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科技、人才是鐵路創新發展的動力,這些年鐵道學會多次組織參加世界重載運輸大會,開展鐵路技術交流,探討新的科技成果,對鐵路技術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山西省鐵道學會現任理事長白沛鋒對記者說。
山西省鐵道學會成立于1980年,進入21世紀,鐵路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學會充分發揮人才和專業優勢,把握鐵路新技術、新裝備的發展態勢,捕捉鐵路當前改革發展進程中的新問題,運輸安全管理過程中的難點問題,選取攻關課題;充分利用大秦鐵路的優勢,開展鐵路重載運輸方面的技術交流,進一步推動重載運輸技術的發展;圍繞客運專線、高速鐵路,組織開展技術交流、參觀考察和科技人員培訓等活動,全面提升學會活動的水平和質量。12月13日,記者來到省鐵道學會,近距離了解了學會4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
“開展學術交流是學會的立會之本、凝聚力所在,是傳遞、交流科技信息和學術觀點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會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學科發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任務。”白沛鋒向記者介紹了學會立會的初衷,梳理了學會成立以來在學術交流方面的一些亮點工作。
首先,學會圍繞重載課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2014年,學會在河北肅寧召開的重載鐵路養護與安全研討會上,就我國重載鐵路的發展和技術創新進行了充分務實的探討和交流。推薦的12篇論文全部被《重載鐵路建設養護與安全研討會論文集》錄入,展示了山西省重載鐵路養護與安全方面取得的成績;2018年10月,中國鐵道學會及其專業委員會、山西省鐵道學會聯合在太原召開了鐵路重載運輸技術交流會。來自全國鐵路重載運輸技術方面的200余名專家、學者、科研及生產管理技術人員參加了會議。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太原鐵路局總工程師王啟銘分別作了《鐵路重載運輸實踐與發展》《大秦線集疏運系統綜述》的主題報告。學會有15篇論文被選入本次會議的論文集《鐵路重載運輸技術交流會論文集》,有3篇論文在會上進行了交流;作為會議承辦方,山西省鐵道學會與中國鐵道學會在太原召開了“中國重載鐵路技術交流暨大秦重載鐵路運營30周年論壇”。山西省鐵道學會與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所,開展了“瓦日線重載救援設備現場使用情況學術交流會”,邀請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十七局太原隊教授級高工李鵬輝作了“隧道塌方事故應急救援技術及案例”的講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學會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國際學術交流是學術活動國際化和拓展學會活動的重要方式。2009年,第九屆世界重載運輸大會在上海舉行。學會抓住太原局在重載運輸技術方面的國際領先優勢,積極組織大會論文推薦,并提前在秦皇島召開了“重載技術交流會暨山西省鐵道學會優秀論文評審會”,在深入大秦線柳村南二場及秦皇島港務局六公司翻車機房、九公司碼頭等地現場調研的基礎上,對征集推薦的重載技術論文進行了交流和評選。最終,太原局有16篇論文入選,其中8篇在重載運輸大會上進行了現場交流。2016年9月7日,國際重載協會理事會成員一行15人由賽米·卡雷主席帶領,在中國鐵道學會、山西省鐵道學會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對大秦重載運輸情況開展考察,重點對太原局大秦線湖東編組場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對太原局在重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建議。
再次,學會積極與會員單位和地方學會進行合作。通過多種學術交流活動,在不同企業之間、不同學科之間、不同行業之間搭建平臺,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為企業解決實際難題,促進了企業的科技進步。
“科普工作的任務是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所以,學會非常重視科普工作,堅持認真組織一年一度的科技周和科普日活動,每年都選擇不同的主題,并以此為基點擴展延伸到全年工作。”學會副秘書長黃桂榮從兩方面強調了科普工作的重要作用。
多年來,山西省鐵道學會以“科技活動周”為平臺,廣泛宣傳鐵路知識和取得的成就。學會牽手太原鐵路局分會、中國鐵道學會共同以大秦鐵路重載運輸為主題,制作電視宣傳片及展板,參加了中國科協組織的科普活動周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學會秘書處還以青藏鐵路、鐵路五次大提速、客運專線建設等題材制作了大型展板,印制宣傳材料,在山西省科協組織的科普活動中展出,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學會秘書處還收集編寫了《站車科普宣傳資料》(第三期),為廣大播音員進行科普宣傳提供了素材,受到了列車播音員的歡迎。各會員單位緊密圍繞主題,利用宣傳欄、簡報、黑板報、圖片展板、科普手冊和電子屏幕等多種宣傳手段,宣傳鐵路科技成果、鐵路安全知識,重點宣傳鐵路在實施科技創新過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廣泛開展科普宣傳、崗位技術練兵、勞動競賽和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鐵路科學發展的濃厚氛圍。
