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麗
摘 ?要: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如何從小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培養正確的科學探究精神,形成促進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園全體教職工面臨的重要挑戰。科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實現以上目標,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各類科學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科學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開展科學活動能夠讓幼兒在探究周圍事物的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與事物、環境的有效融合獲得全面發展,對幼兒成長十分有幫助。
一、完善科學區域活動場地
為更好的提升活動有效性,最大限度的發揮科學區域活動的積極作用,在幼兒開展科學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園需加大對其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幼兒相關活動區域,重新規劃幼兒園場地布局,盡量擴大活動區域面積,提升各項資源的利用率,幫助幼兒更好的開展科學區域活動。與此同時,在場地的布置上,需結合幼兒認知特點及身心發育特點,引入幼兒喜愛的元素來進行場地布置,可選用多種顏色或者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或者動物形象來布置場地,吸引幼兒注意力,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使科學區域活動有效性的提升。
為更好的保證科學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幼兒園還需配備相關科學區域活動設備和設施,如發現區域、植物區域,部分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配備飼養區域,并在其中完善相關所需設備和設施,在區域和設備的完善上,教師需注重區域和設備的安全性,盡量選擇符合幼兒認知且危險系數較低的事物來進行布置,防止在活動的過程中對幼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以實驗設備和科學設備為例,需選擇安全性高的產品并做好其相關保存工作,防止由于保存不當而造成設備損壞,給幼兒活動遺留下較大的安全隱患。以飼養區域為例,可選擇烏龜或者小魚等不會傷害到幼兒的動物,便于幼兒更好的與其進行互動,來促使幼兒觀察力的不斷提升,更提升幼兒園科學區域活動的有效性。
二、結合生活實際投放材料
幼兒在進行科學活動探究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豐富的材料。教師要結合幼兒所開展的不同科學活動,投放具有探索價值的生活化材料,這樣能夠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讓幼兒成為科學活動探究的主體,提升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幼兒運用生活化的材料進行科學活動的探索,能夠從中獲取直接的生活經驗,并且感受到科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奧秘。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進行生活化科學探究活動材料的收集,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到所學習的科學知識,并且在生活實際當中運用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問題的解決,感受到進行科學實驗的探究給自己的實際生活帶來的便利。例如:教師在帶領幼兒認識“鏡子的平面反射成像”時,可以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為幼兒選擇生活實際當中的科學探究材料,讓幼兒從自己的家中帶一塊小鏡子。然后在課堂上通過鏡子和圖片來操作反射成像,讓幼兒親自觀察鏡子當中所呈現出來的圖像和真實的自己之間的差別。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讓幼兒觀察太陽下的鏡子當中的反射情況。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觀察,并且進行成像原理的解釋,大大激發孩子的參與熱情,從而使幼兒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學習的科學知識。
三、加強科學活動的節奏把控
幼兒的思想狀態和學習情緒是十分不穩定的,教師應在科學探索活動教學過程中把握好活動進行的節奏,幫助幼兒調整學習狀態,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們在科學活動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心理和情緒的波動。由最開始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憧憬,到參與活動中的興奮,再到教學過程中注意力的轉移,當孩子們做完活動或者對科學探究結果已經了然于胸的時候,就會產生失落和厭煩的心理,可能迅速對課堂失去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嚴密把握整個科學探索過程的步驟和節奏,不要過快的結束活動或者宣布科學活動的結果,同時在開展科學探索活動過程中盡可能的通過多種方式不斷的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們沉浸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幼兒的注意力,以保證幼兒們在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專注,例如,在磁鐵的探索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多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事物,如鐵質的玩具小汽車、鐵皮小人,然后在準備一些塑料的玩具小汽車和塑料小人,形成一種對比的狀態。
四、加強師幼互動
在組織和開展科學探究游戲活動時,教師一定要加強引導,通過提問和互動交流,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維持他們持續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熱情,因為教育實踐證明由于幼兒生活經驗不足,所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有限。所以有時可能會導致科學探究活動無法持續地進行下去。那么在此時教師就應該抓住教育的契機進行指導并為幼兒提供支持。
例如,圍繞《摩擦起電》組織與開展科學探究游戲活動時,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尺子和小魚等不同的操作材料,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嘗試使用尺子來釣起各種各樣的小魚,這些小魚是各種各樣的紙屑。但是幼兒想盡了辦法也沒有把這些紙屑吸起來。此時幼兒顯得心灰意懶。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進行介入指導,推動幼兒持續地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有的教師就采取了師生互動的形式,引導幼兒把尺子在自己的衣服上摩擦幾下,然后再去試試怎樣能把紙屑吸起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成功的釣起了小魚,他們又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次引導幼兒讓他們在身上多個部位進行摩擦,然后讓幼兒觀察和發現與身體哪些部位進行摩擦以后,釣起的小魚最多在師幼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中,在教師一系列的問題的引導下,幼兒一步步進行操作,并掌握了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而使科學探究活動得到了順利開展,也初步發展了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結束語:
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組織和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指導,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提高他們探究的能力,培養他們持續探究的熱情,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同仁應該不斷提高自身指導的素質,使幼兒科學探究活動能夠更加健康地開展,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史鴻梅. 探究幼兒科學活動與核心素養的培養[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9):2.
[2]向秀萍. 如何提高幼兒科學活動的有效性[J]. 家長,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