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隊,山東日照 276800)
民宿行業是一種基于鄉村旅游需求產生的商業形式,在鄉村旅游和民宿行業大力發展的形勢下,民宿行業已經成為發展的新業態。伴隨著這種新業態的發展,民宿行業的消防安全問題也凸現出來,一些民宿火災事故接踵出現,如2014年1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突發火災,起火原因是“如意客棧”經營者因取暖不當引燃可燃物,火燒連營。建筑物過火面積6.57 ha,燒損、拆除房屋59 980 m2,直接損失8 983.93萬元,無人員傷亡;2014年10月8日,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一客棧發生1死1傷的嚴重火災;2017 年 4 月 27 日,云南省麗江古城兩客棧及一餐廳被燒毀等等。由此可見,在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消防安全成為民宿行業的“短板”,這為民宿行業的消防安全管理帶來極大挑戰。
“民宿”一詞源于國外,一般是指利用自用房屋的空閑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等活動,為外出旅游或者遠行的旅客提供個性化住宿場所。目前關于民宿的概念和劃分標準尚且沒有統一的說法,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對民宿管理范圍提出了一些新的劃定,且偏重于鄉村民宿的發展,而對于城市民宿則更沒有明確的說法和界定。當前民宿行業發展呈現出如下幾個新業態特點。
當前國內民宿市場正屬于一個爆發增長階段。相關部門統計結果顯示,到目前,國內有230多萬家專職從事民宿經營的單位,有110多萬相關的從業人員。僅2015年,在民宿行業市場領域,就有200多億元經濟流通。而國內經濟學者預測,2020年,國內民宿行業預計可達到360億元的經濟流通量。在當下持續發展的國內旅游業和旅游住宿需求大增的現實情況下,尤其是“共享發展”和“共享經濟”理念的積極倡導,可以預見,未來民宿行業必然成為拉動旅游經濟的一個重要引擎,為游客提供精品化住宿服務的新業態。
國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持續走高,必然帶來消費者對更為優質、更精品化消費服務的顯著追求。就旅游消費者來說,也越來越需要民宿服務的高度精品化。但國內多數地方民宿經營管理和服務比較粗放,在旅游住宿服務消費精品化發展大趨勢之下,相當多的民宿經營單位必然面臨很大壓力,其中,消防安全管理問題,就成為民宿行業新業態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民宿行業新業態發展中,其面臨的主要消防安全問題較多。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速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提出,大力發展特色民宿、短租公寓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國家層面鼓勵發展民宿,但從法律層面目前還沒有監管的相關規定。從國內現有民宿使用情況來看,鄉村民宿建筑基本使用的是村民的自建住宅,或者是利用閑置宅基地進行建設。根據《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第四十一條有“住宅室內裝飾裝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災和非人員密集場所的臨時性建筑的建設活動,不適用本規定”的相關規定,即在現行消防法律規定中,對使用村民自建住宅的民宿不能正常開展建設工程消防設計、驗收或抽查備案等工作。
鄉村民宿基本都建在城市郊區及偏遠農村,其建筑耐火等級低、無防火分隔,疏散通道和疏散樓梯按消防安全要求均不達標等問題都是比較普遍現象,同時農村地區消防基礎建設比較薄弱,很多不具備消防隊伍、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等一些基礎消防基礎建設,也就難以為滅火救援提供充足保障,而整改這些問題往往需要投入資金很多,普通經營者很難承擔。對于城市民宿來說,大量使用的是用于居住的公寓,其特點就是集中性較差,有的可能租賃一個整層或幾層,有的可能是租賃某些樓層的幾個甚至一個房間,很難統一標準進行集中管理。目前還有大量利用高層住宅或者多層住宅建筑改造的,用于短期租賃經營的場所,而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此類建筑不可用于旅館經營,不能作為賓館或者城市民宿使用。
民宿的開業門檻較低,大量開設在公寓甚至住宅小區內,經營方和租客僅通過電子平臺進行雙向交易,除非發生糾紛或者被舉報,難以發現,客觀上造成一些監管的缺失。另外,民宿的經營管理涉及公安、衛健、文旅、市場監管、稅收、消防等多個行業領域,然而一直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和盲區,導致民宿經營的各類違法違規成本過低,最終導致監管管理混亂。
作為一種新型住宿業態,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民宿共享經濟平臺非常多,例如愛彼迎、榛果(美團)、小豬、螞蟻短租、木鳥短租、桔子短租等。住宿人員通過互聯網平臺即可與經營業主簽訂短租合同即可入住,人與人甚至不需見面。作為承包人、承租人、受托人對使用或者管理部分的消防安全責任無法落實到位。特別利用了住宅的民宿場所,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消防設施等標準根本無法達到公共建筑條件,一旦發生火災,極大可能導致群死群傷。
