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此處情深是吾鄉(外一篇)

2021-01-11 05:45:45雪歸
青海湖 2021年11期

1

清晨從西寧出發之時,有淅淅瀝瀝的秋雨落下來。想不起這是今年的第幾場雨,一層秋雨一層涼,氣溫也隨之驟降。心里不禁有了幾許擔心,不是擔心衣服和鞋子會被打濕,而是擔心這場雨會影響今天的行程,我們此行的第一站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三角城克土沙區,如果不去現場感受,對后期的創作影響很大。俗話說“七分采三分寫”,說的就是在采訪現場捕捉真實場景的重要性。

讓人驚喜的是天公作美,等我們一行到達海晏縣,天雖然沒有完全放晴,但已無半點雨星。吃過午飯,還能看到一點太陽。哪怕是半遮半掩,已然讓人心情愉悅。

雖然曾來過海晏多次,但我一直沒有機會走進克土沙區。既是沙區,想來一定是黃沙漫天遍地。沒想到如此望文生義的結果又讓我犯了一個錯誤。

到達克土沙區時,滿眼的綠意讓我懷疑稱這里為沙區是巨大的誤會。我們站在一個名為望綠亭的小亭內放眼四望。眼前是各種草各種樹,有知道的能叫上名的,也有不認識不知名的,葳蕤一片,生機盎然。有的墨綠,有的青翠,高大的更顯勁拔,低矮的也不示弱,因為不久前經過雨水的滋潤,更顯郁郁蔥蔥。

望綠亭的柱子上刻有一副楹聯:

藍天碧水生態文明千秋歲

林綠草美科學發展萬年長

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概念和任務,并將它提到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地位。“生態文明”寫入十七大報告,既是我國多年來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總結,也是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所取得的最重要認識成果的繼承和發展。生態文明與科學發展,在克土有著最直接的體現。

據同去的海晏縣林業站站長馬文虎介紹,克土沙區的樹種主要有人工栽植的青海云杉、樟子松和青楊,灌木種類主要有烏柳、中國沙棘、沙地柏、小葉錦雞兒、西藏沙棘、小檗、金銀露梅等;草本植被有沙蒿、賴草、芨芨草、針茅、冰草等。

克土沙區靠近青海湖邊緣,海拔在3400米左右。沙區占青海湖沙漠化總面積的57.6%。全境被祁連山國家公園覆蓋,是維系青藏高原東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態水系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3年,克土沙區被列入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和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

我們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只見遠處有一座沙山。山的那一邊,就是海南州的地界。想來這里叫沙區,還是沒有錯。如今沙區與綠洲的明顯對比,更讓人覺得這片綠的稀有與珍貴。

據了解,被稱為“地球癌癥”的荒漠化,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家和地區、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發展。在全世界,每天約331平方公里土地退化為沙漠或荒漠,導致13億美元經濟損失。

海晏縣的沙漠區位于青海湖東北岸,屬湖濱沙地,海拔3200—3600米。這里的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發量高達1500毫米以上。據第五次荒漠化監測,海晏縣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為66200公頃,占全縣國土面積的13.6%,占環青海湖沙漠化總面積的57.6%。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由于自然及人為因素的影響,海晏縣克土沙區,每年以十幾米的速度向東北侵襲,周圍大片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原生植物逐年減少,河道出現了季節性斷流,青海湖湖區水位明顯下降,尤其是每年春冬季節,呼嘯的寒風夾雜著黃沙,給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克土的天,娃娃的臉,一天變三遍”,這句俗語也說明了克土自然環境的惡劣。那些年,鐵路和公路部門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清沙護路。沙漠化面積的逐年擴大,已經嚴重威脅到青海湖周邊乃至全省的生態安全,防沙治沙刻不容緩。

