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富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在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貴州省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具有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基礎和優勢。特別是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有利于貴州發展困難的邊界地區獲得資金,完成資本原始積累,不斷擴充自身建設資金、運轉資金、消費資金,同時還符合總書記提出的“兩山”發展理論,能夠加快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關鍵詞】鄉村振興 ?路徑 ?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
桐梓縣位于黔北,比鄰重慶市,與重慶相比擁有氣候生態等獨特優勢,面向重慶發展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對桐梓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有A級旅游景區9個,鄉村旅游點32個,賓館酒店89家,鄉村旅館1651家,客房數3.8萬間,床位數7.56萬張,直接從業人員1.875萬人,間接從業人員達11.3萬人。
一、桐梓縣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發展路徑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建設方面
一是以政府為主的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環境建設滯后。二是各鄉村旅游點缺乏游客接待中心、休閑廣場、游覽步道、旅游廁所、生態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娛樂活動項目少,休閑空間小,留不住游客或接待不了高消費群體游客。
(二)宣傳推薦方面
一是對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鄉村旅游規劃滯后,隨意建房改房現象較明顯,特色不鮮明,產業附加值低。二是純粹是村民的轉變為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的投資主體不愿主動宣傳,僅僅被動地依靠政府、游客、媒體的宣傳推廣,并且對于當前能過自發開展宣傳的各類自媒體利用極少。
(三)管理服務方面
一是我縣鄉村旅游分布面廣、體量大。缺乏利用大數據手段對鄉村旅游景區景點、旅游交通、住宿、餐飲等定點監測和動態監測的體系,“一站式”旅游服務也未建立,管理服務的效率低。二是村民長期以來形成了農業生產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做法,與市場經濟下的鄉村旅游游客要求的標準管理與標準服務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經營業主及接待人員大多數都是小學文化水平,在飲食和衛生方面需要花大力氣進行加強,才能達到外形避暑型鄉村旅游的服務要求。
二、桐梓縣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發展路徑的對策與選擇
?(一)以政府為主導進行科學的管理規劃
在外向避暑性鄉村旅游的管理上,不斷探索政府服務于鄉村旅游公司、服務于農民鄉村旅游協會、服務于旅行社等多種方式,由政府開展主導規劃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優化發展環境,讓鄉村旅游公司專注于經營管理和商業運作,避免鄉村旅游從業的村民直接與錢打交道;讓農民鄉村旅游協會專注于組織村民加工生產當地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旅游工藝品的制作,并利用自身的住宅提供農家餐飲和住宿等;讓旅行社專注于開拓市場,組織客源。政府不斷發揮好鄉村旅游公司、農民鄉村旅游協會、旅行社的各個鄉村旅游組成部分的所長,并引導好利益的合理分配,就可以有效避免村民一擁而上式地發展使鄉村旅游過度商業化,破壞了當地文化的真實性。
(二)把握游客旅游動機
分析、判定外地游客來黔開展鄉村旅游的動機和需求,從而開展有的放矢的服務,不斷增大貴州鄉村旅游對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從而獲取長期性的經濟效益。不能盲目地拆除舊屋建黔北民居或鄉村旅館,摧毀樹林造民居,破壞貴州山水對外地游客吸引力最大的“鄉愁”。
(三)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業發展依托的資源均分布于農村,以貴州獨特的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風貌、民俗文化等為主要內容,是融合鄉村風光和氣候優勢為一體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業必須要考慮可持續經營,當地政府必須不斷挖掘本土本方的獨特魅力風情,用文化來吸引人。還要加強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強化監督與管理,不斷提高鄉村旅游業的接待質量和服務水平來提高鄉村旅游業的綜合接待能力。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積極解決發展中的環境保護、道路建設等問題,增強村民保護當地生態的意識,不斷發掘促進形成獨具特點的旅游點,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充分利用“三基金一銀行”土地流轉政策,整合各種支農、惠農資金與扶貧資金,建設基礎設施。應組織落實發展鄉村旅游專項經費,用于重點項目扶持、宣傳促銷、人才培訓、表彰獎勵等。
(五)加強旅游商品開發
旅游商品開發是外向避暑型旅游業的組成部分之一,旅游商品大多數情況表現為以農業產品簡單加工的手工藝品和未經加工的土特產品,由村民為生產主體,所以,大力發展這類旅游商品,能夠促進鄉鎮小企業的發展,使之與發展鄉村旅游業快速融合,相互促進。但村民對鄉村旅游業的認識還不高,環境保護意識也不夠,早年很多大樹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后,樹林還未成形,發展外向避暑型鄉村旅游需要通過廣泛宣傳,提高村民認識,保護還未遭到破壞的鄉村旅游資源,并在此基礎之上,有計劃、有目的地恢復傳統、古老的農耕生產方式,促使發揮出鄉村旅游魅力。
(六)注重旅游宣傳促銷
單靠群眾自發旅游宣傳工作,不增加宣傳投入,溝通各種宣傳渠道,鄉村旅游發展一定是一個由低端到高端、有簡陋到精致的漸進發展過程。要根據實際情況編制旅游地圖,并在進入貴州境內關鍵地段樹立旅游一條線廣告牌;參加省內外旅游交易會,多邀請在外鄉友、各方人士來貴州考察旅游,舉辦一些具有紅色文化、綠色發展、鄉村振興、鄉愁及西部國情教育等特色研討會,以這些形式來開展宣傳促銷,以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黃潔,從“鄉土情結”角度談鄉村旅游開發,《思想戰線》,2003,05,24-26
2、左曉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新出路一一社會學的分析思路及解決方案,《廣東社會科學》,2010,05,165-170
3、于天,遵義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5,146-147
4、郭華、甘巧林,鄉村旅游社區居民社會排斥的多維度感知—江西婺源李坑村案例的質化研究,《旅游學刊》,2011,08,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