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巧蓮
摘 ?要:在美術教育中,只有一顆沒有被過分雕琢的童心才能展示出兒童自己的世界,一個富有創意的世界。當了美術老師之后我常常會很感慨:小孩子們可以像畢加索那樣畫畫,但是長大之后卻很難畫出小孩子般純真的畫。在美術的創新教育中,最應該守護的就是兒童的天性,鼓勵兒童不斷地對這個世界。
關鍵詞:教育;創造;設計;明信片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美術始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歷史悠久,沉淀豐厚,不僅本身在形式上變化多樣,而且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通過美術課程,學生可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海洋之中暢游,吸收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提升個人情操。
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是“對視覺形象的感受、理解和創造為特征”。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如何使學生能在創作中獲得愉快和積極的體驗,并且希望這種體驗延續下去,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創造。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去深入理解美術課程的性質了。
在藝術這個領域,視覺形象顯的尤為重要。美術課程的基本指向是視覺形象,而對視覺形象的感受就是觀察視覺形象的形狀、結構、比例等,并獲得相應的感受。體現視覺性是美術課程中首當其沖的,不斷觀察,多感受,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去觀察,使自己形成較強的視覺觀察意識,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雙眼去感受事物的整體和局部,進而對所看到的事物產生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進入下一步的理解層次。視覺形象的理解即是視覺形象通過再現、象征、隱喻等方式包含的意義和情感。通過感受進行理解,最后進行創作。比如在引導學生欣賞大師作品時,通過基礎的繪畫語言來解讀大師的想法,然后在經過自己的理解來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其實在繪畫中自己就是一個“大師”,只有自己深入理解和意會了才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所以在創作中理解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就是對視覺形象的創造,美術課程不僅需要對視覺形象進行觀察、理解,還需要學生運用雙手完成視覺形象的創造,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美術課程中,學生要學會如何創造視覺形象,讓創造的視覺形象具有審美的魅力,能夠給視覺者帶來愉悅,也要學會如何策略和智慧地通過視覺形式表達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創造是教育活動的關鍵。創造性思維需要有意識的努力,需要現實和邏輯;而它又須要幻想,需要兒童般的頑皮,需要非理性。在藝術領域中,創造力可以說“是自發的,幾乎是本能的想象與有意識的理性的努力統一”。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應該做好兩方面的指導:一是體驗準備期的創造。在每次創作之前應該鼓勵兒童去體現主題的相關活動,查閱相關資料,鼓勵兒童自己去感受,創造性地體驗,已獲得不同的認知。二是設計過程的創造。在設計活動中我們要求教師要有創造意識,為設計者創設創造的氛圍,給設計者創造的機會,從而激發創新力量。