為有效控制沙漠化的擴大和蔓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及省、州、縣三級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海晏縣的防沙治沙工作始終堅持“換人不換目標,換屆不換藍圖”的工作總基調,采取“以封為主,封造結合”的治沙方法,創新固沙方式,調整樹種結構,試驗成功了“沙棘營養土坨造林、烏柳截桿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一系列適合高寒沙區的先進實用技術。在高寒旱沙區走出了一條固沙造林的新路子,為同類型沙區的治理做出了成功實用的典范。

經過40年的綜合治理,治沙造林封育區的沙蒿、西藏沙棘、金銀露梅等天然植被逐步恢復,人工營造的沙棘、烏柳、樟子松等苗木生長良好,遏制了青海湖北岸沙化日益嚴重的趨勢,海晏縣沙區外圍鎖邊林已形成規模。克土沙區長7公里的綠色長廊,筑起了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保障了沙區群眾生產、生活安全,確保了青藏鐵路和315國道的暢通運行和青海湖核心區域的國土生態安全,有效阻止了沙漠化的東移。

富有成效的防沙治沙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懷和認可。2002年,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先后親臨青海湖克土治沙點視察,并給予了高度評價。海晏縣的林業部門先后四次被全國綠化委、人事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稱號。海晏縣的克土沙區列入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2002年12月列入全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

2

透過層層綠障,我看見了遠處的草方格沙障。據了解,這里采取的是“工程固沙+抗旱造林”“植物種植沙障+容器苗造林”等技術模式,為治沙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選用麥草、尼龍沙障等固沙材料制作成沙障可以增加地面的粗糙度,降低風對沙土的侵蝕作用,還可增加濕度,將流動沙丘一次性地固定。在沙障的保護下,栽植烏柳、沙棘等抗旱樹種,能更好地提高固沙效果。

為節約造林成本,提高固沙成效,海晏縣在多年的沙區實踐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種植青稞、燕麥和小麥等不同植物形成不同規格的生物活沙障,代替傳統秸稈或其他材料人工制作的沙障,既可以減少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投入,又可以簡化固沙施工環節,減少風沙對沙障內治沙植物的風蝕。然后在沙障內進行容器苗造林,實現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快速治理流動沙丘的目的。

在一個名為下斜麻的地方,我們停了下來。這里依舊屬于克土沙區,依舊是綠意蔥蘢。

打開圍欄走進去,門口有個自然形成的小湖。湖面開闊,湖水澄澈,碧波中一圈圈漣漪,蕩出無限詩意與靈動。湖岸的蘆葦起伏如浪,隨風繾綣。湖上黃鴨和斑頭雁等鳥時停時飛,盡顯自然與和諧。

我在馬站長的介紹下得知,這里野生的湖泊與蘆葦等各種植物,也彰顯著植物與地域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環結果。馬站長指著遠處對我說:“你看那些樹,只露出一點頭,莖干都被水淹了。”我向著馬站長手指的地方看去,只見一些樹在水中,隱隱約約地露出蓬勃蒼翠的樹頂。從這些被淹的樹木可見水位升高的程度。這里原來只是很小的一片水域,現在逐年擴大。不同于青海湖水位的升高,這片水域的水位升高說明林草植被的豐富,也是植物涵養作用的發揮表現。

我們身邊的沙棘叢可用密布來形容。這種耐旱、抗風沙的落葉性灌木能在鹽堿化土地上生存,是水土保持、沙漠綠化的適宜樹種之一。這些沙棘的果實個頭大密度也大,擠擠挨挨地掛在枝頭,一樹樹,一叢叢,遠遠看去,像橘色的云,或以綠色的草樹為背景,或在藍天下呈現另一種鮮艷,在天地間將那一抹亮色盡情釋放,簡直美到令人心驚。只是遠觀還不夠,我甚至貪婪地想要采摘一枝。那汁液豐富的漿果,手指輕輕一碰,就有橘紅色的汁液染上你的手,毫不吝嗇。

