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調查法,分析了現代教學觀念中的“啟發式”教學模式不僅在體育教學中可行,而且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在當今高校的網球課上應積極融入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網球 ?教學 ?啟發式 ?主體地位 ?主導作用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現在教學中先進的教學模式之一,它的成功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的重要途徑。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在諸多學科教學中已普遍被教師接受并運用,而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觀的影響,許多教師認為它與“精講多練”的教學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教學模式,有些教師即使接受,但由于運用不當反而變成了“放羊式”教學,因此“啟發式”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可采用,成為近年來體育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課題。
1“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選擇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就是現代化的體育教學思想,它是針對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的不足和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其內容是:體育教學要從傳統的體育知識技能灌輸傳授中心轉向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的體育教學;從體育教學的生物、社會、教育、心理方法等多重原理出發,注重不同學生在體育知識、技能、體育興趣以及體育價值觀念的培養;把握好學生的主動性、差異性、潛在性、民主性、全體性原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起到組織、啟發、引導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處于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觀積極性,促進對體育的自覺,達到身心全面發展,并從中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改革單純用心率、密度等生理學指標來評價任何體育課的思想。
1.1“啟發式”教學必須堅持的原則
1.1.1長遠效益原則
與傳統的體育教學進行一下比較,傳統的體育教學過于強調技術的規范性和競技性,注重學的眼前效益,完成教學中教學任務,使學生在課上達到教學要求,而“啟發式”教學不僅著眼現在,而且放眼未來,它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影響學生終身的體育態度和行為,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好的認知體育,了解體育,產生對體育事業的熱愛的心理,讓學生感到體育不僅只是可以健身,而且還可以從思想上使人堅強,遇到困難時可以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在意識和能力上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1.1.2科學合理原則
“啟發式”教學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學,不是讓學生僅憑興趣和愛好出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課上沒有組織、沒有規范的自由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要遵守科學合理原則:模式程序的設計合理,組織、教法靈活巧妙,符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適當負荷的運動規律。
1.1.3學生為主原則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為基礎的,充分的體現了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活動應圍繞著學生這一學習主體來展開,教師是配角,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角,起主體作用。在這里,我們應該認清主導與主體的區別。
2對網球選修課教學及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2.1教學目標
有資料表明,大部分體育工作者認為,目前的體育課的教學目標不適合時代的要求,由于教學模式的原因導致了教學目標的歪曲,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只單純的注重技術的培養,從而當學生在沒有體育課的時候就不能做到自發的去鍛煉身體,以至于身體素質有明顯的下降,也就談不上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了。
2.2教學內容
由于在大中小學中體育教學銜接的不緊密,而且缺乏連續性,也就是說體育知識在中小學所學的與大學的聯系較小,在中小學所學的內容不能像其他理論知識一樣成為大學內容的基礎,往往是中小學的內容與大學的內容脫節,甚至有的知識都竟無“用武之地”。有資料表明,我國中小學有5℅的學生幾乎沒有受到過一次正規的體育教育課,有一半的學生幾乎沒有經歷過一次正規的體育教學指導。對于網球這門課程來說,更是在中小學中聞所未聞的,也就談不上網球課的教學了。
2.3 教學方法
在目前的網球課教學當中,由于多年來體育院校技術課的教學方式形成了一種較為牢固的觀念,即教師是教學的主宰者,教學過程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術的傳遞,在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僵化”與“硬性”的傳遞,在教學方法上過于強調統一化、規格化、不重視學法的指導,只注重授課任務的完成和學生“三基”的培養,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學到的更多是技術、技能,明顯缺乏對動作的了解,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體驗更無從談起了。由于教學模式的老化,使得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想能通過考試,達到及格就可以了,這樣也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更會使學生對網球課喪失信心,產生厭學心理。只是在“分數”的重壓下,強迫自己完成這個項目的學習。
3 “啟發式”教學在網球課中的應用
3.1 教師主導地位的作用
當前國家賦予體育教師的天職是“利用現有的教育環境和體育設施,依托自己的創造性的勞動,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健康新人,使學校體育為學生的終身健康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是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是信息相互傳遞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學“法”,培養其自學能力,讓他們能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獲取新的知識。我們要教會學生學什么、怎么學習。這也正是教師在體育課上應該做的。
