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茜旸 段佳 胡孌運 羅曄
摘? 要: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政區規劃也不斷調整,通過政區圖形可以直觀地看到這一變化。其中,地圖是記錄與展示一個區域在特定時期地理區位劃分、地理信息的載體,歷代政區沿革地圖在空間分析上承載了較多的時間尺度,歷代政區沿革地圖的編制中存在眾多的技術要點,要想編制完整的政區沿革地圖,需要研究和累積經驗。在研究歷史地圖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可以發掘歷史變化的規律,體會社會變遷的原因,得到更加正確的決策方案。該文從歷代政區沿革地圖的編制出發,根據地圖編制方案的確定、地圖編制的方法,以岳陽市為例,利用岳陽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探究編制一套完整的歷代政區沿革地圖的過程,并從中分析地圖的演變。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岳陽市歷代政區沿革地圖的同時,為相關工作提供經驗。
關鍵詞:歷代政區沿革地圖? 編制方法? 岳陽市? 資料收集
中圖分類號:P28?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evolve with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aid of administrative maps, people could explicitly trace and present the such evolvements. Maps serve as vehicles for recording and displaying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f certain regions in certain periods. In terms of spatial analysis, evolution maps of historic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cover a wider time scale. There are a lot of technical know-how in terms of the designing of such maps. The formation of a series of intact evolution maps calls for in-depth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historical maps, we could trace the laws of historical changes, find reasons of social evolvements, thus obtaining proper decision scheme. Taking the example of the city of Yueyang and exploring the achievements of second toponymic census of Yueyang,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cheme designing and methods choice of making evolution maps of historic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probed into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 series of intact evolution maps and the evolution of maps. Therefore, this paper could not only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maps of historic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Yueyang, but also provide beneficial experience for related work in this area.
Key Words: Evolution maps of historic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Designing methods; The city of Yueyang; Data collection
行政區劃,是國家行政管理的組織系統,也是政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地區的政區變化涉及當地地理環境、歷史變遷、社會發展等諸多方面,而編制政區的歷代沿革地圖可以為當地的地理、歷史和社會研究提供基礎和便利;現代沿革地圖的編制要經過區域選址、資料研究、方案設計和繪制呈現等系統完整的過程,在編制地圖的過程中要注重與當地自然環境、社會變化、人文特點等逐一結合,從而成功編制出一套生動嚴謹的沿革地圖。
岳陽地理位置優越,集中名山、名文、名人、名水、名樓為一體,是中華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岳陽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歷史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岳陽在歷代發展中沿革地圖也發生一系列的變化,研究岳陽市歷代政區沿革地圖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該文以岳陽市為例,編制了8幅具有代表時期的歷代政區沿革地圖,展現了歷代沿革地圖編制的方法,延伸出對沿革地圖編制過程的思考[1]。
1 歷代政區沿革地圖概述
1.1 歷代政區沿革地圖的定義