馬站長指著遠處郁郁蔥蔥的小樹說,十年后,這里將長成一片森林。言語間,可以看出他對這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想象當年他們在這里從一草一木植種,如今綠洲與沙漠的鮮明對比,是最好的褒獎。

3

今天陪同我們的站長馬文虎,在防沙治沙過程中,針對沙區造林樹種單一,只有沙棘、烏柳、青楊等幾種,根據沙區造林的針葉喬木樹種稀少的實際,四處學習、請教,不斷地試驗和探索,掌握樟子松的生物學特性,把樟子松成功引進并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填補了青海湖北岸高寒沙區造林無常綠喬木樹種的空白。近年來,他又大膽嘗試低密度造林模式,在固定沙丘和丘間地栽植青海云杉,取得了突破,在沙漠區促進形成了喬木、灌木、綠草相結合的近自然生態系統。

事實上,馬站長的這些情況,我并不是通過他本人了解到的,而是來自一份事跡材料。當我問起這些年工作最為難忘的事時,馬站長向我介紹了另外一個人——夏月云。

夏月云從事林業工作三十多年,一直與黃沙作斗爭,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進行治沙造林工作,在荒漠上種下了一片片綠蔭,擋住了肆虐的“黃龍”,挽救了附近的草場,為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筑就了一條生態安全保障線。他愛惜樹苗就像愛惜自己的孩子一樣,每次只要看見散落的樹苗,他都會用他那布滿老繭的雙手捧起,并親手栽到地里……針對自然環境惡劣、造林成活率低的現象,夏月云帶領技術人員試驗成功了沙區“營養土坨”栽植技術,并進行推廣,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加快了治沙速度,治沙成效逐步擴大。夏月云的足跡踏遍了青海湖湖畔沙漠區的每個角落,他不辭辛苦,兢兢業業,把林業工作當成家中事,一心撲在事業上,默默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以致積勞成疾,為海晏治沙事業奉獻了一生。

在采訪中我了解到還有一位名為夏知布的老人,親手播綠,造福一方。夏知布是一名藏族僧人,生活在白佛寺。每年的植樹季節,他都會扛著從四處化緣來的苗木,走向他所在寺院對面的沙區,種下一棵棵幼苗。

夏月云和夏知布二位如今已經不在人世。他們在沙漠中栽植的幼苗已然長成了郁郁蔥蔥的大樹,相信這些樹一定記得他們當年治沙的故事。

石德榮參加工作已近二十年。乍一聽這個名字,會讓人覺得這是一位男性。當我見到她時,很難將她與這個名字聯系起來。她爽朗地笑說:“叫我小石就可以。謝謝你們對這里的關注!”

回想起十八年前剛參加工作后下鄉的場景,小石至今記憶猶新。

在草場退化嚴重的地方,建有管護站。說是管護站,其實是像煤房一樣的小平房。當寒冷和風沙一起襲來,小石感覺自己像是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甚至更為艱苦。那些日子,她和隊員一起在管護站做資料建檔案、跟蹤植樹的質量、跟著巡山,一個多月才能回一趟家。在這里,風沙像長了眼睛,眼睛、鼻孔、耳廓、嘴巴幾乎無孔不入。而每次風過,沙子打在裸露的皮膚上,疼痛鉆心。難以想象的艱辛消磨著她的熱情,然而,看著那些在沙地上辛勤勞作的每一個人,她知道他們并不比她輕松。她也和他們一樣選擇了咬牙堅持。“最終,這里變成了自己想象的樣子,真好。”在觀景臺上,小石面帶微笑說。這笑容,仿佛陽光,讓人覺得溫暖而美好。

守護林場的是一對蒙古族老夫婦,在這里已有十多年。男的叫華什才,他的妻子叫王海蘭。夫妻二人一起為這一方地域貢獻著他們的力量。當我問及華什才在這里的日常時,他說,防火是重中之重,除了驅趕牛羊,觀察病蟲害情況并及時進行匯報,也是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巡山、護山是主要的工作,巡山時,一圈走下來有35公里。只能騎馬或者步行,要不定時地檢查網圍欄,對損壞的進行修補。

