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海
摘要從供給側改革視域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能夠化解高校人才供給總量過剩、高素質人才供給短缺等問題,促進高校人才培養和市場人才需求的供給平衡。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仍存在理念落后、師資力量不足、培養模式不合理等問題,制約了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效果。因此,應以供給側改革思想指導高校教學改革,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樹立以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關鍵詞 供給側改革 大學生 就業創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7.38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57
On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Reform
WANG Zhenhai
(Media College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reform,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can solvethe problems of excess supply of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shortage of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promote the supply balance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the marke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such as the backward concept, the lack of teachers and the unreasonable training mode, which restrict the effect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the supply sidereformidea toguide the teaching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of "double teachers and double abilities" teaching team, and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orient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supply side reform;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供給側改革是以“供給—需求”的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以優化供給數量和質量為基本思路,以促進經濟發展動態平衡為目標的經濟改革思想。供給側改革是黨和政府為解決產能過剩、供需失衡等經濟問題而提出的經濟改革思路,也是破除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問題的“一劑良方”。其實,供給側改革不僅適用于經濟供需失衡問題,也適應于教育教學、大學生就業等領域,為此,可以從供給側改革視角分析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探索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新模式。
1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意義
有助于應對經濟新常態給高校人才供給提出的新挑戰。在教育與經濟高度關聯的當代社會中,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和特征等決定著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方式、模式等。在以勞動密集型產業、重化工、建筑業等為主的發展階段,全社會對高端人才、創新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多,反而對中低端勞動力需求較大,在短時間內可能會產生“造導彈的,不如賣荷包蛋”的反常現象,但是在以科技創新、產業鏈升級等為主的經濟發展階段,全社會對創新人才、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會不斷增加,優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成了用人單位的“寵兒”。當前中國已進入以產業鏈升級、高端產業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這種經濟環境中企業的人才需求數量有所下降,但是人才需求質量急劇提高,無疑對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方式等提出新要求。因此,高校應當以供給側改革理念為指導,將“提高人才供給質量”作為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也就是說,高校應當更加關注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建構以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更好地順應“人才需求側”的新變化。
有助于解決高等教育大眾化所帶來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階段,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也是用人單位爭、搶、要的對象,但在高校持續擴招后,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高校人才培養從供不應求轉向供求平衡和供過于求,從而帶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黨和政府非常關心的社會問題,每到大學生畢業季,政府就會組織各種形式的人才招聘會,學校也會開展針對性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從供給側改革視角看,高等教育面臨總量供給過剩、有效供給不足問題,只有優化高校的人才培養結構,培養更多符合市場用人需要的、有就業創業能力的學生,才能有效破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培養,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就業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促使大學生找到心儀的工作崗位和人生方向,從而有效解決大學生找工作難、收入水平低、職業發展能力差等問題。
有助于推動“大眾創業”戰略實施,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近年來黨和政府大力推動營商環境建設,鼓勵和支持大眾創業,并且出臺了許多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比如許多地方都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中心等創業平臺;對大學生創業給予財政補貼、稅費減免、法律咨詢、創業輔導等支持。這些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空間和自我發展環境。但是創業是一項失敗概率很高的實踐活動,并且對創業者的心理素質、專業知識、管理能力、社會經驗、市場洞察力等都有很高要求,如果大學生缺乏必要的創業基本功,在創業活動中可能陷入失敗困境。顯然,加強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創業知識教育和創業實踐訓練,能夠大大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概率,這無疑順應了黨的大眾創業政策要求。此外,大學生往往理論功底較好,但是實踐能力差,社會經驗少,崗位適應能力差,并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需要,從而導致許多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不高。顯然,加強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等,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1]
2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問題
在培養理念上對就業創業能力重視不夠。從供給側改革視角看,高校的人才供給面臨總量過剩、結構性短缺并存的發展局面,一方面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難以找到合適崗位,不得不從事缺乏技術含量、專業不對口的職業崗位;另一方面許多用人單位無法從高校招聘到合適的人才。這種供需失衡問題與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有一定關系,比如許多高校比較重視專業基本功訓練、系統性專業知識教學等,對學生的就業觀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創業能力培養等重視不夠;有些教師以“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思維看待人才培養問題,簡單地認為“只要學生成績高,基本功扎實,找工作、創業等都不是問題”。在這種教育觀念影響下,部分高校忽視了就業觀念、就業能力等教育,從而弱化了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大學生的自我定位較高,職業發展規劃模糊,在找工作和創業中過于理想化,從而四處碰壁。[2]
