路。
定安黑豬育肥階段是在體重30kg至出欄時期,此階段的黑豬各組織器官的發育已經日臻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對飼料的消化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機體對外界病原的抵抗能力逐漸提高,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加強,骨骼已發育完全。此時飼養要求低,當地農民以稻谷、蕃薯、木薯、蔬菜葉加上玉米粉等飼料原料,即可滿足育肥豬的營養需求。然而,盡管如此臨床上經常碰到定安黑豬精神狀態良好,突然不吃食或少食的狀況,此時養殖戶要注意青粗飼料和精飼料的合理搭配,杜絕飼喂霉變的飼料,根據定安黑豬不同的日齡和個體大小合理分欄飼養,飼料投放量不要太大,不要喂得太多,導致黑豬消化不良和腸胃疾病。提倡喂濕拌料,料水比為1 ∶1,以飼料加水調制后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摒棄傳統稀湯灌大肚的飼喂方式,這種喂法對定安黑豬育肥十分不利,不僅增加了豬只體內水代謝所需的能量及腎臟的負擔;還沖淡了消化液的濃度,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加快了飼料通過消化道的速度,必然降低飼料的消化率,影響日增重和出欄時間。另外養殖戶在育肥過程中,不要盲目添加過量驅蟲藥物;遇到飼料漲價,不要輕易馬上更換飼料,否則也會出現不食和糞便變軟的現象。
定安黑豬出現群體性的不食或少食現象,首先觀察有沒有其他癥狀,比如體溫升高、咳嗽、呼吸困難、肢體末端皮膚有無淤血等,根據癥狀診斷疾病類型,及時用藥治療。多種傳染病都會造成豬發熱,影響食欲,從而導致豬不吃食。發生的疾病主要有2 大類: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的病有:豬鏈球菌、豬丹毒、豬肺疫、傳染性胸膜肺炎、萎縮性鼻炎、豬副傷寒、豬流行性感冒、豬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豬弓形體病等。飼養定安黑豬,最好自繁自養,前期根據免疫程序接種相關疫苗,并做好疫情的監測工作。雖然生長育肥階段豬抗病能力加強,但是同樣要加強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強環境衛生的清理,定期消毒。對于患病的豬要及時治療,確定病原的,要針對性地選擇敏感藥物,制定標準化的治療方案。不確定病原的可參考以下方案治療:豬精神不好,體溫正常,不吃料,一側注射頭孢加黃芪多糖,另外一側打維生素C。
豬發低燒不食,40.5℃以下,建議一側注射頭孢加雙黃連,另外一側注射維生素C。豬高熱不食,一側注射頭孢加柴胡注射液或者加板藍根注射液,另外一側注射維生素C。豬體溫偏低不食,建議一側注射樟腦磺酸鈉加肌酐升溫,另外一側注射黃芪多糖。連用3d,待體溫平穩后每天喂些青綠飼料,再在水或飼料中混入些多維素給病豬喂服。
定安黑豬育肥過程中如果發現群體性的嘔吐、不食、體溫降低等情況,要懷疑中毒性的疾病,特別是夏季是氣溫高,濕度大,飼料最容易發生霉變,特別是料槽里沒有及時吃完的飼料和玉米原料霉變,豬再去采食就容易出現霉菌中毒的情況。另外亞硝酸鹽、機磷農藥、老鼠藥、飼料添加劑、驅蟲藥中毒都能影響豬的消化機能,導致嘔吐、體溫降低、不食等癥狀。一旦發生中毒現象,及時切斷豬只攝食或接觸有毒物質是首要措施,對照臨床癥狀進行鑒別診斷,選擇特效藥對癥治療可以減少損失。
定安黑豬育肥過程每天飼喂量按照體重的3%~5%投放,海南全年高溫季節維持時間較長,養殖戶要做好豬舍的通風降溫工作,良好的飼養環境可以減少豬的應激刺激,豬舍內保持干燥、通風好、溫度適宜,可以提高豬的應激能力,增強體質,增加食欲。否則就會出現整群吃料少,生長緩慢現象,從而降低養殖效益。個別豬只發生嘔吐、腹瀉、糞便帶血、惡臭,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的情況,有可能是胃腸炎癥引起,其誘因包括氣候突然變化、飼養管理不當、飼料發霉、病原感染、藥物刺激等諸多因素,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此時要選擇抗生素抑菌消炎、補充能量、電解質;中草藥調理胃腸道;補充益生菌等措施。待胃腸炎癥狀緩解后,可適當應用健胃劑,可增加療效,防止復發。
目前,養殖定安黑豬防控非洲豬瘟仍是頭等大事,育肥豬不食或少食雖然不是一種嚴重威脅養殖場一種疫病,豬場偶發病例熟視無睹,任其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影響定安黑豬養殖利潤,育肥豬一旦出現不食或少食癥狀,要及時查明原因,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案,降低養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