在這里騎馬行走,艱辛遠多于想象中的浪漫。戴著氈帽的華什才沉默少言,也許日日行走于這少有喧囂的地域,沉默與行動就是最好的表達。

回憶起當初背著帳房治沙的過程,馬站長感慨良多,風沙很大,帳篷都被吹走了。那時只能騎著摩托車,有拖拉機都算是不錯的。現在好多了,路好了交通工具也好了。眼見著實實在在的綠,他們覺得自豪。每一棵樹都像是自己的孩子,經過他們培育,在他們的眼中手中一天一天成長起來。他說,廣大農牧民群眾從不理解生態建設到現在的積極參與,體現了高原兒女無私奉獻、共建家園的民族情懷。

4

1875年,在我國的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俄羅斯探險家、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發現普氏原羚并命名。普氏原羚的角非常對稱,是羚羊里邊長得最漂亮的一種。1997年,我省著名環保人士葛玉修在青海湖附近第一次拍攝到了普氏原羚的照片,他一直在推廣“中華對角羚”這個稱呼。

普氏原羚早已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有蹄類動物之一。198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普氏原羚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普氏原羚曾經廣泛分布于內蒙古、寧夏、甘肅及青海。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及棲息地惡化,普氏原羚的數量下降,分布區范圍銳減,現在普氏原羚只分布于青海省,包括青海湖周圍,以及天峻縣和共和縣。

在海晏縣甘子河鄉那卡地區,有一群人幾十年如一日,精心守護這片草原和草原上的精靈——普氏原羚。

在蘭花湖附近的牧場,我們在馬站長的帶領下去探訪一位名為尖木措的志愿者。

遠遠地,望見紅頂黃墻的房子。馬站長告訴我,那里就是尖木措的家。

以為尖木措會是體格健碩的康巴漢子,沒想到我們見到的是一個瘦削精干的人。尖木措是甘子河鄉達玉村的普通牧民,也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多年來,他一直在甘子河區域從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

采訪中我了解到,尖木措接觸最多的就是普氏原羚,經他救護的普氏原羚有數十只,他的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相關領導的肯定,獲得“2021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稱號。

在尖木措家中,我問起尖木措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去關心普氏原羚。尖木措說,大概是1996年,有一天在放羊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他和老奶奶聊天的時候,跑來了一只普氏原羚。老奶奶指著眼前的這只普氏原羚說,這是可憐的羊,也是大家的救命羊。在自然災害時期,許多人家就是靠這種羊活下來的,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尖木措認為,如今生活好了,面對這救命的羊,應該心懷感恩。從那時起,尖木措加入了保護普氏原羚的隊伍。

最近,尖木措收養了三只普氏原羚幼仔。因為種種原因,有的普氏原羚產下小羊就走了。尖木措把小羊帶回來,一口一口地喂它們喝牛奶。救助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做,有的時候,普氏原羚會和家羊爭草場。為了更好地保護普氏原羚,尖木措和幾名牧民自掏腰包,租賃了60多萬平方米草場,專供普氏原羚吃草。

每天,尖木措都會去草場上走一圈,檢查有沒有被狼咬傷或生病的普氏原羚。如果有,他會立即救下。受傷較重的,他會第一時間送到當地森林公安局或鳥島景區管理局;受傷較輕的,他會帶回家精心照料,傷愈后再送回草場。

同行的作家索南才讓說,一個人堅持做一件事情,20年如一日,殊為不易。

的確,做一天兩天也許不成問題,但長時間堅持下去,需要的不僅是毅力。家里家外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尖木措操心,外出打工還能有收入,而做保護工作只有投入,沒有收入。為了救助受傷的普氏原羚,尖木措甚至連岳父的錢也拿出來投入了救助工作。

