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平
(山東省莒南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十字路防疫檢疫所,山東 莒南 276600)
成年產蛋水禽適宜的溫度為5~27 ℃,而最適宜溫度為13~20 ℃,此溫度條件下,產蛋率、受精率、飼料轉化率都處于最佳狀態。
1.1 防寒設計 適當加厚北側和西側向風的墻壁,墻內外及屋檐下用草泥或沙石灰漿抹勻,防止冬季冷風通過墻縫進入舍內。北側和西側墻壁上的門窗數量及大小應小于南墻和東墻,且密閉性能要好。
屋頂可以在石棉瓦上鋪草秸,與單一的石棉瓦屋頂相比,草秸屋頂的保溫和隔熱效果更好。屋頂表面還可以涂一層草泥,既可加固屋頂以防止風將草秸吹走,又可提高保溫和防火效果。
1.2 防暑設計 屋頂設計對夏季舍內溫度的影響最大,可參照屋頂的防寒情況設計房屋的朝向,墻壁要加裝輻射防曬層。
1.3 控溫設備的應用 主要包括軸流式風機、濕簾、噴霧降溫設備等。
2.1 濕度對水禽的影響 舍內潮濕對不同生理階段、不同季節鵝群的健康和生產都有不利影響。鵝在飲水時,容易將水灑到地面上,設計鵝舍時應該充分考慮排水防潮問題。在寒冷的冬春季節,舍內潮濕的墊料會影響正常高產,糞便會造成種蛋污染。炎熱的夏季,潮濕的空氣會引起飼料霉變,甚至鵝羽毛上也會生長霉菌,造成鵝霉菌中毒。
2.2 防潮設計 鵝舍要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舍內地面要比舍外高出30 cm 以上,有利于舍內水的排出和避免周圍雨水向舍內浸滲。屋頂不能漏雨,舍內要設置排水溝,以方便飲水設備內有水排出。如果用水槽供水,則水槽邊緣從一端到另一端要有合適的坡度,末端直接通到舍外。
3.1 通風設計 不同季節對舍內的通風要求有很大區別,在鵝舍的通風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通風包括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方式。自然通風依靠舍內外氣壓的不同,通過門窗的啟閉來實現。機械通風則是鵝舍通風設計的主要方面。機械通風有正壓通風和負壓通風兩種形式,按氣流方向還可以分為縱向通風和橫向通風。不同的通風方式各有特點,分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鵝舍以及不同的季節。
3.2 負壓縱向通風設計 這種通風方式是將鵝舍的進風口設置在一端(鵝場凈道一側)山墻上,將風機(排風口)設置在另一端(污道一側)的山墻上。當風機開啟后將舍內空氣排出而使舍內形成負壓,舍外的清新空氣通過進風口進入舍內。空氣在舍內流動的方向與鵝舍的縱軸相平行。這種通風方式在大型成年鵝舍中應用效果最理想、最普遍,產生的氣流速度比較快,能明顯緩解夏季的熱應激現象。同時,污濁的空氣集中排向鵝舍的一端,也有利于集中進行消毒處理,同時保證了進入鵝舍的空氣質量。這種通風方式在鵝舍長為60~80 m、寬小于12 m、前后墻壁密閉效果好的情況下應用比較理想。
進風口設計時要盡可能安排在前端山墻及靠近山墻的兩側墻上,進風口的外面用鐵絲網罩上以防止鼠雀進入。進風口的底部距舍內地面不少于20 cm,總面積應是排風口總面積的1.5~2倍。
風機的安裝應按大小型號相間而設,可以多層安裝,位置應該考慮山墻的牢固性。下部風機的底部與舍外地面高度不低于40 cm,為了防止雨水對風機的影響,可以在風機的上部外墻上安裝雨棚。風機內側應該有金屬柵網以保證安全,風機外面距離墻壁不少于3 m,以免影響通風效果。每個風機應單獨設置閘刀,以便于控制。
3.3 負壓橫向通風設計 即將進風口設置在鵝舍的一側墻壁上,將風機(排風口)設置在另一側墻壁上,通風時舍內氣流方向與鵝舍橫軸相平行。這種通風方式氣流平緩,主要用于育雛舍。
進風口一般設置在一側墻壁的中上部,可以用窗戶代替:風機設置在另一側墻壁的中下部,其底壁距舍內地面約40 cm,內側用金屬柵網罩上。所用的風機都是小直徑的排風扇。
3.4 正壓通風 正壓通風即指用風機向鵝舍內吹風,使舍內空氣壓力增高而從門窗及墻縫中透出。使用熱風爐就是這種通風方式的典型代表,夏季用風機向鵝舍內吹風也是同一原理。
4.1 光照對水禽的影響 光照影響鵝的采食、活動、生長和繁殖,尤其是對鵝的性成熟控制有重要影響。一般情況下,雛鵝為了滿足采食以達到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要求有較長的、充足的光照時間,在自然光照滿足不了的情況下,還需要人工補充光照。育成期鵝一般利用自然光照即可,過度光照反而會使育成鵝出現性早熟,影響產蛋和種鵝的利用價值。產蛋期保證每天16~17 h的長光照,有利于刺激鵝性腺的發育、卵泡的成熟及排卵,提高產蛋率。
4.2 采光設計 鵝舍內的采光有兩條途徑,即自然光照和人工補充光照。自然光照是讓太陽的直射光和散射光透過窗戶、門及其他孔洞照進舍內,人工補充光照則是用燈泡向舍內提供光照。采光設計時,應主要考慮人工補充光照,根據鵝舍的寬度大小,在內部安設2~3 列燈泡,燈泡的高度一般距離地面1.7 m左右,平均1 m2地面需要補充3~5 W的照明。為了方便夜間管理,可以在鵝舍中間或一側單獨安裝一個25W的燈泡照明。
鵝長期生活在噪音大的環境中,會出現煩躁、厭食、生長和繁殖性能下降等不良反應,嚴重時還可造成應激,直至死亡。突然的異常響動會造成驚群,嚴重影響鵝群的正常生長和生產性能,使產蛋量下降。
合理選擇場址是降低噪聲污染最有效的措施。鵝場既要交通便利,又要遠離飛機場、鐵路及大型工廠等。鵝場周圍還可種植較高的綠化喬木,既凈化空氣,又可阻擋噪音。平時飼養管理過程中,也應盡量減少人為的異常響動。
選好場址,遠離醫院、獸醫站等污染源,與居民區和養殖場至少有500 m以上的距離。場區建隔離設施,地面除了道路等需硬化的區域外,其余區域均需要進行綠化。舍內地面打掃前應先灑水噴淋。做好場區和鵝舍的消毒,轉群時必須遵循全進全出的原則,除了特別需要外,場外人員一律不得進入生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