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蘭葉平,郝建軍
(1.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山西 太原 030013)
輸卵管堵塞性不孕是輸卵管的結構與功能因各種原因導致其損傷,引起輸卵管不通暢導致妊娠障礙[1]。約占不孕原因30%~35%[2]。輸卵管堵塞性不孕屬中醫“癥瘕”,“不孕癥”范疇。瘀血阻滯于胞宮,引起輸卵管腔粘連狹窄甚至堵塞,導致精卵不能順利結合,無法形成受精卵而受孕。治療當以活血化瘀為原則。筆者用通任種子湯隨證加減治療輸卵管不通而引起的不孕癥取得較滿意效果,體會如下。
《內經》云:“任主胞胎”,“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說明孕育胞胎與任脈的關系。任脈通暢是受孕的前提條件,任脈出胞中,經會陰、陰阜,上行腹部,其所循行路線正是女性生殖器官所在部位,包括輸卵管、卵巢等生殖附屬器官,任脈不通即包含了輸卵管不通。輸卵管通暢,精子與卵子才正常結合形成受精卵而受孕;如若輸卵管堵塞或通而不暢,阻塞精卵結合引起不孕。病因或為經期行房,或為多產墮胎,調攝不當,邪入胞宮損傷胞脈、胞絡致瘀;或因平素飲食寒涼、起居不當,經期受涼引起胞脈、胞絡瘀滯;或因平素情緒不暢,郁滯日久引起機體化熱,熱灼胞脈、胞絡血瘀;或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脾胃虛弱,氣虛運血無力而引起胞脈、胞絡血瘀。瘀血阻滯沖任胞脈、胞絡,血脈運行受阻,兩精不能結合而致不孕。因此,血瘀證為輸卵管堵塞性不孕的重要病機,瘀血貫穿于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并影響其轉歸及預后。
《景岳全書·婦人規》謂:“種子之方,本無定規,因人而藥,各有所宜。”治當以活血化瘀通絡為主,疏通輸卵管及恢復其蠕動功能,以輸送卵子進入宮腔。精卵能否順利結合并形成胚胎是以輸卵管的通暢與否為前提[3]。用通任種子湯為基礎方隨證加減治療用丹參、香附、赤芍、白芍、當歸、延胡索、桃仁、紅花、川芎、連翹、炒小茴香、炙甘草。方中丹參、桃仁、紅花、赤芍活血化瘀止痛,當歸活血補血,延胡索、川芎行氣活血止痛,香附疏肝理氣,白芍柔肝養血,連翹清熱解毒,炒小茴香入肝經、散寒止痛,炙甘草調和諸藥。少腹脹痛或刺痛,伴有胸脅乳房脹痛,證屬氣滯血瘀,酌加荔枝核、橘核、柴胡增強疏肝行氣之功;少腹冷痛明顯,遇寒加劇,得熱痛減,證屬寒凝血瘀,酌加附子、肉桂、吳茱萸、艾葉溫經散寒通絡;久病體虛,體虛乏力,小腹下墜,證屬氣虛,酌加黨參、黃芪、炒白術以健脾益氣;瘀血阻于胞絡,日久形成包塊,加用蜈蚣、三棱、莪術、皂角刺破氣通絡、軟堅散結。
張某,女,28歲,2019年6月4日診。14歲初潮,月經規律5~7/28~30天,經行無不適癥狀。2016年5月懷孕于當地診所行人流術,術后時有小腹疼痛,自行服用消炎藥后癥狀緩解。后未再孕。2019年5月27日于我院行子宮輸卵管造影檢查示右側輸卵管未顯影,左側輸卵管迂曲,傘端造影劑彌散欠佳。末次月經2019年5月18日,現無不適,婦科雙合診檢查子宮活動度差,右側附件區可觸及條索狀增粗。舌紅苔薄有瘀點,脈細。初步診斷為繼發性不孕癥(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絡為主,方用通任種子湯加減。藥用丹參30g,連翹18g,延胡索、赤芍、白芍、香附、桃仁、皂角刺、當歸各12g,川芎、莪術、紅花各9g,蜈蚣2條,炒小茴香、炙甘草各6g。水煎分早晚服,日1劑。6月12日二診,服中藥后未見不適,繼服上方,囑其月經來潮期間不服藥,月經干凈后配合中藥灌腸10天,治療期間避孕。隨證加減治療4個月余停藥,3個月后自測早孕試紙發現已懷孕。
輸卵管堵塞性不孕癥病程多遷延,久病成瘀,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當從瘀論治,用活血化瘀通絡之法,以疏通輸卵管,促使精卵順利結合并形成胚胎以受孕。研究證實,活血化瘀中藥可以促使盆腔局部血流動力學和血液黏稠度改變,并可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有利于輸卵管疏通以及功能修復[4]。此外,口服中藥配合中藥保留灌腸,可使藥物直達病灶,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