尖木措告訴我,十多年前的一天,他遠遠地看見一只普氏原羚在吃東西,好像吃的是垃圾。過了一周后,他發現這只普氏原羚死了。切開它的胃,胃里全是垃圾,尖木措痛心不已。后來,他便開始了義務撿拾垃圾的行動。

尖木措每個月都會組織牧民撿拾垃圾。沒有專用垃圾車,他們就把垃圾裝到三輪車等運輸工具上,運回家統一處理。在他的帶領下,全村46戶120多人主動參與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中。多年來,他們救治普氏原羚和其他野生動物300余只。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那卡草原上的普氏原羚數量已從當初的30多只,增加到現在的500多只。

尖木措認為增加群眾的力量十分重要,只有群眾保護意識提高了,普氏原羚才會有更多的空間。他說如今青海湖周邊的野生動物種群越來越多,黑頸鶴等沒有見過的大鳥也出現了,說明生態越來越好。“作為牧民應保護好自己的家園,然后再交給下一代,讓子子孫孫去受益。”尖木措說。

尖木措打開手機,找出他拍攝的黑頸鶴出殼的視頻給我們看。鏡頭中幼鳥破殼而出的場景令人震撼,新生命的誕生給人無限希望,而鏡頭之外,盡顯呵護之情。

尖木措的微信名就是“大美草原守護者”。他拍攝下來的,除了草原風光與青海湖的美景,還有黑頸鶴尋找寶寶的,有在青海湖邊撿垃圾的,更多的是普氏原羚,它們或嬉戲,或奔跑,或吃草,或飲水,在他的鏡頭中自在而愜意。

在一條快手視頻中,尖木措穿著防水服,在湖面上用草為黑頸鶴筑巢。視頻中,我看見他和同伴一起用繩子把買來的草攤開、放平,又用繩子系起來,放在巢的附近。我們看不見的,是湖水的冰冷刺骨與勞作的艱辛。沒有任何一個人要求尖木措去做這些,但他一直在堅持。

尖木措給我們拿出一沓他拍下來放大后塑封的照片,一張張給我看。其中有一張鳥兒銜著魚飛翔時魚落下來的場景,剛好被他捕捉到。諸多類似的精彩瞬間都被他捕捉,也說明了他在這些方面所花費的心力。

我問尖木措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說,冬天的時候,有的普氏原羚喝不到水到處找水,如果能打一些井,這樣牛羊也可以吃。另外,有時巡山沒有手機信號,如果能配一只對講機,在車進不去的地方也方便聯絡。

有人曾這樣評價尖木措:他做到了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身邊的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普氏原羚和其他野生動植物。

從馬站長提供的《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普氏原羚科研與保護》一書我了解到,致普氏原羚死亡原因有很多,人類活動的增加、偷獵,以及寄生蟲疾病發生率的增多和水源缺乏、圍欄阻隔等。目前,由于普氏原羚的種群群體過小,種群之間又相互隔離,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因此,近親繁殖的情況越來越多。這也是導致種群數量衰退的主要原因。一旦野外種群消失,就意味著該物種的滅絕,這對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保護者來說都是一個永恒的遺憾。

目前,有關部門通過建設普氏原羚通道,以方便這種生靈合群、交配和繁殖,從而達到增加野外種群數量的目的。

2008年起,海晏地區開始加大了對林場職工和普通牧民關于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同時,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和牧民的帶動,對普氏原羚的棲息地水源和種群數量進行監測,還通過降低圍欄高度、去除帶刺馬欄和建立飲水槽等工作逐步恢復普氏原羚的生存環境。此外,對牧民們做了一定的補償,以實現生態保護和社會發展的統一。