在眾多的平面設計中,最能體驗設計者創新力量的莫過于明信片這一獨特載體。因為明信片有篇幅小和類型狹窄這一局限性,所以往往明信片上的創新尤為重要。在創新意識的眾多要素中,繪畫作品的重中之重的要素就是構圖,掌控整個畫面的效果。同時也是傳達設計者的主要思想、審美意識、個人情感的表現,也是創作意圖中的具體體現和詳細安排。在繪畫作品中,構圖屬于一個主骨架,是作品的重要結構。而它的關鍵就是整體的布局和畫面的主要內容。繪畫作品就是創作者對情感的表現,即使是同一種繪畫題材,但是由于結構不同,那么傳達出來的感情也不一樣。在構圖的主導下,顏色的搭配也不容忽視,在現代生活中,色彩能影響人的感覺、知覺、記憶、聯想、感情等,并能產生出特定的心理作用吸引力。所以一張有創意的明信片就應該是創新的構圖和特別的色彩完美結合。
江門市培英小學是“全國青少年集郵活動示范基地”,每一年都有明信片設計大賽,曾榮獲江門市一等獎的 “美麗校園你我共創”這一張明信片就能夠充分體現創新的重要性。其實每個小設計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經歷,生活體驗,生活感悟,所以就有著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一開始我就引導她尋找校園的重要元素,比如校樹,校花,校訓,植物園,綜合樓等等。同時也提醒設計者要注意元素本身的顏色搭配,當顏色遇到人的記憶力時,暖色系列的記憶會比冷灰色強烈,三原色是最強烈的顏色。總的來說色彩越單純、形象越簡單會就會比較容易記憶,相反之下,形態復雜的就比較難記憶,不容易進入腦海。于是小設計師很快就設計了校園的全景式構圖,多層次的布局表現了天空下很多小學生在活動以及校園的景象,這樣的畫面題材內容豐富和場面熱鬧顯得構圖很飽滿,但是卻過于平淡,色彩沒有沖擊力,一點都不特別。我與小設計師再一次漫步在校園,尋找局部的閃光點。小設計師說:“觀察了校園這么多景物,感覺最能讓我們一見難忘的莫過于我們高大的綜合樓,而且樓上面還有我們的校徽和校名。”我繼續引導說:“這個主意不錯,但是如何局部呢?放大綜合樓某一個角落還是?”小設計師得意地說:“我就把整一個教學樓畫出來,然后再把它建立在太空中!因為我要用漫天美麗的星星把學校襯托得更漂亮!”很快第二張作品出來了,構圖的效果雖然比第一張好,色彩有了黃色與藍紫色的對比,但總是還不夠理想。終于,我們又一次漫步在校園,繼續尋找閃光點。逛了一圈,設計師似乎沒有收獲,于是我就繼續引導:“我們看到的都是校園里面的固定景物,那么這些固定景物可以帶給我們什么樂趣呢?”“操場上可以跑步啊!”“還有呢?”我指著正在毽球訓練的運動員們。“踢毽球啊!哦!對!可以畫踢毽球,毽球是我們的學校特色項目。”我點了點(下轉第84頁)(上接第82頁)頭,然后繼續提問:“那毽球怎樣與教學樓同框呢?難道畫運動員在綜合樓下面踢毽球?”她被我問住了,思索了很久,也沒有答案。于是,我順手扔給她一個毽球,說:“運動一下尋找靈感吧!”她踢了十幾下毽球,最后球掉在地上,當她蹲下撿起毽球的時候,我發現她開心地笑了,然后沖著我說:“老師,我想到了!”我滿意地笑了。第三張作品終于滿意地誕生了!作品的構圖很有意思,從毽球的五根羽毛里面展示出綜合樓,這兩種熟悉而沒有交集的生活物品放在一起不僅拉近了設計者與觀眾的真實距離,并產生共鳴,而且還是一種創新的嘗試。毽球中五根羽毛不但形象簡單,色彩單純,還把里面局部的綜合樓顯得特別精致,從而有了強烈的比對性,沖擊觀眾的眼球。毽球以外用漸變的顏色慢慢淡化,進而突出中心物。(如圖所示)王雨凝小設計師在這次設計中注入了對校園的熱愛和對毽球特色的感悟,這就是一張有創意的明信片給我們帶來一次心靈的震撼、一次情感的交流。明信片的設計過程是一個質的變化過程,是設計師有意識地將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自己的情感聯系在一起,產生視覺效果,而當設計師在設計中產生的一次次交流,就使情感和感悟發生了量的變化,這也就是設計的靈魂。
民族進步的靈魂需要不斷的創新,而兒童是民族的希望,美術教育則通過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而給予民族以希望和不竭的動力。所以,我們應堅持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讓教育啟迪一個個幼稚的心靈,讓藝術真正給兒童提供所必須的情感和精神食糧,促進兒童的均衡發展,開發出每一個兒童的潛在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2] 李蒙思.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M]. 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 ? ?2009.5
[3] 常銳倫.繪畫構圖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1
(作者單位:江門市培英小學,廣東 ?江門 ?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