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友/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三陽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415700
在規模化雞養殖業發展中,合理的飼養管理技術能夠提高肌肉的質量和產量,促進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1 選擇優良品種雞品種的不同其生產性能也存在差異性,應該選擇耐抗性和就適應能力較強的雞品種,選擇品種的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合本地區生長的雞品種。此外,在選購雛雞之前,了解當地的雞場情況,保證嚴格防疫,提高雞肉質量。
1.2 選好場址應該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條件好和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有一定的坡度。在場地規劃過程中,結合雞只數量和飼養化水平技術,便于后期的管理。盡量遠離污染區和交通主要干道,保證水質條件,滿足日常的飲水要求。選好場地址之后建立雞舍,并且徹底消毒室內的地面和墻角,使用酸堿性材料搭建,便于后期的清洗和消毒。將雞舍內的凈道和污道分開,科學調控雞舍內的溫度和濕度,為雞只營造健康的生長空間。
1.3 改善室內的養殖條件第一,保證光照充足,不同生長期的雞對光照強度和持續時間都有差異。在育雛期階段,光照控制在23~24h,之后結合體重和體質情況適當的遞減。一般情況下,每個星期遞減3h,直到光照條件固定為止,針對個別體重小和體質較差的雞只可酌情的增加光照強度和時間。在育成期,可以固定光照時間,夏季天氣熱,光照強度強,要酌情的遮擋光照,冬季光照弱,要酌情的補充光照,可以選擇白幟燈。在產蛋期,對光照刺激較敏感,要穩定光照時間,禁止隨意開燈和關燈,需要光照可人工補光。每天檢查燈泡,確保產蛋期的光照充足。第二,適宜溫度。溫度對雞生長影響較大,針對蛋雞來說,如果溫度超過30℃,影響產蛋率,在高溫環境下,容易形成畸形蛋和軟殼蛋。要結合雛雞和成年雞的情況合理的控制雞舍內的溫度,室內和室外的溫度差應盡量縮小。在雛雞生長7d 內,溫度控制在32~35℃,之后逐漸降低溫度,否則會影響雞只的生長。成年雞的高溫耐受性較差,將溫度控制在13~15℃即可,保證雞只的健康。第三,控制好飲水。為雞提供充足的飲水,飲水不足將影響飼料的轉化率,降低生產性能。為此,要持續不斷的供水,一般情況下,雛雞1~6 周齡,每天的飲水量為20~100ml,雛雞7~12 周齡,每天的飲水量控制在100~200ml,不產蛋的母雞,每天的飲水量控制在200~300ml,產蛋母雞的飲水量控制在230ml左右。研究顯示,飲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采食率,要結合雞只的生長情況適當的飲水。第四,營養飼料。雞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需要攝入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自身的生長需求。為此,養殖戶應加強對飼料的選擇,從正規的廠家購買飼料,選擇生產能力強和規模大的廠家。為不同生長階段的雞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少量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提高雞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第五,科學飼養喂養。針對育雛雞,每天喂料5~6 次,3~6 周齡雞只,每天喂料3~4 次。育成雞每天1 次即可,保證用料均勻。針對產蛋雞,早晚各喂食一次性,結合蛋雞的生長情況適當的調整每周的飼料喂養量,在產蛋的高峰期,要增加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產蛋期過后,減少蛋白質的喂養量,避免蛋雞過肥胖。第六,合理通風。在規模化養殖場中,雞舍內空氣有害氣體較多,需要做好通風工作,保證雞舍空氣清新,可以自然風和機械風。
1.4 合理用藥在規模化雞養殖業發展中,應該做好早期的疫病防控工作,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優化養殖環境,降低患病概率,盡量減少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發病之后謹慎選擇藥物,使用低毒和低殘留的藥物。在疾病防控期間,可以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抗病毒和抗菌類中藥,能夠增強雞只的體制。確診之后,正確選擇藥物,對癥用藥,針對病情合理選藥,有的養殖戶在雞只發熱之后就濫用抗生素,應該避免該種現象的發生。制定具體的用藥計劃,出現不良反應后及時調整。可采取聯合用藥措施來增強藥效,增強抗病能力。
1.5 衛生防疫制度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防治的原則,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首先,執行嚴格的衛生防疫制度,督促養殖人員認真執行,建立消毒設施,對進出養殖場的車輛和人員徹底消毒,將養殖場內各功能區分開,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定期清理雞舍糞便,對糞便消毒,做好日常的驅蟲措施,切斷疫病傳播途徑。其次,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可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做好日常的防疫接種,從整體上提高雞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雞只不同的生長階段,選擇不同的疫苗免疫,不同疫苗的注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方式,或者在飲水和飼料中加藥,減少疫病的發生。
1.6 健全生物安全體系在雞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建立科學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重視對圈舍的清潔消毒工作,制定清潔消毒流程,嚴格落實規章制度,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統一的糞污集中處理中心。第二,建立防疫體系。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對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提高養殖戶用藥的準確性,提高疫病的防治效果。第三,結合當地疫病流行病學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疫病的傳播和蔓延。選擇保健藥物來提高雞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少疫病的發生概率。
2.1 養殖品種需要進口通過調查研究顯示,在我國雞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許多品種需要依賴進口,國產品種占有量不足,影響我國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應該加大我國雞品種的自主研發能力,減少對外國的依賴進口,促進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2.2 養殖模式較為傳統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在雞養殖業發展中,許多養殖戶采取半開放型的雞舍,或者采用封閉型的雞舍,在雞只糞便清理的過程中,采用人工清糞或者機械設備清糞,在一些規模化養殖場中,選擇了機械化的通風系統,還是有許多養殖場采用傳統的通風方式,并且人工消耗大,沒有采取機械化設備,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的浪費,影響了雞只的養殖性能。雖然有一些養殖場建立了標準化的雞舍,但是在建造之后作為閑置的空房,利用效率不高,具備夏天防暑和冬天保溫的功能。
2.3 疫病防疫管理意識差經過對養殖戶的調查可以知道,許多養殖戶不重視衛生消毒工作,基礎內的基礎設施結論,通風條件達不到標準。此外,養殖戶缺乏專業疫病的防控知識,在發現疫苗之后濫用藥物,耽誤了疫病的最佳治療時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2.4 養殖方式不科學通過對養殖戶的調查可以知道,一些養殖戶采取了分階段的飼養管理模式,有的養殖戶認為產蛋期的管理比較重要,很少認為育成期和產蛋期同樣重要,不能采取科學化的飼養管理模式,導致雞只的生長的緩慢。
隨著雞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疾病出現的概率越來越高,為此,通過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促進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