針對上述關于當前民宿消防安全管理存在問題的分析,建議有針對性采取如下措施。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在整個社會存在大量閑置房源、房屋再利用率長期偏低的背景下,民宿業有希望成為與酒店業同樣量級的產業,將民宿作為一個行業進行法律層面的規定勢在必行,各相關行政部門需要從證照審批空白、稅收制度缺位、審核準入機制缺乏、威脅社區公共安全、權利義務劃分不清、維權渠道狹窄等多個層面解決民宿監管的立法工作,建立民宿行業的市場準入制度、明確細化行業標準和管理規范、健全完善信用體系,高站位、多維度地形成民宿立法的制度框架。
當前城市各類經濟飛速發展,農村相較而言增速緩慢,經濟決定基層基礎建設,各級政府應借勢“新農村”建設,充分認識到農村消防工作是農村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關乎火災形勢穩定大局,從保安全的角度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農村消防安全的大框架之內,加強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如建設鄉村公路、拓寬消防車道、布置消防供水管網、購置消防機動泵、消防水帶、消防射水槍、吸水管、破拆工具等,同時在一些沒有消防給水管網的村鎮,應建設天然水源取水設施或者消防水池。在相關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前提下,切實增強民宿抗御火災風險的能力。
根據民宿場所所在建筑的情況,分類制定治理對策。對于獨立建造、類似賓館酒店性質的民宿,由公安、住建、衛健、文旅、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消防等部門將民宿納入監督檢查范圍,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對于位于公共建筑中的民宿,如其建筑物整體或者局部已按照賓館用途,依法向住建部門申報并通過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備案)的,由轄區消防部門依法實施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許可;而公共建筑中使用房間分散布置的,可參照北京、上海等其他城市經驗做法,出臺《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將此類場所納入出租房屋管理,并確定相關行業監管部門,消防救援機構加以指導。對于直接使用住宅建筑的民宿,應明確不能作為“旅館”或 “城市民宿”等類似場所使用,建議直接由相關部門取締。同時充分發揮村委會、居委會等社區組織的力量,引導和鼓勵民宿產業健康良性發展。
對可以作為民宿進行經營的場所,要嚴格把好建筑面積、建筑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消防安全條件關口,將其納入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和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范圍。在相關配套法律出臺前,依據《農家樂(民宿)建筑防火導則(試行)》規定,民宿應設置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出口、樓梯間、疏散走道應設置保持視覺連續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樓梯間、疏散走道應設置應急照明燈,將民宿建筑的消防安全關口管控好。
民宿場所應按照“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制度,配備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定期開展防火檢查,確保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完好有效,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同時積極發揮民宿協會行業自律和行業服務作用,強化行業指導和業務培訓,推動制定行業消防安全規范。經營業主應明確承租人、房主等各方的消防安全責任,并確定專門機構或者委托物業服務企業對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設施和消防車通道進行統一管理。
總之,鄉村旅游市場和民宿行業的發展,必然帶來日益增多的消防安全問題,這就要求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協調相關部門,根據民宿經濟發展特點,從立法、規劃、監管、防火滅火及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等方面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確實完善民宿行業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制度建設,從而進一步有效促進民宿經濟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