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昌



學情分析:戲劇是現有學生很少接觸的文學作品,有關戲劇的一些常識也是高一學生比較欠缺的一個知識點,更不要說粉墨登場了。人生既是戲劇,戲劇也是人生,特別是悲劇所體現出的那種摒棄假惡丑、弘揚真善美的正義之舉,更是對學生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途徑。高一的學生社會閱歷較淺,對人生的理解淺薄,學生對“追求正義,堅守良知”的社會意義還不能深刻理解。
教材分析:本單元是部編高中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是一個戲劇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人文主題是“良知與悲憫”。三篇課文節選的部分都是三部劇作中展示矛盾、表達形象、深化主題的關鍵部分,并以注釋的方式對劇情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
單元教學(學習)任務:
1.自主閱讀劇本,用思維導圖方式劃出劇中人物關系導圖,并用簡略的文字概括劇情(300字以內)。
2.通過比較閱讀,初步認識傳統戲曲、現代話劇和西方古典戲劇的基本特征,積累戲劇體裁的有關常識,認知悲劇作品所體現出的悲情之美。
3.研討劇本,欣賞戲劇組織沖突、構思情節、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體會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和個性化。
4.改編劇本,排練演出,領略戲劇的感染力,把握其悲劇意蘊,感受其中的無窮魅力,激發心中的良知與悲憫情懷。
單元教學(學習)重(難)點
1.研討、分析、感悟戲劇沖突的多方面的作用,深挖戲劇沖突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再上升到對主題思想的探究。
2.如何在劇情中把握人物形象的立體型、復雜性。
3.品位戲劇的語言特色,特別是臺詞中的言外之意,體會戲劇語言的動態化及個性化。
4.感受戲劇的舞臺性,參與表演直接體驗,把閱讀和表演結合起來,深化認知,提升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
單元教法與學法:
1.提供“任務單”,引導閱讀;2.自主查閱資料,翻轉課堂法;3.分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 ? 4.比較閱讀法。
單元教學(學習)過程:
學習任務一:課前預習
一、播放這三部經典戲劇的精彩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知戲劇特征
二、學習戲劇,就要緊緊抓住戲劇的基本特征。請扣住戲劇特征,抓住三篇文本的關聯,深入體會其特征,完成下表。
篇名 作者簡介 戲劇形式 人物塑造手段 戲劇語言
異 同
《竇娥冤(節選)》 關漢卿 戲曲 唱詞,兼用對話與動作描寫 抒情性 個性化
《雷雨(節選)》 曹禺 話劇 對白(對話),兼用動作描寫 潛臺詞豐富
《哈姆萊特(節選)》 莎士比亞 話劇 對白、獨白 詩化
三、中國傳統戲曲有著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本單元的《竇娥冤》就是古代戲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學習中你體會到戲曲的獨特魅力了嗎?不妨查閱資料,大致了解宋元以來傳統戲曲的情況,讀一讀《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桃花扇》等不同時代戲曲的經典選段,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戲曲。還可以觀看一些戲曲演出片段,欣賞演員們的表演。在閱讀、觀看的基礎上,從故事情節、角色安排、演出形式以及劇作中滲透的民族審美心理等方面,談談你對傳統戲曲的認識。
四、教師用講授法補充戲劇的相關知識,如現代戲劇人物說明、舞臺場面說明、語言說明等。
學習任務二:梳理戲劇情節,把握戲劇特征
一、學習閱讀文本,學生畫出《竇娥冤》《雷雨》出人物關系導圖,分小組選出最佳的答案,準備在第一節課展示成果。
二、根據任務,分享課前布置的任務(課上匯報)
1.(預計15分鐘)教師在檢查課外作業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自己查找的三位戲劇家的生平及作品和戲劇的特點。
教學環節是:(1)先指定一個小組利用投影或者PPT展示學生自己的成果;(2)其他小組再給以補充;(3)教師總結。
2.(預計20分鐘)學生展示自己畫的“人物關系圖”,教師判斷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度,為下一個教學環節教學做修訂、做補充。
教學環節:
(1)組間交流、討論各自成果,推薦出一個最優秀的,拿出來作為展示的作品;
(2)各小組展示投影展示,介紹;
(3)教師注意根據小組匯報的質量進行評分。評出優秀小組,并簡單解釋。
3.布置下一節課的探究任務(此環節解釋對任務作解釋,課下學生可以查找資料,可以合作探究)
4.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重點及知識脈絡,評選最佳學習小組。
學習任務三:小組合作探究,感知悲劇人物
一、小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下列合作探究任務單。
任務設計意圖:
1.共同任務設計意圖:
⑴《竇娥冤》屬傳統戲曲,說白凝煉,唱詞優美,節奏分明,通過反復誦讀,可以欣賞古典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
⑵引導學生學會比較分析古今中外同類作品在主題、表現形式、作品風格上的異同。
2.自選任務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清晰地解釋文本中事實、材料與觀點、推斷之間的關系,分析其推論的合理性,揭示其可能存在的矛盾、模糊或故意混淆之處等;依據多個信息來源,對文本信息、觀點的真實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斷,并邏輯清晰地闡明自己的依據。
任務探究:
1.如何看待《竇娥冤》中的“六月飛雪,楚州亢旱”這一看似野蠻自私的復仇式的誓愿?
