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華
摘要:目的:分析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護理。方法: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及有關資料,總結適宜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中醫護理方法,將其應用到臨床護理中,觀察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中醫護理方法主要包含足浴護理、耳穴埋籽護理、穴位注射護理、情志護理、熱敷護理以及施膳護理。結論:中醫護理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情緒狀態,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其痛苦體驗,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 R248?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前言:作為臨床婦科的常見病之一,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具有病情頑固、遷延難愈、反復發作等特征。這些特征對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治療,急性癥狀將進展為慢性癥狀,增加治療難度。本文將中醫護理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中醫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病因
1.1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認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發病機制為:女性產后胞門未閉,蟲毒或風濕濕熱侵入胞門,與其氣血發生搏結,二者于患者胞宮內反復進退,損耗女性氣血,進而引發寒濕凝滯、氣血瘀滯等后遺癥。
1.2現代醫學理論
現代醫學理論則認為,女性受到經期衛生狀況不佳、產后感染或子宮手術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致病菌侵入女性下生殖道,引發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臨床研究表明,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致病菌以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為主。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護理
2.1中醫足浴護理
人體足掌處的穴位足有三百之多。將苦參、黃芪、太子參(根據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中醫分型選擇適宜藥材)以水煎煮,取中藥汁泡腳。足浴護理過程中,藥汁中的有效成分可對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足底反射區、穴位產生明顯刺激作用,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通暢氣血[1];清熱排濕,調節患者的內分泌。此外,還可結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中醫證型,取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進行按摩。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宜。
2.2中醫情志護理
《素問》中提到: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情緒波動會加劇自身機體器官的損傷,引發病情的惡化。臨床經驗表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問題。若患者的心理問題未得到及時關注與處理,可能會出現自殺行為。對此,應給予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良好的情志護理:多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當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向護理人員傾訴自身的苦惱和憤懣時,護理人員應積極傾聽。中醫情志護理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幾種:①五志相勝法。若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存在明顯焦慮癥狀,則護理人員可通過五志相勝法中的怒勝思形式,緩解患者的思慮過度狀況。②陶冶法。護理人員可通過在病房內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為患者提供藝術作品欣賞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其心理狀態。例如,護理人員可利用收音機或手機播放古箏曲《漁歌唱晚》、《春江花月夜》等樂曲,促進患者保持愉悅心態,進而獲得良好雨后。③移情法。通過交談了解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興趣偏好,參照交談結果為患者提供適宜的移情護理方案。例如,若患者對運動感興趣,則護理人員可按照運動量逐漸遞增的方式,指導患者開展散步、太極拳、廣場舞等運動,在運動中調節心情,舒緩情緒[2]。
2.3中藥熱敷護理
選取具有強肝護腎、清熱排濕、活血祛瘀功效的中藥材研制成粉末狀,加入適量蜂蜜調為糊狀。女性患者取平臥位,取四層無菌紗布,將糊狀中藥材均勻涂抹于紗布表面,敷貼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下腹處。以溫度在40-60℃的熱水袋置于無菌紗布上方。按照每日一次的頻率,持續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提供中藥熱敷護理,以此減輕患者的痛苦體驗。
2.4穴位注射護理
穴位注射法緩解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病癥的作用機理在于:充分運用針刺的機械刺激作用及藥物的藥理作用,激活女性患者的各個經絡穴位,改善患者盆腔血液循環,實現治療目的。在臨床穴位注射護理中,可選用適宜的中藥提取液,取患者雙側子宮穴位、足三里穴位等,行穴位注射。
2.5施膳護理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膳食護理需根據患者的中醫證型來完成。若患者為肝腎不足,則應指導患者將枸杞子、板栗等具有補肝養腎功效的食物作為主食;若患者為濕熱蘊結,則應指導患者多食用芹菜、山藥等具有清熱利濕功效的食物,自內向外,逐步改善女性患者的機體內環境;若患者為氣滯血瘀,則可告知患者增加藕片、海帶等具有活血清淤效果食物的攝入量,并告知患者避免使用辛辣、生冷的食物,如火鍋、剁椒魚頭、冰淇淋等。
2.6耳穴埋籽護理
作為五官九竅之一,耳穴與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病理之間存在一定聯系。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可以王不留行籽貼壓于患者的耳穴處,持續貼壓15-30分鐘,以刺激患者的穴位,去除病灶,通暢血脈,減輕患者的痛苦體驗。
結論: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在影響女性患者正常生活的同時,還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為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醫院可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廣泛推行中醫護理,運用情志護理、足浴護理等方法改善患者的機體內環境,從根本上解決女性患者的氣血瘀滯、肝腎不足等問題,有效提升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荊文華,郭秀君.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中醫護理的研究進展[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1):830-833.
[2]謝鋰岑,王永宏.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中醫研究進展[J]. 中醫藥導報,2013,19(0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