師資隊伍不太適應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是以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創業能力等為導向的教育活動,對教師的企業工作經驗、社會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有較高要求,如果教師缺乏社會經驗、社會適應能力、企業工作經驗等,很難培養出擁有較強就業創業能力的大學生。近年來高校非常重視“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到企業實習、在企業兼任職務等,但從總體上看許多高校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創業經驗與能力,在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上多是“心有余,力不足”。比如許多高校教師都是“出校門,上講臺”的碩博士畢業生,并沒有企業工作經驗和創業經歷,沒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此外,許多高校的就業創業教育工作多由思政教師、輔導員、黨團干部等兼任,這些教師往往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等,但缺乏創業經驗和創業能力,不能為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創業項目等提供針對性指導。還有些高校教師更認同傳統職業觀念,將考研、考公務員等當成“人生正途”,大力支持學生考研、考公務員等,對大學生創業活動并不支持,這些也不利于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師資隊伍并不適應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工作,從而制約了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
培養模式與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銜接不夠。在學生就業難、經濟轉型等因素影響下,許多高校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課程、教材等方面進行改革,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但從總體上看高校人才培養上還有一些與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不銜接之處,如在專業教學中教師更傾向于“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實習實訓”的模式,并未將就業創業理念融入專業教學之中。高校就業指導教學、創新創業教育等多采用理論知識講解、實踐案例分析等方式,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就業觀念、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等。此外,有些高校缺乏完善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沒有將就業創業指導融入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等活動中,從而帶來課程教學與就業創業教育“兩張皮”問題。比如,就業創業問題是大學生不得不面對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高校并未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日常管理等,從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3]
3供給側改革視域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路徑
樹立以就業創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在高校人才培養供過于求的時代環境中,高校應當以供給側改革思維看待人才培養問題,樹立以市場為中心、以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育教學理念。[4]首先,應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就業觀培養。在新的時代環境中大學生已不是“天之驕子”,在勞動就業中會面臨激烈競爭。所以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就業指導、實習實訓等活動中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觀,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就業問題、正確面對職業選擇、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等。比如在就業問題上應當鼓勵大學生從基層做起、小事做起,在踏踏實實工作中積累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在創業問題上,鼓勵學生多參加創業活動,在創業實踐中積累經驗,引導學生樹立不怕失敗、敢于創新的精神。此外,應當從新生入校門就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就業創業教育,促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創業環境、就業創業所需要的能力儲備等有深刻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創業觀。
以多種方式培養高校教師的就業創業教育能力。師資隊伍建設直接影響高校就業創業教育質量,為此,高校應當高度“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教學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就業創業教育水平高的師資隊伍。首先,應當將就業創業教育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以多種方式培養教師的就業創業教育水平。比如可以讓教師到企業實習實訓,參加小微創業項目等;對高校教師進行就業創業方面的理論培訓,提高教師對就業創業問題的認識。其次,應當優化高校教師結構,聘請成功創業者、企業高管、技術人才等為兼職教師,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方面的專項指導。還應當鼓勵高校教師參加職業技能考試,促使教師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5]
推動課程教學改革,開設更多就業創業教育課程。高校應當推動就業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圍繞“就業指導”“創業管理”“市場營銷”“風險管理”等開設專門的就業創業教育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就業創業教育培訓。比如可以開設就業創業指導的選修課或公共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就業和創業理論教育;還應當以創業中心、實訓平臺、崗位實習等為著力點,開展就業創業能力培養,使學生對就業形勢、企業注冊、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崗位要求等問題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此外,在高校教育中許多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專業技能不夠熟練,不能很快適應崗位工作需要,比如許多學生已獲得了職業資格證書、專業技能證書等,并具備較強的專業理論素養,但是并不能將所學理論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還應當改革課程教學模式,以“實踐+引導+反思”的方式開展就業創業教育。為此,應當多給學生創造實踐和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積累就業創業的知識和經驗;然后,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對動手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反思,引導學生“找出問題關鍵”“探尋解決辦法”“積極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在實踐和思考中形成經驗和能力。
開展就業創業教育實踐,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在校學習期間,許多大學生過于重視英語四六級考試、專業課考試成績等,并不重視社會實踐、實習實訓等,沒有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專業能力,導致自己的能力單一、技能缺失,不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為此,應當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和校園活動。學校應將就業創業能力培養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導向,將之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第二課堂、實習實訓等。比如可以在校園網站開辟就業創業專欄,對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指導;在微信公眾號、抖音APP等平臺上傳播就業創業知識、大學生創業案例等,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還可以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校園廣播、校園標語、黑板報等,以多樣化的方式傳播就業創業的知識觀念。[6]
從供給側改革視角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是化解大學生就業難、促進人才培養供需平衡的重要舉措,是一件對學生、學校和社會都非常有利的事情。所以,高校應當以供給側改革思想指導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建立以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物為導向的教育體系,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3).
[2]胡志群,任拓,李桂如.論競爭視域下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育[J].教育論叢,2010(1).
[3]葛喜艷.用創業精神建設應用型大學[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4]張兄武.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多元協同培養機制的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4).
[5]王珍義,郭丹丹.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需求特征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7).
[6]周建,金素.獨立學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