克土區域主要以沙漠為主,普氏原羚的活動和采食主要以荒漠植物為主。克土至湖東地區地域較廣,但以荒漠為主,生存條件并不太好,普氏原羚的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尖木措帶我們去他承租的牧場看普氏原羚。遠遠地,我們看見一個又一個自由奔跑的精靈像離弦的箭,前后肢分別并在一起,后肢用力后蹬,身體躍入空中,著地時用力后撐。這種跳躍式的奔跑使普氏原羚的身體在空中劃出一道波浪起伏,時隱時現。此時已近黃昏,一陣秋風掠過牧場,有鳥兒鳴叫著低飛而過,紫色的雛菊在風中默默綻放。

此時,站在克土的大地上,我想起詩人艾青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在蒙古語中,克土意為寒冷。此處情深是吾鄉。因為一個又一個像尖木措、馬文虎、夏月云等人投身于環湖生態建設,腳下的這片土地多了暖意,少了寒冷。眼前的這些人,也讓我有理由堅信,明天會更美好,未來值得期待。

印刻在湟水源頭的眷戀與深愛

2018年末,因為工作需要,我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進行了一次湟水河源頭的探訪工作。在蘭花湖,在尕海古城,在幸福灘,當我近距離接觸湟水源頭的山川風物,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敢輕易動筆寫下這段行程。我覺得,所有隨意敲打出的文字都是一種輕慢、一種褻瀆。而當我終于能夠梳理與回憶,我發現,一些東西漸漸在我的心里生長,它有著堅硬的外殼、柔軟的內里;它有著獨特的輝光,能夠映照至人心最深處……

1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蘭花湖,那時正是高原最美的季節。那日的陽光,熾烈中帶著青草和野花的芬芳,打在草尖,以及草原上每一間小屋的屋頂。蔚藍高闊的天空,變幻莫測的云朵,牧草豐茂的草原,青稞低垂穗頭的山地,甩尾吃草的牦牛,如珍珠般成群移動的羊只……所有這一切,讓來自被喧囂與沸騰淹沒的城市的我,呼吸不再艱難。

再見蘭花湖,那一天的陽光在季節的冷風中照徹湖面、路基、沙梁,以及更為遙遠的所在。那一刻,陽光似乎有了更多的含義,不止于溫暖或明媚,卻又無法用語言窮盡。

冬日的蘭花湖給人驚艷之感。這片呈現原生樣態的湖泊,幾乎沒有人工的雕琢與斧鑿。當我佇立湖邊,除了耳邊風吹徹的聲音,眼前的湖面靜謐如幽蘭。而湖的名字,據說就因為夏季時這里連片盛開的馬蘭花。

一只白色的飛禽在湖邊孤立,當我們準備拍照時,它立即飛走。

土色,草色,天色,水色……多種純屬自然的色彩在這里盡情鋪陳。豪放,熱烈,大氣,這些詞匯似乎都不足以形容。而更加值得注目的是腳下凍結的波浪。一朵朵,一圈圈,一層層,蕩開來,卻又被凝固。不斷凍結,不斷結晶,最終呈現出晶瑩奪目的效果。臨近岸邊的地方,波浪的形狀更是千奇百怪。或是異峰忽起的突兀,或是圓潤平緩的低調,時高時低,前后錯落,起伏無序,變幻無窮。

湖面下沒有波浪的地方是水草,更奇妙的是凍結的氣泡大小不一,或密集或分散,與水草相映生趣。隨便拍下來,都是絕妙的畫面,怕是世間再頂極的丹青妙手也難描摹。

一條條冰裂紋讓水晶一樣的湖面幾乎危機遍布,加上有的冰面尚有積雪覆蓋,更讓危機加深一層。當我小心翼翼地在冰封的湖面穿行時,望著腳下深不可測的湖底,擔心冰面坍塌的恐懼始終緊緊攫住我,讓我邁出的每一步都膽戰心驚。

