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仙姬
幼兒園健康領域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而小班教師與幼兒理想的師幼關系應該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雙向互動的新型師幼關系,即師幼互動關系。
通過《與小班幼兒開展良好的師幼互動》課題的研究和學習使我深有體會,尤其對我們小班幼兒來說更為重要,我們只有與幼兒互相交流,在情感、認識上達成一致,建立朋友關系,同幼兒及時溝通,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通過長期的幼教工作,我總結出以下一些經驗:
一、充分發揮晨間談話的功效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集體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功效,以主人翁的態度給每個幼兒細心的照料,耐心的說教,讓孩子覺得老師很愛他,就象他們的媽媽,這樣不知不覺地消除孩子的陌生感。老師也會從與孩子們的交談中了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們經過一周的的晨間談話訓練,已逐漸盼望著與老師在晨間交流了。晨間談話可以滲透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如何穿衣服,給孩子講解不亂扔紙屑的好處,讓孩子們養成飯前便后勤洗手的習慣,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肯動腦筋,大膽講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有了進步。老師和家長的心里都高興極了!
二、以身作則,創設和諧氣氛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們區域活動時,我發現我班的浩浩用命令的口氣對小朋友講話。如:巫明翰給我拿鉛筆來,肖柔汐給我玩具等等,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分析了各種原因。1、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替別的幼兒著想,幼兒的行為動機初始一般都是“為我”而不是“為他”。3到4歲的幼兒是自我保護意識產生的階段,自我意識產生之后,幼兒更多的注意“我的觀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這一時期“自我中心”占了上風,所以3到4歲的孩子都是從自我出發來進行選擇和活動的,他們往往不去考慮別人。2、幼兒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間進行語言交流,往往認為自己不必客氣,常常有意無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氣說話,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3、情緒的好壞也能影響孩子說話的口氣,幼兒行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緒的影響。為了改掉幼兒用命令式的口氣說話的不良習慣,培養他們互相團結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級更注意從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氣對幼兒講話,創造處一種民主、禮貌、和諧的氣氛。并且對幼兒給予更多的關懷、愛護,其次要耐心細致地給幼兒講道理,讓他們懂得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請別人幫助應該有禮貌別人才樂意幫助你,說話像下命令、別人會討厭你,不愿幫助你。我們還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引導孩子想到他人、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然后,要在一日活動中我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隨時糾正幼兒命令式的講話。如果發現幼兒是在情緒不好時命令別人,老師就告訴他:“心里有什么不高興的事就告訴老師,用命式的口氣講話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把情緒帶給別人。”
平時,我們還盡可能地蹲下來同幼兒講話,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同教師的身高反差較大,所以蹲下來同幼兒講話,會給幼兒一種親切感,從而就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其次是小班的幼兒年齡小,似懂非懂,因此,我們必須以希望、說教的方式來與他們溝通。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創設主動與幼兒溝通的時機。
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引導,我班的浩浩小朋友逐漸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氣講話的不良習慣,還學會了更多的禮貌用語。
三 、注意觀察,個別引導
我非常高興我班的張官倩小朋友特別聽話,學本領非常認真,也不跟別的小朋友胡鬧。就是有一點,平時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總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玩。
我知道這個孩子不善交往,必定會為她的將來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我決定給她改掉這個壞毛病。我首先鼓勵別的小朋友主動和她玩。問她:別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興嗎?那你去跟別的小朋友玩,他們會怎樣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也主動的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過了一段時間倩倩小朋友開朗多了,也愛說愛笑了,還交了好幾個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興,家長對她的改變也很高興。
四、關愛每一位幼兒,有效進行溝通
對從有大人包辦代替的家庭中剛入園的幼兒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教師的愛。以前我班一位小朋友膽子很小。聽他媽媽說長這么大,從來沒離開過家庭。在一次體育活動中學小兔跳,他站在場地上不動,我看出了他的心事,就扶好了他的手跳 ,并不斷鼓勵他,要勇敢,你能行,孩子覺得老師給了他一種安全感,只要你稍微牽一下他的手,他就會覺得有了保護傘了,什么都不怕了。其次,幼兒具有一種對于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關注,要求被贊揚和被認可。小班幼兒畫了一個圓形,他就會說:“老師我畫了一個太陽,老師我畫了一塊大餅,老師我畫了一個皮球。”這時,教師必須認可幼兒的作品,鼓勵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你們畫的真好,要是畫上太陽光就更好了,你的皮球上畫上花紋就更好了。”反之,如果老師看也不看,或者直接否定,就得不到溝通的機會,更無法了解幼兒內心真實的想法。因此,愛和認可可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還要繼續努力,進一步做好同幼兒之間的溝通工作,才能更公正、更客觀地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建立彼此互相信任、尊重的情感。為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