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四川省阿壩州草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四川 馬爾康 624000)
四川省阿壩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西北草原,平均海拔3 000 m以上,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天然草原面積約6 783 萬畝(1 畝≈667 m2,下同),占幅員面積的53.8%,可利用草地約5 784萬畝,占草地總面積的85.3%。阿壩州草原鼠害集中分布在若爾蓋、阿壩、紅原、壤塘、松潘等5縣。
阿壩州草原鼠害種類多,分布廣,主要害鼠有高原鼢鼠、高原鼠兔、藏鼠兔、喜馬拉雅旱獺等,目前鼠害總危害面積達1 100 萬畝左右。近幾年來阿壩州草原鼠害得到一定遏制,嚴重危害區域鼠害得到有效控制,鼠害暴發頻率和危害程度有所降低。
2.1 生物、化學防治 生物、化學防治主要是在冬末春初針對出洞采食的高原鼠兔采用的防治手段。冬末春初高原鼠兔食物匱乏,在其繁殖前期投藥餌能達到較佳的防治效果。目前阿壩州草原鼠害防治中生物藥物防治已達100%。
生物防治主要采用的藥物有:C型、D型肉毒素殺鼠劑,莪術醇不育劑等藥物,以綠色防控為主。化學防治主要采用的藥物有:敵鼠鈉鹽、地芬·硫酸鋇等化學藥物,化學藥物殘留大、毒性強,極易引起人畜二次中毒,所以目前一般作鼠害暴發時的應急藥物。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一般針對高原鼢鼠,多采用弓箭捕殺。弓箭捕殺有針對性強、安全、綠色的特點,主要利用鼢鼠畏光堵洞的生活習性對其進殺滅。該方法對防治技術要求較高,需通過洞口判斷洞內是否有鼢鼠及正確堵洞。
2.3 生態防治 生態防治屬長效防治方式,主要是引進狐、招鷹等,增加鼠害天敵數量,以控制害鼠。生態防治不僅能滅鼠還能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是一種持續發力的防治方式。
3.1 加強鼠害監測 冬季是鼠蟲害監測的關鍵時節,通過準確的樣方數據統計能預估次年的鼠害嚴重程度及確定次年的重點防治區域。相關部門要加強日常鼠害的監測、巡查,保證草原的生態安全。
3.2 加強技術培訓 加強技術培訓不僅能提升農牧民防鼠害的整體水平,還能提高鼠害防治的準確性、及時性。
3.3 加強防治手段研究 目前鼠害防治手段較為單一,部分新型滅鼠劑,如地芬·硫酸鋇、新貝奧、莪術醇等的使用還在實驗研究階段。防治工作中應根據探索、試驗結果優化滅鼠方案、篩選滅鼠新技術,以增強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