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永剛/安徽省淮北市三星動物醫院
當今豬業已發生了天翻覆地變化。豬業好像是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在浪花的拍打下,隨波涌動,潮起潮落、漂浮不定。當前養豬人可謂是到了舉步維艱地邊緣,如果還止步于傳統的養豬模式中,心存僥幸,渾水摸魚,想賺個盆滿缽滿,那種可能性,現在幾乎為零!
如果說豬業是縹緲大海,養豬人就是駕馭這航船駛向勝利彼岸的舵手。做新時代的養豬趕潮人,以下事宜供參考:
在許多人眼里,養豬是個臟累活。讓豬兒吃好喝好,溫食暖圈,養豬就萬事俱備了,收益即水到渠成的事了。這些思想,真的不符合現代豬業的邏輯思維了。說養豬是一個系統化工程,這說法決不是夸大其辭!因豬業生產會涉及許多門學科。踏入其行,先要了解相關于豬的飼養基本常識,這就關聯到動科這門知識。人吃五谷雜糧,會有生老病死,豬也不例外。豬的感冒發燒,獸醫就是它的白衣天使,它的生命保護神!尋醫就診、維護豬健康,這就是動醫科學的范疇。在養豬業的生產過程中,還與地理、環境、氣象、金融、土木、人文、會計、人力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要想在豬業中成就一番偉業,沒10~20 年的臥薪嘗膽履歷,很難打造一片屬于自我的新天地。要想成為參天大樹,必須根深蒂固,別無其它捷徑。這也是豬業發展的硬道理!搞好豬業,決不能跟風趕潮,因為做好豬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大企業經營也好,小農戶養豬也罷,都要根據自身承受的資金大小等實際情況,來注資興業安邦。如投資偏離市場經濟的航道,很容易在養豬的大海中溺水和翻船。尤其是農戶豬場,投入資金的來源非常不易。所投入豬場的錢,可能是全部的家當。一旦有所閃失,帶來的噩耗,那可能是血本無歸或傾家蕩產。對于家庭式的養豬投資而言,一般把能繁基礎母豬控在15~30 頭為宜。古人云:船小好調頭!我國的農戶養豬,基本模式都是自家人和親戚朋友共同參或聯合,更多的為夫妻倆共同經營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黃金搭檔模式”!因為他們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僅具有同心同德的凝聚力,并且沒有私心雜念。所以說,夫妻式養豬的成功機率也是最高的。在經營豬業投資上,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農戶,須具有量力而行的舉措,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
豬業的立足之本,就是保證豬場賺錢的“機器”是否能夠正常地運轉起來!在生產中,能夠讓豬場有活力,有朝氣的核心重器,那就是母豬環節。它不但是豬場傳播香火和繁衍后代的命根子,而且還是決定著豬場生死存亡的殺手锏。母豬品種的好與壞,不僅是立足的利器,還關系到豬場的經濟命脈。
我國豬業大多數都是“單打一式”地發展。一旦豬市有所波動,許多豬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地重創和打擊,甚至是一敗涂地。據調查,中國豬業的平均壽命差不多為3~5 年的光景,尤其是農戶豬業的生命都較短。由于受資金、技術、環保和政策等因素地制約,在短暫的時光中,就消聲遺跡了。對于農戶豬場而言,更應精耕細作和精益求精,在逆境中絕處逢生,打造種養兼顧的朝陽豬業。
整合農村的資源,走農戶型鏈式模式。如豬糞做有機肥、肥料種值蔬菜等。渣水養魚、塘水灌溉水稻,再把蔬菜和稻谷加工成豬飼料,在豬場行道間栽種果樹木,果樹下栽培西瓜等。若尚有余力,融合第三產業,齊頭并進,搞鄉村民俗觀光園,把自家飼養的豬,做殺豬飯和鮮肉制品,供應無公害蔬菜,提供自家的優質綠色大米、水果和西瓜。形成循環鏈條式產業經濟,這不僅拓寬了豬場的副業路徑,并且也改變了豬場的內在環境;糞便和尿液也可得到有機地排放處理,環境污染的問題也得到根本地治理;同時也提升了農民的文明生活品質;資源得到了利用、整合和共享,降低了生產成本,開辟了農民發展的生存空間,更增加了經濟效益和收入。
我國諸多豬業或農戶對于品牌意識比較淡薄,這與農民的綜合素質有關。在我國從事豬業的,大多是農民,由于文化局限,接受正規專業培訓教育的機會很少,一時半會無法與高科技農業接軌并進。即使有品牌戰略的構想,策劃和設計,也很簡單粗糙,一知半解,無法迎合現代豬業發展地需要。構建品牌戰略的幾點思路:
一要注重塑造豬業經濟的核心價值觀;二要重點打造以豬業為核心的品牌戰略;三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四要高度體現中國元素的本質。
豬業發展如同潮水一樣洶涌澎湃,又好比巨浪一般勢不可擋!對于豬業市場誰也無法掌控,對于未來的趨勢更無法明鑒。所以,只有扎扎實實地做好豬業的基礎根本,才能穩步地向前邁進。在養豬趕潮的時代洪流中,竭力去做好豬業系統的布局規劃、基礎堡壘、節能環保、品牌戰略、農業鏈條和循環經濟等環節。
到那時,你不想做“養豬趕潮人”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