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要:目的:闡述多發傷中腹部外傷的急診救治方法,觀察救治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腹部外傷患者54例作為樣本。患者均接受急診救治。觀察救治效果。結果:54例患者搶救成功率96.3%、死亡率3.7%、并發癥發生幾率9.26%、患者家屬治療滿意度94.44%。結論:多發傷中腹部外傷患者,應于傷后盡快來院搶救。院方應在明確患者病情的基礎上,立即采取措施救治,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關鍵詞:多發傷;腹部外傷;急診
【中圖分類號】 R605?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前言:腹部外傷屬于多發傷的一種,患者均伴隨多器官及組織損傷,如不及時搶救,容易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本文于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腹部外傷患者中,隨機選取54例作為樣本,闡述了急診救治的方法,并對急診救治的效果進行了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腹部外傷患者中,隨機選取54例作為樣本,患者臨床資料如下:性別:男30例,女24例。年齡(22--65)歲,平均(36.39±4.72)歲。致傷原因:車禍傷18例、刀刺傷15例、高處墜落傷10例、重物砸傷10例、其他1例。損傷類型:閉合性損傷33例、開放性損傷21例。合并內臟損傷:合并腎損傷23例、合并脾破裂10例、合并結腸或小腸損傷14例、其他7例。
1.2 納入標準
符合以下標準中,可納入本組研究范圍:(1)患者均為腹部外傷。(2)受傷至入院時間在5h之內。(3)患者均需接受急診治療。(4)家屬知情同意。
1.3 方法
54例患者均采用以下方法救治:(1)入院時:為患者開辟綠色通路,為搶救爭取時間。詳細詢問患者的致傷原因,了解患者年齡及合并疾病情況等基本信息。(2)治療前:進入搶救室后,立即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積極進行抗休克及止血治療;給予患者吸氧,減輕呼吸困難等癥狀;落實相關檢查,明確患者臟器損傷情況。(3)治療中:根據患者腹部外傷及合并臟器損傷情況,采用不同方法治療。合并脾臟破損者,需將脾臟切除或修補;合并小腸或結腸損傷者,需立即修復損傷部位,并造瘺;清除腹膜腫塊;止血,如有必要,應快速為患者輸血;合并胃損傷者,需于修補前,行胃腸減壓,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1.4 觀察指標
觀察54例患者的搶救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54例患者家屬的治療滿意度,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3項指標。
1.5 治療滿意度判定方法
采用“腹部外傷患者家屬急診救治滿意度調查問卷”判定。問卷共10分。滿意:≥8分。一般:4--7分。不滿意:≤4分。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處理數據。計數采用(%)方法表示。
2 結果
2.1 54例患者的搶救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54例患者的搶救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出:54例患者搶救成功率96.3%、死亡率3.7%、并發癥發生幾率9.26%。2例死亡患者中,1例死亡原因為多器官衰竭,另一例為腦干損傷。
2.2 54例患者家屬的治療滿意度
54例患者家屬的治療滿意度見表2:
通過表2可以看出,54例患者家屬中,對治療滿意者共31例,治療滿意度一般者,共20例,僅3例對治療不滿意,治療滿意度94.44%。
3 討論
腹部外傷患者,多合并腎臟及胃部等器官損傷[1]。傷后立即來院搶救,能夠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急診救治過程中,救治效率以及救治方案等,均屬于影響搶救效果的關鍵因素[2]。為患者開辟綠色通路,能夠有效為之爭取搶救時間,對于搶救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建立靜脈通路、給氧等,能夠有效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避免患者死亡。術前落實常規檢查,可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對于治療成功率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本文研究發現,采用上述方法搶救后,54例患者搶救成功率96.3%、死亡率3.7%、并發癥發生幾率9.26%、患者家屬治療滿意度94.44%。可見,患者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幾率均較低。患者家屬中,多數均對治療較為滿意。
為進一步提高治療的安全性,救治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1)病情監測:應在靜脈通路建立后,嚴密監測患者血壓、脈搏及心率等體征。當患者心音減弱、靜脈壓升高時,應首先考慮為循環障礙,需立即采取措施處理。(2)氣管插管:腹部外傷患者,給氧方式應以氣管插管為主。成人插管位置應位于隆突上方1--2cm。如患者為兒童,則需根據其年齡及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人工通氣方案。插管后,需將導管妥善固定,避免對口腔黏膜造成損傷。(3)靜脈通路:腹部外傷手術患者,輸液量通常較大。醫護人員需在患者入院時,立即為其建立靜脈通路,給予其各類藥物治療。需注意的是,如患者合并顱腦外傷,應控制好低滲液的輸入量,以避免導致腦水腫惡化,致使治療風險增加。(4)營養支持:可采用插胃管的方法,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導管需放置在空腸內。置管完成后,應將導管固定,避免擠壓及滑脫等問題發生。營養液輸注完畢后,可采用溫開水沖洗導管,避免營養液聚集在管壁位置,引發導管堵塞。(5)傷口出血:傷口出血為腹部外傷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的一種,對患者的預后不利。對此,可采用加壓包扎法等方法進行止血,為患者預后的改善提供保證。本組54例患者中,共5例發生了并發癥,其中3例為傷口出血,2例為感染。經處理后,并發癥消失,未對疾病的治療效果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多發傷中腹部外傷患者,應于傷后盡快來院搶救。院方應在明確患者病情的基礎上,立即采取措施救治,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參考文獻:
[1]何鵬飛. 多發傷中腹部外傷82例急診救治的有效性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02):403-404.
[2]薛彬. 院前救治策略在以腹部外傷為主多發傷中的應用[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2,27(0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