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致 呂冠霖 黃晨茜 曾令湖 李廳廳 郭艷霞 謝華德/廣西水牛研究所 530001
江智杰*/廣西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農林水利綜合服務中心 530203
劉一宏/廣西機電工業學校 530023
近年來,隨著水牛產業經濟不斷發展,高質量提高水牛乳液產品產量,目的性選擇優質水牛品種,技術和人才是關鍵。在全國開展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發展壯大畜牧產業大背景下,在農村推廣水牛品種改良,全面推廣水牛母牛優勢品種增繁擴群,科學合理將虛擬仿真技術有效融合到水牛人工授精技術培訓中,對提高學員學習水平及擴大學員覆蓋面都有廣泛的意義,對水牛產業發展,對三農事業,對鄉村振興事業都有重要意義。
1.1 人工授精傳統培訓模式的局限人工授精是一項在水牛繁殖育種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技術,主要體現在品種改良、避免近親繁殖、科學合理提高經繁母牛受胎率等,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實踐性、實操性。結合該技術自身的特點,在傳統培養模式下培訓學員學習水牛人工授精上有一定的困難。傳統模式培訓主要通過模型或真實標本的認識,通過觸感想象式認識了解實體,帶有很強抽象性,學員沒能理解透徹關鍵知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訓質量。傳統模式人工授精培訓的各種局限性,讓學員難以短時間內學會并真正運用到實際當中,即使在活體母牛身上進行實際操作教學,由于沒能完全認識母牛內部子宮卵巢等內部構造特點,容易造成學習模糊,不利于后期人工授精專業技術員培訓工作的開展。
1.2 對母牛生殖系統的傷害及浪費資源傳統人工授精實操培訓模式對母牛的子宮、直腸等部位傷害較大。開展實體操作教學培訓,學員集中式上手練習認識母牛生殖系統內容構造,由于操作上的不規范,容易造成直腸出血,練習操作輸精槍易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進而引發母牛子宮炎癥發生,對母牛的生殖器官造成傷害,影響母牛受胎,給養殖管理和獸醫治療都帶來很大的麻煩。同時,在傳統人工授精培訓上,實際操作過程中產生的耗材一次性手套、一次性輸精套管及石蠟油等,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造成資源的浪費緊缺,給常態化培訓的帶來一定難度,不利于培訓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提高人工授精輻射效應。
1.3 不利于養殖場封閉管理在外場方面,開展水牛人工授精培訓的實訓基地或養殖場等對于安全性和封閉性的管理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接納大量學員到場培訓的難度大,大部分養殖企業、實訓基地進出都需要嚴格消毒,甚至部分養殖場、實訓基地需要進行全封閉管理,培訓給基地管理帶來壓力。傳統培訓模式,來自各地的培訓學員需每日進出養殖場,容易帶來病毒和細菌的交叉式傳播,即使進行嚴格消毒,也很難絕對保證防疫安全,給養殖場、實訓場的防疫消毒帶來很大的挑戰。
1.4 傳統培訓效率低水牛人工授精傳統培訓方式內容單一、臆測性大,學員學習難度大,不利于學員的學習和領悟。在有限的內容層面上,學習到的知識面淺,對學員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效率低。教學培訓方式跟不上,學員學習技能的培訓效率沒能實現提高,對后續的人工授精技術推廣等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虛擬仿真技術誕生于20 世紀50年代,經過半個世紀的開發發展,由模糊的概念逐漸變成現實產品,并高效運用于各領域個行業。人們借助虛擬仿真實訓室,有機結合畜牧獸醫領域教學培訓,特別是在人工授精技術領域的推廣,人工授精培訓急需引入虛擬仿真技術,提高培訓效率。人工授精虛擬仿真培訓技術能夠高度還原實操場景,多維度展現操作技術,模擬場景逼真,同時保證安全性,步驟更加嚴謹,開拓學員動手能力,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及時發現錯誤,及時更改,有效提高學員學習能力和知識的汲取,讓培訓變得更加簡單容易高效。
3.1 有助于提升學員感官認識虛擬仿真人工授精實訓室的建設是當前現代化教學培訓的迫切需要,科學的學習培訓有利于激發學員、技術員們的探索欲望,提高學員們的動手能力,更加貼合實際提升感官認識,也是培養提高創新型水牛人工授精技術員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
3.2 確保安全方便管理人工授精虛擬仿真實訓室的提出和應用能夠有效解決實訓場、養殖場封閉性管理、出入困難、防疫消毒、安全隱患等問題。通過虛擬仿真實訓室,學員在初步學習認識階段無需進入養殖場、實訓場進行實際操作,就能親身感受現場的教學場景和學習方法,減少出入養殖場、實訓場的次數,有利于養殖場的飼養管理。
3.3 多維度教學實現培訓簡單化通過虛擬仿真培訓人工授精,將大部分演示性、視頻性內容更清晰呈現在學員眼前,有效縮減實體養殖場培訓復雜的操作步驟,簡化理論知識點,同時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和浪費,使復雜的養殖場、實訓場培訓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實現簡單化,有效提高學員們接受能力,讓問題簡單化,讓難點變得通俗易懂,節約培訓時間成本,提高學員動手能力,提升專業水平,開闊視野,為下一階段開展實操和后期品種改良人工授精工作開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3.4 擴大虛擬仿真培訓的輻射效應將虛擬仿真結合水牛人工授精技術開展培訓能有效擴大其輻射效應。傳統養殖場、實訓場培訓不僅帶來較大負擔,資源損耗等,嚴重制約了該項技術的對外培訓及推廣,降低了其在畜牧領域及科研領域的輻射效應。人工授精虛擬仿真技術不僅滿足養殖場、實訓場培訓任務的要求,還可承擔合作外單位進行科研性探討:企事業單位科研研究、青少年科普教育、農村農技員的培訓等。
虛擬仿真結合水牛人工授精技術開展培訓教學,能夠有效解決傳統實踐培訓存在的一些問題,立體3D 的真實呈現感,對提高學員的學習維度及層次都有很大幫助。虛擬仿真水牛人工授精培訓能降低資源的浪費的同時,更能讓培訓變得通俗簡單易懂,也能大范圍開展農戶農技員的培訓,為畜牧獸醫領域貢獻更多的實用型人才,讓更多的實用型人才參與到畜牧業的建設,參與到鄉村振興事業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