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研 林宇 吳挺壯 陳暉煜

【摘要】改革開放引領下,我國各項經濟高速運行發展,順應時代需求,會展國際貿易順勢發展。作為國際經濟貿易的一部分,提高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衡量我國對外貿易的程度。伴隨著國際經濟貿易與會展業的融合,各國經濟主體們積極參加,以此作為平臺宣傳推廣企業,并也以此作為進入國際市場的有效途徑。因此,各國都在打造本國特色的會展國際貿易,那些原有的發達品牌會展國際貿易們也把重心轉移到本國之外,推行全球擴張戰略。論文首先介紹了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說明,從宏觀層面提出促進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 會展國際貿易;國際競爭力;第三產業
引言
本文研究了會展國際貿易對我國相關產業和經濟的影響。分析了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的現狀,運用國際競爭力指數進行相關分析,闡明了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的國際地位,并找出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問題,采取相應措施進一步改善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的現狀,為今后會展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可衡量的數據。同時,本文的競爭戰略分析也能更好地促進我國會展服務業國際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發展現狀
(一)進口總量呈下降趨勢
2014年,我國進口的會展國際貿易達5621.3億元,增長15.8%;2015年,進口又增長為6290.3億元,增長8.69%;而2016年,我國會展國際貿易進口 變成了5897.6億元,下降了6.2%;到了2017年,進口額變為5307.9億元,下降9.9%;2018年我國會展貿易進口4970.5億元,下降6.3%;2019年,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的進口額是4890.8億元,同比下降了0.6%。
(二) 出口總量呈上升趨勢
2014年,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的出口額為322.1億元,增長7.6%;2015年出口額增長迅速,達到了2881.9億元,同比增長9.2%;2016年,我國會展國際貿易出口仍然快速增長,達到了3155.7億元,增長9.5%;2017年,我國會展國際貿易出口3378.2億元,增長了7.1%;2018年的出口額是3736.0億元,占中國會展國際貿易總額的15.4%。2019年,我國會展國際貿易出口4333.7億元,增長9.0%。
(三) 會展國際貿易市場結構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
市場結構一般用市場集中度指標來衡量,市場集中度的計算方法是規模最大的前N家企業的銷售額、資產額、產量等數據之和比整個市場X總值。到2019年12月份之前,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陸地區及香港、澳門地區的會展場館總數達到了1299家,會展場館在在東部沿海地區較為集中。
在2019年我國舉辦會展的總體情況上,上海地區舉辦會展數占全國12.10%,廣東占比11.01%,北京占比9.56%,浙江達到了9.45%,而江蘇占到了總數的8.78%,這五個地區分別為全國會展國際貿易發展的前五強地區
隨著亞太、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的加快,國際會展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已從發達國家逐漸轉向發展中國家。由于亞太地區、中東和非洲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會展國際貿易正以較高的復合年增長率快速增長。步入“新常態”的中國更渴望擁有越來越大的自我展示平臺。一系列國際會展的成功舉辦,也為中國會展國際貿易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的會展市場將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過去幾年里,米蘭、漢諾威等國際會展國際貿易巨頭紛紛在中國參加或舉辦新的會展,成績斐然。
可以預見,中國經濟的進一步轉型將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帶來更加巨大的機遇,國際市場和中國市場的雙向需求也將帶動世界會展國際貿易加速“東移”。目前以東部沿海地區為主的中國會展國際貿易市場結構,也將為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制造,中國還將充分利用海外展示平臺,將中國的企業形象輸出海外,國內會展國際貿易將迎來歷史性轉折點。
二、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產生的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
1. 地區發展不平衡
會展國際貿易活動多,但相關品牌知名度和國際水平不高。與西方一些歷史悠久的相比,中國會展國際貿易相融合的活動發展比較緩慢;以北京、上海、南京及一些沿海城市的會展國際貿易能夠舉辦,但發展成大型會展活動的較少。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我國的會展國際貿易市場占有率穩定的增長。