斯時,我在當地一位村民的帶領下徒步穿越蘭花湖。心懷驚懼的我只有在望著他的身影、看著他篤定地行走時,才敢戰戰兢兢地邁出下一步。

多么奇怪,這份安全感竟然來自一個謀面不過三個小時的人。

“放心吧,這個季節,走在湖面不會有危險。”他說。他經常一個人在這里走過,他也曾騎著摩托穿過沙海。

他很健談,在冰面前行的時候,他哼起了俄羅斯民歌《三套車》。他的聲音低沉渾厚。隨風送來時高時低,透出一種說不出的蒼涼在蘭花湖上空飄蕩。

他執意要指給我們看一處沙梁的地層灰層,說有一米多厚,極其罕見,見過的人并不多。

那段特殊的地質構造,就在蘭花湖的對岸。在夏季,想到達湖對岸,如果沒有交通工具,很難實現。而此時,我們只需穿過冰封的湖面即可抵達。

而當我終于穿過湖面,沿著湖岸的沙坡向著那段地質帶行走的過程也不容易。沙子打滑,加上一些多刺的灌木,讓向前的每一步依舊難得輕松。當我手腳并用爬上那片沙坡時,那段灰層在我看來并不十分明顯。

“比我上次來的時候有些變化。”喘息未定的他說,并用手撥開沙土讓我看。

我用手機拍下了他仔細查看的身影,一種敬意油然而生。那種執著,那種熱情,那種樸素,也許只有這方山水才能孕育。

2

尚未抵達之前,我已在腦海中無數次勾勒了尕海古城的形象。想象中,這里和我早前所見的許多古城一樣,斷壁與殘垣是必須有的,還應該有一些后加的塑像,應該不失威猛與剛勇;還應該有一些東西,比如旗幟,比如箭鏃……

當車子向著一條隱約的沙土路一直向前,當看到被網圍欄圍起的環湖草場,我的想象仍在不斷拓展,一座古城的形象在腦海中越發清晰可見。

車子終于停下來。同行的工作人員說前面就是目的地時,我頓感茫然——我的想象,再一次欺騙了我。一個簡易的門,由網圍欄鐵絲一類的東西固定著。幾個月后的今天,我幾乎想不起這個門的樣子——因為它實在稱不上門,沒有門的形制。“這是為了防止牛羊進入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我。

一條條壕溝隔出的空間里,全是荒草與黃土。雪色依稀。遠處的羊兒在啃食地皮上發黃的草。近處,及人高的枯草根根勁拔,瞬間將我淹沒。

我走向一個最高處,此處可看出古城的布局明顯呈正方形,規整有序。這是環青海湖古城池的五城之一。

在一座石碑前我停下來,碑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字跡斑駁。

這座古城中發現的灰色的陶片、殘破的銅鏡以及五銖銅錢等文物,都在證明這里曾經的繁盛。兩千多年前,這里曾為羌人集聚之所,空前繁榮。他們以馬代步,他們操練軍兵。彼時,該有鼎沸人聲;而此時,只有風聲呼嘯。

那時,這片草原上不只牧歌飄揚,還有狼煙四起。據說,羌人首領率兵從古城的東、南、北三道門出征,屢屢凱旋。但有一次,將士從西門出去,慘遭全軍覆沒。于是,人們認為西門是個兇門,從此封死。

繁盛與荒蕪交織下的古城,讓歷史的滄海桑田、刀光劍影濃縮于此。有不知名的鳥兒拍打翅膀飛過天際,古城越發寂寥。

除了歲月侵蝕的痕跡,尕海古城還保持著城的形制。沒有現代文明的侵襲,也許這才是最為正確的保存方式——只有歲月的風煙可以會損毀,而不是人為破壞。

我曾經寄希望于我用手機拍攝的圖片,為寫下這些文字時尚有可以憑借的東西。然而有一天,我不慎刪除了手機中所有的圖片資料時,我驚覺,世間有太多的無法依靠,總會有一些東西不知所蹤。許多東西,能夠輕易打敗我們,有時就是我們的自以為是。有些東西,卻是歷久而彌堅。我不能不問:什么是真正可靠的,可依賴的?這種追問,總讓我生出力不從心之感。但我同時堅信,總有那么一些時刻,是動人的。不論凋敝與興盛,每次回想,依舊會讓你有流淚的沖動。

