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妍
《鄉土中國》作為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第一次被選入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在此之前,我們接觸更多的是文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很多學生以前基本很少接觸學術著作,更談不上閱讀方法的掌握。要讓學生對《鄉土中國》產生興趣,首先得引導學生讀懂“鄉土本色”,使他們獲得閱讀的成就感,認同著作中的觀點,引導他們做一個有思想高度和深度的人。
一、讀懂“鄉土本色”對《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鄉土中國》是一部學術專著,讀起來比較費力,所以我們必須找到能夠幫助中學生讀懂《鄉土中國》的方法和途徑,讀懂“鄉土本色”便是閱讀整本書的突破口,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果能引導他們仔細研讀,一定會有收獲。
“鄉土本色”這一章是《鄉土中國》整本書概寫和總體論述最重要的一部分,對其他章節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和關涉。《鄉土中國》第一章“鄉土本色”第一句話就是:“從基層上看,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開宗明義地提出了這一觀點。
二、讀懂“鄉土本色”這一章節的方法
第一步:用核心問題的方法串聯和梳理第一章“鄉土本色”的主要內容。
如:(1)中國的基層社會由什么組成?——土頭土腦的鄉下人。(2)為什么說鄉下人土氣?土氣是怎么來的?——離不了泥土,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3)中國人的鄉土本色有哪些典型表現?——向土里討要生活、不流動、聚村而居、熟人社會、終老是鄉、靠禮俗約束等。
第二步:把握文章內在邏輯。
可以指導學生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畫出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以“鄉土本色”為中心,把握其熟人社會、不流動、聚村而居、土氣等特點。
第三步:厘清重要概念。
對我們山區中學生來說,閱讀學術著作《鄉土中國》最大的挑戰是這些作品中有很多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如果能抓住其中的重要概念,厘清文章內部邏輯關系,就能夠把握住整本書的中心思想。因而第一章節“鄉土本色”的閱讀體驗和經驗尤其重要。
第四步:聯系時代作品,認識鄉土性熟人社會、土氣、不流動和聚村而居的特點。
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讀過的其他作品,結合閱讀體驗,舉出類似的實例,交流探討,從而加深認識。 通過聯系時代作品,對不同作品的主要內容進行比較,學生們就容易總結出鄉土社會的特點。
如魯迅的《吶喊》、蕭紅的《呼蘭河傳》、沈從文的《邊城》、余華的《活著》、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等。
總之,讀懂“鄉土本色”對《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的意義非常重大,我們要重視方法的引導,通過梳理主要內容、把握本章內在邏輯、厘清核心概念、品讀論述技巧,感悟語言特色以及聯系時代作品等步驟的方法中,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使我們山區學生在學術著作閱讀體驗中有更多收獲。
參考文獻:
[1]整本書閱讀任務書編委會《.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任務書教學指導[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8.11.
[2]關惠文,肖曼菲, 葉碩. 如何閱讀《鄉土中國》[M]. 北京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0.
[3]杜思聰.《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示范[M].北京: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