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目的:觀察異丙酚復合氯胺酮在小兒全身麻醉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選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4月份來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術患兒13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患兒68例,對照組使用氯胺酮麻醉,研究組使用異丙酚復合氯胺酮麻醉。結果:兩組患兒均出現輕度的循環呼吸抑制,研究組患兒相對于對照組患兒手術麻醉過程更加平穩舒適,未出現嘔吐及惡心等不適癥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異丙酚復合氯胺酮能夠起到較強的鎮靜效果,幫助患兒快速消除掉體內存在的腫塊,不會蓄積于體內,毒性小,使用后促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有效的抑制了交感神經活性及減壓反射,能夠確保在手術后迅速蘇醒,是一種理想型的小兒全麻藥劑。
關鍵詞:異丙酚;氯胺酮;小兒;全身麻醉
【中圖分類號】 R246.4?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氯胺酮作為小兒麻醉手術中最常使用的藥物,單獨使用氯胺酮對小兒進行麻醉并不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在術后患兒清醒需要較長的時間,并且容易出現呼吸道分泌物量增加,患兒騷動及惡心嘔吐等一系列副作用。為了能夠研制出一種有效的小兒全身麻醉藥物,將異丙酚復合氯胺酮應用到小兒全身麻醉臨床中,通過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異丙酚復合氯胺酮的臨床使用價值。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主要選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4月份來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術患兒13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患兒68例。其中,對照組男36例,女32例,年齡2~9歲,平均年齡(4.5±2.2)歲,使用氯胺酮麻醉。研究組男42例,女26例,年齡1.5~10歲,平均年齡(4.2±3.2)歲,使用異丙酚復合氯胺酮麻醉。2組患兒在性別和年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無手術禁忌癥;②無麻醉藥物過敏史。
1.2? 方法
1.2.1對照組
使用氯胺酮麻醉,注射5mg/kg的氯胺酮和0.1~0.15mg/kg的靜滴安定來麻醉患兒。
1.2.2研究組
使用異丙酚復合氯胺酮麻醉,術前6h禁食,監測患兒的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為患兒注射1.5mg/kg的魯米那納和0.01mg/kg的阿托品。在注射完5mg/kg的氯胺酮之后,在注射30mg的氯胺酮、200mg的異丙酚和5%的葡萄糖液,以此來達到麻醉患兒的目的[1]。
觀察兩組患兒在麻醉后不同時段的呼吸、麻醉效果、麻醉藥物使用劑量、舒適度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1.3? 觀察指標
觀察SP02、RR、SBP和HR在用藥前、5min、10min、20min、30min、60min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統計處理,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兒均出現輕度的循環呼吸抑制,研究組患兒相對于對照組患兒手術麻醉過程更加平穩舒適,未出現嘔吐及惡心等不適癥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將氯胺酮靜脈麻醉應用到小兒手術中,能夠起到確切的小兒麻醉效果,有助于解決患兒鎮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在體內蓄積的時間較長,使患兒的心血管興奮受到抑制,并且還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給臨床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異丙酚復合氯胺酮在患兒全麻手術中運用,要求患兒面罩吸氧,需要保留自主呼吸,雖然在全麻手術過程中沒有發現有患兒出現呼吸抑制的情況,但是仍然不可輕視,應提高警惕。在手術時,需要隨著手術刺激的增強,而增加麻藥的滴速,加大對無呼吸道梗阻現象的關注,為了確保患兒呼吸的順暢性,應對頭部位置不斷進行調整,將下頜面罩托起,以輔助患兒呼吸。當發現呼吸循環及麻醉較深時,應暫停給藥,以保證患兒的安全。異丙酚復合氯胺酮作為一項新型的小兒麻醉類藥物,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能夠起到較強的鎮靜效果,幫助患兒快速消除掉體內存在的腫塊,不會蓄積于體內,毒性小,使用后促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有效的抑制了交感神經活性及減壓反射的出現,雖然會引起血壓下降,但是不會導致心率增快。將異丙酚運用到小兒全身麻醉中,能夠確保在手術后迅速蘇醒,是一種理想型的小兒全麻藥劑[2]。
參考文獻:
[1]劉亮. 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農村衛生,2016,(18):13.
[2]高超. 觀察氯胺酮異丙酚復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兒手術麻醉的臨床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