3

這世間,一些人注定要擦肩而過,還有一些人,卻久駐記憶,任時間流逝,歷久彌新。

忘不掉擔任幸福灘村支書多年的夸什才本。六十多歲的夸什才本在村里有著極高的威望,至今村民還習慣性地稱他為夸書記。

夸什才本曾組建了一支馬術隊,先后參加了五次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贏得諸多榮譽。

我問夸什才本如今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夸什才本說,除了把家里照顧好以外,希望馬術隊能重新組建。另外,他還想做一些關于生態保護的工作。

環湖的衛生狀況一直是夸什才本憂心的事情,他想組織一些人做一些撿垃圾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說現在來這里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隨地亂扔垃圾。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湟水源頭環境保護的工作當中。

樸素的心愿,傳遞的是一種大格局、大情懷。

忘不掉托茂人馬有清。今年50歲的馬有清是托勒鄉甘子河村托華村人,現為村醫,擅長關節病和皮膚病的治療。

初中畢業的馬有清十分好學。那一天早上,他在縣城參加了《海晏托茂公旗歷史蹤影》一書的發行會。他曾為這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的調研走訪、搜集資料等工作。他說,關于托茂人記載的不多,只能通過口耳相傳的內容尋找。他經常爬山、跑窩子,只為了尋找一些和本族群有關的內容。我得知,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收藏愛好,藏品多為他在青海湖周邊的拾遺,比如一些古錢幣,比如一些動物風干石化的骸骨。

帶我穿越蘭花湖的正是他。個子不高的他,雖然身影單薄,但步履篤定。

忘不掉那個牧場里的藏族員工。

清晨,在還未完全褪盡的夜色里,他已經開始忙碌。當牧場主找到他時,他已經運了幾趟草,準備再去裝車。

他伸出的手,粗糙,有力。人到中年的他,長筒泥靴和闊檐牛仔帽,以及一身塵灰的工作服,是他的標配。他用并不流暢的漢語向我講述,少年時,他也曾在山間放牧牛羊。如今,他依舊守著牛與羊,在牧場里做著運草、打包、飼喂、打掃等工作。

他從清晨5點開始工作,直到太陽落山才收工。當我給他拍攝采訪照時,每一個動作他都做得一絲不茍,直到后來氣喘吁吁。當他現場抱起幾十斤重的料包只為了給我拍照時,我深覺過意不去,我說:你做做樣子就好。

他笑笑,依舊一絲不茍地全程演示給我。

用不著太多舉例,他們生在這里、長在這里。他們眷戀并深愛的湟水源頭的家園,既是地理屬性上的,也是精神意義上的。此處情深是故鄉。熱愛故土,堅守家園,是鮮明的主題,久唱不衰的詠嘆調。在青海人的母親河——湟水河的源頭,我更為深切地感受到這種仿佛與生俱來的情感,如此深厚,如此綿長……

作者簡介:雪歸,本名楊秀珍,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人,中國作協會員。小說等作品見于《文藝報》《清明》《朔方》《芳草》《青海湖》《延安文學》等多家報刊,入選《作品與爭鳴》等多種選本,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暗蝕》《無腳鳥》《在我之上》《這世界》、散文隨筆集《云端或泥淖》等。有小說作品獲得青海省政府第七屆、第八屆文藝獎和青海省青年文學獎、全國電力文學大賽單篇作品一等獎、海東市首屆河湟文藝獎金獎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国产视频大全|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午夜免费小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婷婷伊人五月|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日本91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99re免费视频| 91伊人国产| 性69交片免费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狠狠干综合|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国产第八页|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天堂成人av| 日日拍夜夜操|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超碰免费91|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亚洲永久色|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无码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2020极品精品国产|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99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丁香六月综合网|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亚洲最新地址| 色天天综合| 日韩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