每年的科普日活動,山西省鐵道學會都以主題活動為主線,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國科普日活動”。邀請專家舉辦高鐵技術講座、組織鐵路青年志愿者開展高鐵知識宣傳、組織科技工作者前往鐵路科普基地學習參觀等,豐富了科普日活動內容,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和認可。
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科技周、科普日活動,讓大家在宣傳中提高了科學意識、分享了鐵路發展成果,切實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2017年山西鐵道學會被山西省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日暨第十四屆科普三晉行”系列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規范管理是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是推進學會長足發展的基礎和保證。副秘書長黃桂榮向記者介紹了鐵道學會在推進這項工作時的獨到舉措——
制定管理辦法規范論文評審工作。為推動山西省鐵道科技交流,鼓勵鐵路科技人員深入鉆研業務,不斷提高學術論文質量、工作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首先學會制定了《山西省鐵道學會論文評審獎勵辦法》,并每年組織一次優秀論文評審獎勵活動,從評審范圍、評審程序、評審辦法、論文獎勵等幾個方面做了規定,進一步規范了論文評審獎勵辦法。其次,為規范學會論文評審管理工作,提高評審專家的積極性,學會秘書處依據《山西省鐵道學會承辦期刊論文征集管理暫行辦法》,制定了《論文評審費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評審費范圍、評審費支付方式、評審標準及評審工作責任。另外,為提高評審工作的科學性,保證評審工作公平、公開、公正,學會還建立了山西省鐵道學會行業內的評審專家庫。專家庫下設四個專業組:鐵道運輸組、工務工程組、牽引動力及材料工藝組、綜合專業組。并制定了《山西省鐵道學會評審專家庫管理暫行辦法》。
采取網絡方式評審期刊論文。學會秘書處廣泛征求意見后,采納了大家提出的網絡評審論文的建議。2013年以來的期刊論文評審,基本采用了網評形式,由學會將上報的論文及《山西省鐵道學會論文評審表》發往評審專家的電子郵箱,評審專家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將評審意見反饋至學會郵箱,學會秘書處將反饋意見進行分析后,再與作者聯系,修改后方能刊登。通過網評的形式,提高了評審效率。
提高期刊質量,做好期刊發行。在期刊的編輯工作中,學會堅持“普及鐵道科學知識,提供鐵路新鮮資訊,推廣先進技術應用,傳播優秀管理理念”的宗旨,刊登技術水平高、具有創新性的科技和管理方面的論文,很好地發揮了期刊的作用,樹立了山西省鐵道學會形象品牌。西南交大的一位專家說:“《山西鐵道》不錯,一些論文作者提供的第一手數據,我們太需要了,作為學校,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接地氣的東西”。
40多年來,學會注重團結凝聚科技力量,利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開展慰問科技工作者、組織科技工作者外出學習參觀、為科技工作者贈送圖書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40多年來,學會不斷成長、開拓創新,先后榮獲省科協系統學會工作“先進集體”、科普宣傳先進單位,為山西鐵路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激發鐵道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自立自強堅守使命擔當。

山西省鐵道學會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和發展鐵道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學會主要任務為開展學術交流,普及鐵道科技知識,傳播先進科學技術,推廣新的科技成果;開展鐵道科技繼續教育,組織技術培訓,促進知識更新;對鐵道科技發展和運輸生產建設中的重大決策,開展決策咨詢,提供政策建議;開展對鐵道優秀科技工作者表彰獎勵活動,發現并推薦優秀科技人才;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興辦與學會宗旨相符的非法人經營機構和科技經濟實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歷屆理事會組織情況:
學會成立于1980年12月22日,1996年之前不詳。
1996年
理事長:郭守忠 秘書長:李國明
1998年
理事長:劉成山 秘書長:張樹明
2004年
理事長:李志義 秘書長:李拴虎
2006年
理事長:范富國 秘書長:李栓虎
2008年
理事長:劉寶龍 秘書長:張俊兵
2013年
理事長:楊紹清 秘書長:鄭枝云
2017年
理事長:趙春雷 秘書長:閆忠信
2019年
理事長:邢 東 秘書長:陳富強
2021年
理事長:白沛鋒 秘書長:楊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