3.2 從課程學習與適應社會需要入手,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逐漸走向市場,學生往往在入學后就已經開始考慮畢業去向問題,這樣就使有的學生在入學的時候就開始想“我學什么才會對我以后找工作有用呢?沒有用的我就可以不學,多留一些時間給我要學的東西上。”這種思想的產生,使得這些學生的學習失去了許多自身并沒有認識到的學習機會。再加上如果教師在技術課上又只是讓學生得到體力消耗上的滿足和對有關技術動作的體會,就更不可能使學生產生持久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技術課第一次授課就要通過講解如何從該項運動中培養當前社會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即使自己今后不從事體育教育工作,也會從該門課程中受益。從而間接的培養了學生的終身體育的意識。
3.3廣泛采用“啟發式”教學,發掘學生潛力
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要建設力量,發掘學生的潛力,對祖國未來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在網球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采用“啟發式”教學來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達到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心理,使學生對網球產生出濃厚的興趣。
在網球課上,學生不僅可以鍛煉到身體,發展身體各項素質,提高動作的美感,而且對于網球這個項目本身來說,對學生本身的協調性,還有意志品質的鍛煉都有相當大的作用。同時,網球運動也是目前國際上的一個熱門運動,上海ATP大獎賽的召開,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了網球這項運動。這樣也就能夠讓學生在思想上一定程度的與國際接軌,對學生日后的大作為做出了很好的鋪墊。
4 結論
4.1 “啟發式”教學與受傳統觀念嚴重影響的“注入式”教學相對而言,前者的可行性與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明顯高于后者,歸其原因關鍵在于“啟發式”教學的模式程序對于適合現代教育理念來講設計的相當合理,并且教師在組織教學以及教法的使用、選擇上都能夠保證正確合理的原則,而且兼容實事求是、個別對待。
4.2 “啟發式”教學模式在高校網球技術課教學中恰當的運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動作技術的過程更加簡易,更容易使學生從主觀上感覺到動作的正確與否。學生主觀的尋求改正,對于學生無論是積極性的激發,還是對課上興趣性的挖掘,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并且,學生的積極思維一經開動,在學習動作技術的過程中,不只是學會了單純的某些動作,而是在掌握技術的同時,也學到了鍛煉身體的知識與方法。明顯的,智力與創造力在此過程中也會大幅度提高,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曲宗湖;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錢鐵群.趣味體育游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5]劉嘉.淺談創新教育與中學體育教學改革[J].體育教學,2003(1):14-15.
[6]孫敬,蔣滿華,祁淑云,張欣,李學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體育院校技術課教學改革探索[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1):73-74.
[7]本刊編輯部,李思.球技教室[J].網球天地,2002(11):62-63.
[8]陳國瑞.優化體育教法 加強學法指導 提高教學效率[J].體育學刊,1999(2):114-116.
[9]張健.學校教育實用全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10]周登嵩,尹釗.試析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學校體育,1998,0(3):22-23.
[11]史貴名.淺論創新教育在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3).
[12]王斌.基本體操訓練對幼兒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8):56-58.
[13]黃偉.有“合”有“作”有體育[J].生物技術世界,2013(1):149-149.
[14]陳勇.試論創新教育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J].幸福家庭,2010(10):31-33.
[15]劉小花.我國高校體操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文獻綜述[J].克拉瑪依學刊,2008,0(1):78-80.
[16]張文建.網球的發球技術及其發展趨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5):100-102.
[17]張鐵鋒.高山滑雪技術課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的產生原因及措施[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2):81-82.
[18]邱兆福.大學體操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8):989-990.
[19]胡學明,邢雙濤.新形勢下體育院校籃球技術課教學和評價理念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5(3):80-83.
[20]周樹海.普通高校體操技術課中“啟發式”教學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5(2):41-43.
[21]付江國. 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實施品牌經營的市場策略[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1).
[22]李征宇,谷化錚. 對我國體育用品市場營銷策略的研究[J]. 北方經貿,2008,(8).
[23]黎榮. 淺析網絡經濟下體育用品的營銷策略[J]. 商場現代化,2005,(10).
[24]肖鵬. 對體育用品營銷策略的研究[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
[25]吳誠. 論體育用品品牌生命周期與營銷策略[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5).
[26]荀啟明. 體育用品二級市場的營銷策略[J]. 中國市場,2005,(39).
[27]韓國綱,劉巍. 中國體育用品名牌市場營銷戰略的路徑[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28]龍怡. 我國體育用品企業的網絡營銷策略探討——耐克、李寧、回力三企業網站對比研究[J]. 經濟論壇,2004,(24).
[29]楊鳳嶺. 青島雙星體育用品品牌營銷戰略研究[D]. 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2010.
[30]張衍偉. 彭港體育用品公司健身路徑產品營銷策略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2006.
[31]郝明,陳強.社會轉型時期進一步完善我國體育“舉國體制”的新思路[J].安徽體育科技,2005,26(2):7-8.
[32]郭艷.“增強體質”與“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差異試析[J].體育科學研究,2006,10(2):57-60.
[33[費紅敏,曹蓓娟.“增強體質”與“運動技術”指導思想在學校體育課中的差異性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2,25(2):33-34.
作者:許青,男,(1969-),上海人,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