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世界性難題。2001年12月14日,阜新被國家確定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如何走出生存發展的困境,破解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難題,是阜新人民面臨的巨大挑戰,瑪瑙產業的逐步興起,改變了阜新以煤電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為阜新市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的形成提供支撐。
【關鍵詞】資源枯竭型城市;瑪瑙資源
一、阜新市瑪瑙產業四大優勢
阜新是我國瑪瑙資源的主要產地,瑪瑙資源極為豐富,已探明的遠景瑪瑙資源量在200-500萬噸左右,占全國總儲量的50%(2004年9月,第十二屆國際礦山測量大會宣布)。阜新地區東、西、北線礦脈均儲存著大量的瑪瑙資源,2004年5月,在阜蒙縣七家子鄉寶珠營子村山上出土長 5.4米,寬 4.5米,高 2.3米,重達66噸的世界上最大的瑪瑙原石“瑪瑙王”,2009年被收錄到世界吉尼斯紀錄。
(一)阜新地域交通優越,為遼西蒙東地區的重要節點城市。
阜新距離錦州港160公里、距離盤錦港170公里、距離營口港240公里,現有高速公路5條,即阜新至錦州、沈陽至彰武、阜新至鐵嶺、阜新至朝陽、阜新至盤錦。京沈客運專線貫穿阜新到沈陽僅需45分鐘,2020年末京沈客運專線河北段通車后阜新到北京僅需150分鐘。
(二)文化人才優勢
阜新作為華夏玉文化的發源地,在歷史上擁有特殊的地位。阜新因出土了“世界第一玉”和“華夏第一龍”而被國內外考古界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1974年,阜新瑪瑙雕刻作品《水簾洞》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錄。阜新市瑪瑙文化近些年得到深入挖掘,以瑪瑙為題材創作的歌曲《我心中的瑪瑙城》廣為傳唱,創作的現代京劇、評劇《血膽瑪瑙》在全國演出。另外,阜新瑪瑙產業的發展得益于各類瑪瑙人才的支撐。阜新瑪瑙行業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人、中國玉雕大師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3人、省級以上玉雕師158人、中級及以上專業人才300余人、經培訓上崗人員近3000人。阜新瑪瑙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大賽中每年獲得獎項多達300余件,并有9件作品問鼎中國玉雕最高獎項“天工獎”金獎。
(三)市場品牌優勢
阜新地區有瑪瑙各類加工業戶5500余家,已在市工商局登記注冊的瑪瑙商戶達到1920家,其中包括企業公司98家,從業人員達5萬余人,據行業不完全統計,2019年阜新瑪瑙銷售額達到14億元?,旇嚓P產品銷售額約占全國50%,利稅約3000萬元。多年來,通過政府投入,政策引導,吸引民間資本等措施,先后規劃建設了阜新十家子瑪瑙集群工業園、十家子瑪瑙城、市區瑪瑙寶石城、高新區瑪瑙精品加工基地等基礎設施項目?,旇Мa業基礎設施用地已達2300畝,總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累計投資達6億元。已形成“一區兩地”的產業發展格局即:阜蒙縣十家子瑪瑙產業集聚區、太平區瑪瑙產品展銷基地、細河區瑪瑙文化藝術品創作生產傳承基地。
(四)開放合作優勢
近年來,阜新市加強與中寶協、中工美、省寶協等國家級、省級協會的交流合作,每年舉辦“紅瑪瑙杯”“玉玦杯”雕刻大賽,吸引全國各地玉雕人才參賽。特別是美國、南非、伊朗、巴西、烏拉圭等國行業專家應邀到阜新開展合作交流,提升了阜新市“瑪瑙之都”的世界影響力。在請進來的同時,阜新市瑪瑙協會與國內多個城市的行業協會建立合作交流機制,帶領從業人員走出去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和發展模式。阜新市雕刻大師在上海、北京、廣州、東海、沈陽等地成立瑪瑙銷售公司,阜新瑪瑙銷售網絡遍布全國。通過這些銷售網絡,阜新市生產的瑪瑙旅游紀念品遠銷美國、英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阜新瑪瑙已成為阜新走向全國和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為了培養瑪瑙產業專業技術人才,阜新市鼓勵校企合作。多年來,與遼工大及省內外多家職業??茖W校合作辦學,開設瑪瑙設計雕刻專業,常年培養瑪瑙雕刻人才,每年培養的畢業生直接與企業對接上崗,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二、阜新瑪瑙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為加快阜新市瑪瑙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發揮“中國瑪瑙之都”“世界瑪瑙之都”品牌優勢,把瑪瑙產業做優、做特、做強,積極推進瑪瑙產業形成體系完整、結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格局。逐步將阜新市建設成為全國瑪瑙的加工中心、集散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設計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瑪瑙之都”。
(一)建設全國瑪瑙加工中心
依托阜新瑪瑙加工基地、人才、技藝、原料產地等優勢,通過人才隊伍培養、技術創新、配套制品研發,不斷增加新品種,進一步擴大瑪瑙的應用領域,打造瑪瑙在工藝品、飾品、旅游紀念品、體育用品、保健品、裝修材料和工業用品等七大類較為完整的瑪瑙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阜新瑪瑙產品的行業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二)建設全國瑪瑙集散中心
依托阜新瑪瑙資源、地域、市場優勢,提升十家子瑪瑙產業基地加工能力,借鑒國內外產業園區建設經驗,結合阜新市實際情況,打造阜新瑪瑙產業園區,建成全國最大的瑪瑙產業集散地。逐步構建集技術研發、檢測鑒定、精品展示銷售、原石交易、倉儲物流、文化交流等為一體的生態化、園林化、現代化產業園區。在全市形成城鄉互補、園區基地互動的瑪瑙產業發展格局。
(三)建設全國瑪瑙文化中心
依托阜新瑪瑙文化、品牌優勢,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積極吸納現代文化,借助“兩館一心”(博物館、規劃館、市民活動中心)建設項目,規劃建設阜新瑪瑙博物館、瑪瑙展示館,打造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文化交流、會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瑪瑙場館。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弘揚中華瑪瑙文化,深入挖掘阜新瑪瑙文化內涵,提升阜新瑪瑙產品質量和文化底蘊,提高阜新瑪瑙知名度,塑造“瑪瑙之都”城市文化形象。
(四)建設全國瑪瑙信息中心
依托阜新瑪瑙資源、人才、對外開放合作的優勢,完善瑪瑙產業合作和業務對接平臺,組建瑪瑙研發和信息處理機構,研究瑪瑙產業發展的戰略和策略走方;及時掌握發布國內外市場信息,為瑪瑙生產業戶提供展賽、咨詢等信息服務;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寬阜新瑪瑙銷售渠道,規范統一線上銷售途徑,引導瑪瑙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