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智


摘要:通過分析北鎮市2個鄉鎮6個自然村60塊田的普查結果,明確了2019年水稻田和玉米田雜草發生種類、平均密度、頻度和多度。統計初步得出,本地區水稻田優勢雜草為慈姑和稗草,玉米田優勢雜草為牛筋草、馬唐和鐵莧菜。本地區要根據優勢雜草種類,有針對性地制定防除策略,有效控制旱稻田雜草危害。
關鍵詞:水稻田;玉米田;雜草;普查
水稻和玉米是北鎮市主要糧食作物,而雜草危害嚴重影響水稻、玉米的產量,掌握北鎮地區水稻作物及玉米作物各主要種植區的雜草發生種類、危害情況,明確水稻及玉米種植區優勢雜草,為制定防除策略、開展科學除草提供數據支撐,對提高我市水稻及玉米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于2019年6月和8月對水稻田和玉米田雜草發生情況做了大田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點的確定
根據北鎮地區農作物種植布局,確定種植面積大、有代表性的水稻種植區吳家鎮的吳家村、東興村、盤蛇村開展水稻田雜草調查;確定玉米種植區高山子鎮的高西村、平房村、薛家村開展玉米田雜草調查,每個自然村用計數法調查10塊田,記載雜草種類與發生密度。用“三層三級目測法”調查以上60塊田,確定雜草危害情況。
1.2 調查時間
于2019年進行2次雜草調查。水稻田雜草調查時間應在水稻移栽后20d和水稻齊穗期,玉米田雜草調查時間應在玉米3-5葉和玉米灌漿期。
1.3 調查方法
1.3.1 雜草種類與分布調查
雜草種類與分布調查可采取倒置“W”九點取樣法,記載樣框內全部雜草的種類及數量(禾本科以雜草莖稈數為單位,其他科以雜草株數為單位計算田間雜草數量)。
調查的樣方框統一為0.25m2,即邊長為0.5m的正方形框。
1.3.2 調查統計方法
密度:單位面積內某一種雜草的株數。
式中:
D—密度(株/m2);
N—雜草株數;
S—調查面積(m2)。
頻度:某一種雜草出現的田塊數占總調查田塊數的百分比。
式中:
F—頻度(%);
n--調查田塊數;
Yi--某一種雜草在調查田塊 i 中出現與否,出現記為1,未出現則記為0。
多度:某一種雜草總株數占調查各種雜草總株數的百分比。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田雜草種類
據調查統計,水稻、玉米雜草共22種,隸屬于14科,其中雙子葉雜草10種,占45.5%;單子葉植物雜草12種,占54.5%。發生危害較重的主要有澤瀉科、禾本科、大戟科的雜草,其中以禾本科雜草種類居多,占42.9%。
2.2 水稻田雜草種類
水稻田主要雜草(表1、表2)有6科9種,水稻田移栽20d雜草常發種類慈姑最高,多度達0.44%,其次是稗草、燈心草,多度分別為0.2%、0.13%。水稻齊穗期雜草常發種類稗草最高,多度達0.44%,其次是慈姑,多度為0.11%,這說明北鎮地區水稻田慈姑和稗草為優勢雜草,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均造成較大影響。相對于生長前期,水稻齊穗期雜草種類減少,說明其他幾類雜草對除草劑抗藥性較弱,而慈姑、稗草在本地區相對抗藥性較強。
2.3 玉米田雜草種類
玉米田主要雜草(表3、表4)有9科13種,玉米3~5葉期雜草牛筋草和馬唐居多,多度分別為0.39%、0.27%。玉米灌漿期優勢雜草種類為牛筋草和鐵莧菜,多度分別為0.49%、0.21%。可見北鎮地區玉米田主要優勢雜草為牛筋草、馬唐和鐵莧菜,其中牛筋草在玉米整個生長季均對玉米田造成較大影響。牛筋草極有可能在本地區對除草劑抗藥性增強。
3 討論
通過此次雜草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市水稻田及玉米田的主要雜草種類。根據研究分析,隨著我市種植業結構的變化,水稻田中的慈姑、稗草;玉米田中的牛筋草、馬唐、鐵莧菜有可能上升為主要優勢雜草種類。此次農田雜草普查分析了本地區優勢雜草種類,對有針對性地制定防除策略,有效控制旱稻田雜草危害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在以后的田間化除過程中應當重視以上優勢雜草種類,注意、藥劑的篩選和科學除治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英姿,紀明山,祁之秋,等.遼寧省大豆田雜草群落分析及防除策略[J].雜草學報,2008(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