2.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中到底有幾分真情?請用劇本的例子來分析周樸園的內心活動。
3.《哈姆萊特》課文節選部分的主要矛盾沖突是什么?劇本中所展示的沖突的作用是什么?
二、分享閱讀體驗。每個小組先展示分享共同任務部分;然后交流討論自選任務內容。
三篇課文全是悲劇,竇娥、魯侍萍、哈姆萊特是悲劇主人公。請深入理解課文,分析悲劇人物,完成下表。
此表意在將人物的美好與他們的悲劇命運形成對比,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悲劇的震撼力量。
教師總結:
《竇娥冤》和《雷雨》又豈只是一個悲劇生命的凋零飄散,隨著世界運行而飄散的,或許是無數個生命個體,是一代人,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學習任務四:以“矛盾和沖突”為抓手,領悟悲劇價值
課堂任務設計意圖:選擇演出內容的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戲劇沖突這一中心;尋找最能體現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的片段,可以多層次深入理解劇本的豐富意蘊。
一、研讀劇本
1.梳理戲劇中的“矛盾和沖突”
篇目 《竇娥冤》 《雷雨》 《哈姆萊特》 備注
發生了哪些戲劇沖突?
其中哪些是主要的沖突?
如何理解這些沖突?
劇本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他們的身份、處境、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劇情發生的特定環境是怎樣的?
有什么樣的社會歷史背景?
2.以“矛盾和沖突”為起點,整合對比
(1)分析《竇娥冤》和《雷雨》這兩篇悲劇的異同
(2)分析《哈姆萊特》和《雷雨》這兩篇悲劇的共同點
學習任務五:創設情境,合作排演
課堂任務設計意圖:
1.形成演出劇本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學性閱讀能力,能更好地品味劇中臺詞的“言外之意”,體會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和個性化。
2.通過排演時人物之間的互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劇中人物的性格和相互間的關系。
排演預熱:為《雷雨》配音。播放《雷雨》話劇視頻無聲片段,讓學生配音,老師指導,師生共同體會作品的語言藝術魅力,為展演預熱。
二、組建劇組,確定演出內容,分配任務。從三部戲劇中任選一個片段(所選內容可以不局限于課內節選部分),在班內組織演出。
1.情境設置
你獲邀參加白先勇導演“青春版”戲劇系列之“青春之殤”作品展演,將經典悲劇作品改編為《竇娥冤》——青春冤逝、《雷雨》——青春錯付、《哈姆雷特》——青春夢碎(三部任選一部),與“青春版”《牡丹亭》形成對照篇。
獎項分別有: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舞臺設置。
2.成立小組
每個班分為4個小組,確認小組成員,要求人人參加,每個人都要有自己扮演角色,哪怕是個道具也要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參與感、成就感。
3.研究劇本,集體討論,形成演出本;小組商議具體演出內容,老師再協調分配,盡量不要重復演出。
4.演出組內的成員作出具體分工——導演組、角色扮演組、舞臺布置組、服裝設計組等。
三、課下排練
進入排演階段后,投入劇情,化身為劇中人物,也許就會發現許多在閱讀劇本時沒有發現或沒有充分考慮的問題。例如,按照劇情,哈姆萊特登臺念“生存還是毀滅”這段臺詞時,奧菲利婭一直待在舞臺上裝作正在讀書。這段臺詞很長,要考慮當哈姆菜特獨白的時候,奧菲利婭究竟應該如何表演,才能最恰當地表現出兩人之間的微妙關系。諸如此類看似細枝末節、對實際演出卻十分重要的問題,往往只有通過排演才能找到最適宜的處理方式。
學習任務六:演出與評議
課堂任務設計意圖:通過編排演出,獲得對戲劇表演性的直接體驗,把閱讀和表演結合起來,互相促進,讓學生感受戲劇的舞臺性,深化認識。
一、以戲劇小組為單位,在班級內正式演出。
1.課前安排小組演出順序
2.選好主持人,老師根據小組演出內容,提前輔導主持人寫串詞。
3.小組評議,當一個小組演出時,其他小組選兩名學生打分(教師打分占50%)
二、正式演出后,全班同學進行評議,為這次戲劇表演設置若干獎項,為獲獎同學頒獎。
1.請擔任導演、演員的同學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2.教師根據學生的演出,做出鼓勵和總結。
三、各小組討論總結心得,完成學習反思表的填寫。
四、評議總結之后,每名同學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說對所排演的劇本的理解,也可以記錄自己的觀劇心得,還可以分析劇中人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