地方政府干預過多,市場作用尚未發揮,經濟效益不顯著。目前,城市會展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會展國際貿易通常由地方政府部門批準,并以行政方式運作。而外貿公司有更多的限制,公司需要大量的精力準備項目申請。這將導致初期活動成本高、鋪張浪費,給企業帶來過大的成本負擔。也有可能被排除在國外展覽之外——這是當地政府對當地企業的保護政策。因為中國是一個直接生產國,而本地相當于一個進口代理人,制造商的直接參與會損害他們的利益,這導致了地方政府的保護。
2. 會展國際貿易未實現全球化
以拉斯維加斯、科隆、法蘭克福、芝加哥等著名會展城市為首的國外著名會展城市經常舉辦會展。但并非所有的會展都能引來許多高品質的買家,買家群體的分流是高頻率舉辦會展所造成的必然結果,這同樣會帶來會展地域的局限性。
還有些時候,有所謂客觀因素的緣故,組織參加會展的國家團體可能會被拒簽。英國《金融時報》就曾報道過類似情況。我們基于現實分析,美、日、韓等消費電子企業巨頭國家在這之中時起主導作用的,而中國的參展企業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制造”要如何與國際消費電子終端業務接軌,已經成為國內企業的一塊心病。
(二) 問題產生的原因
目前,我國會展服務的研究和定位還相當混亂。會展國際貿易的研究有多種視角。一些研究將其作為一種營銷工具來探討參展商或參展公司的營銷問題,一些研究將其作為一種產品來研究會展服務公司的投資問題。其他研究則是將會展服務把會展城市和會展相關產業服務商的營銷問題納入會展國際貿易的研究框架。因此,研究者們經常談論會展國際貿易。但不同的研究都在討論不同類型的問題,研究狀況稍顯雜亂。
三、促進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發展的策略
(一)會展國際貿易應以第三產業為主
隨著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浪潮的到來,服務業全球化已成為大勢所趨。要牢牢抓住發展機遇,加快國際會展國際貿易和服務業的融合,包括金融、物流、商業、信息開發、促進國際貿易出口中存在的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金融、文化創意、軟件、動畫、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大增加會展國際貿易的出口額,這對我國的國際會展國際貿易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培育出會展國際貿易的示范企業,建立國際國際貿易重點企業對接體系[17]。
(二) 國家制度體系的完善
健康良好的國際政策環境的創造和與國際接軌的對外經濟貿易政策促進體系的建設完善,在出口信用保險、海外市場開發、研發、信用評估、教育培訓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同時,積極給予外商投資優惠,引導重點企業政策向重點產業政策轉變。為了協調發展,促進會展國際貿易的蓬勃發展,在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結合會展國際貿易的特殊性和需求,完善相關法律保護。在德國等先進會展服務國家,從知識產權和商標的實際層面實施品牌保護措施都十分完善,以防止被模仿。在中國,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會展。如果沒有相關的法律約束來統一會展服務市場,總會出現同一類型的雷同展覽,這將影響多方利益。
(三) 注重培養專業人才
營造國際化人才環境。堅持招商引智,吸引人才,吸引學校。樹立國際化人才工作理念,搭建國際化人才提升平臺。建立海內外、行業協會是舉辦會展經濟的主力軍。通過加強組織手段和機制建設,促進標準化會展業健康發展,依托會展載體提供一系列服務、技術、協同配套服務。每一個行業的出現,都必須有人才和技術的支撐和支撐,必須有專業人士的理論技術的支撐和支撐,才能使會展國際貿易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會展服務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培養一批懂國際公約、有豐富操作經驗、精通外語的復合型會展服務人才,可以加速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的主動權,從而能更好地應對國際競爭的挑戰。
(四)建立全球化會展國際貿易戰略
中國會展國際貿易是中國經貿活動和國際交流促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會展國際貿易展的廣泛舉辦頻率和地域范圍,會展經濟價值從2011年的3016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6400億元。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會展國際貿易需要進一步增強在市場化資源配置方面的能力,加快聯動國內外雙投資平臺的步伐,要實時關注國內外的優秀項目及企業。國際上的優秀會展項目和資源要毫不猶豫地引進并從中吸取經驗,國內會展企業要為未來成長為國際性的大舞臺付出十分的努力,積極發揮資本與產業的協同作用,促進被投資企業延伸向價值鏈的高端,從而使中國的會展國際貿易水平加速提高。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會展國際貿易在國際的市場占有率不足,顯示性競爭指數處于劣勢,與其他發達國家之間還有較大差距,并且存在國際競爭水平較低并未實現全球化、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最后本文從宏觀層面提出了促進我國會展國際貿易發展的實用性建議。
參考文獻:
[1]俞華.試論會展學學科體系的構成[J].中國會展,2018(18):30-31.
[2]朱鑫龍. 基于服務原理的國際會展營銷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3]盛雨.提升服務 加大投入——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世文[J].中國會展,2016(17):36.
[4]庫瑞.關于我國會展產業發展模式的選擇與實施[J].理論導刊,2008(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