歷代沿革地圖是一種建立在歷史的空間概念上,表明不同時間的歷史現象的位置和環境的工具;雖然歷史地圖和地理地圖在輪廓上相同,但二者所表述的內容大不相同,地理地圖更多的是為了展示現代的實際位置情況,但歷史地圖則主要表示不同歷史時期位置的變化情況,其中包含了除地理因素外的其他人文和歷史因素;歷代沿革地圖具備多功能性,它可以通過不同的顏色、符號,以及不同時期標志的變化展現領土變遷、河流湖泊、地名地址等一系列內容,在社會歷史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1.2 歷代政區沿革地圖的編制意義
第一,利用歷史地圖可以探尋歷史的發展規律,通過歷代沿革的地圖,研究人員不但可以看出朝代的更替,也可以看出一個區域發展的趨向,對于探尋歷史社會的規律有著重要作用。
第二,利用歷史地圖可以探尋時代環境的變化,歷史事件活動的出現與變遷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連。例如:觀察絲綢之路時,秦時河西走廊及以西地帶尚屬匈奴領域,匈奴勢弱,其又與等降水量線相重,正是農耕的綠洲之地,便成為交通要道;而唐后期綠洲面積縮小,唐人無法克服沙漠戈壁,便使絲綢之路漸漸荒蕪;這樣時代環境的變遷就隨著地圖展開一目了然。
2? 編制方案的確定
編制地圖是一件煩瑣的事情,需要查閱資料、文字解讀、地圖修編以及美工設計等多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要嚴格把關,層層遞進,才能確保地圖編制的嚴謹性。而在編制地圖時,編制方案的確定也非常關鍵,需要按照每一個步驟嚴格進行,才能確保地圖的編制的科學性。所以筆者認為,編制方案的確定需要把握以下幾點內容。
2.1 運用岳陽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底圖
在地圖編制的過程中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占據重要的作用,其中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隨著時代的發展,二者發生很大的變化。沿革地圖因為資料不完整的原因,很難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地理要素的具體情況,所以在進行編制的過程中需要用現代地理要素去繪制,以此作為各個年代的地圖。人工要素主要表現在背景層次上,以此用來專題要素定位。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種表示方式不表示當時的地理要素,只是還原一個類似的場景,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當時社會的特點,走進那段歷史[3-4]。
2.2 沿革地圖的內容形式
該地圖編制將在岳陽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基礎上,疊加了地名普查采集的現今地名(市、縣、鄉駐地,道路、水系、山峰)輔助認識歷代沿革地圖成果。嚴格按照編制要求,編制設計以標準地名為載體的岳陽市《歷代政區沿革地圖》唐、宋、元、明、清、民國時期、解放時期、21世紀的8幅地圖的制作。
《歷代政區沿革地圖》按照統一的地圖結構體系進行編制,形成的內容結構包括圖名、圖示、街道索引、圖例等。以岳陽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為基礎,運用地圖符號,將地名普查的地名信息與收集到的行政區域面數據、歷史地名數據相結合,直管生動、主題突出、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形式精美地反應了岳陽市的歷代政區沿革成果[5]。
2.3 編圖的技巧與工藝
在制作歷代沿革地圖的時,需要根據比例尺、現在底圖的資料,結合該次的設計要求制作歷代沿革地圖,然后做好初審、復審、終審工作,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最終檢查無誤后才可出圖,這樣才能保證地圖的準確性。
參考原版地圖。每個時代繪制地圖的方式不同,這為研究人員繪制地圖提供資料。在繪制地圖之前,可以查閱當年或者相近年代地圖資料,了解行政區劃的變更、一覽變的情況,為編制正確的地圖奠定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遇到不一樣的資料時,這個時候需要多方面考查論證,確定資料內容的正確性之后,再設計地圖。唯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地圖設計的準確性[6]。
最后制作出版地圖。根據地圖文件的內容,嚴格按照地圖資料內容、電腦矢量化要素進行繪制地圖。
3? 編制方法
3.1 研究區概況
岳陽市境內地貌各種各樣,丘崗與盆地、平原與湖泊相互交錯,形成獨特的地貌優勢。整體地勢東面高,西面低,以階梯狀的形式逐漸向洞庭湖盆地傾斜。除了地貌優勢之外,該地域的水系四通八達,為岳陽市的發展提供水利資源。據相關資料表明岳陽市有大小湖泊165個、280多條大小河流,可謂星羅棋布??v觀岳陽市全境地貌,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西部平原區、東部山丘區、中部丘崗區這3個分形區。
岳陽地處湖南東北部長江沿岸,地勢東高西低,以階梯狀向洞庭湖沿岸的盆地傾斜,這種江湖交匯、南北交通的地理特點使岳陽自古就成為要塞之地。唐高祖時期將巴陵郡改名為巴州,因與四川蒼溪縣的巴州重名,后更名為岳州;宋代岳陽地區屬荊湖北路,因秦檜厭惡岳州之岳同岳飛之岳,便改名岳州為純州,后來才恢復舊稱;元朝改岳州為岳州路總管,下屬于湖廣行中書省,唯湘陰屬潭州。到了明代改為岳州府,岳陽區域向西擴展,呈東西狹長,岳陽州府轄七縣三衛的形式基本形成。清朝因岳州府所屬遼闊,中隔洞庭,有鞭長莫及之慮,遂將湖西澧州分改屬;后岳陽地區又經過民國時期的革命戰爭、解放戰爭,政區多次變遷,最終岳陽市的基本行政格局于21世紀初正式形成,市區轄三區四縣、代管兩市[7]。
3.2 資料收集
該文歷代沿革地圖依據了《洞庭湖歷史變遷圖集》《湖南省行政區劃簡冊》《岳陽市行政區劃圖》《中國歷史地圖集》《舊唐志·地理志》《新唐書·地理志》《元和郡縣圖志·江南道》《元史》《讀是方輿紀要》《丙寅郡志》《皇清地理圖》《岳陽風土記》《元豐九域志》《太平寰宇記》等傳世文獻,而現代時期的地圖則依托了岳陽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數據成果編制而成。
4 地圖成果
根據上述設計,研究人員完成了岳陽市唐、宋、元、明、清、民國時期、解放時期、21世紀的8幅地圖的制作。從地圖歷代政區沿革地圖可以看出:岳陽行政區域發展是由不規則的圓形逐漸變為狹長的帶狀,政區主要的變化是城西臨岸邊界向后移動,南部沅江縣和湘陰縣的分離;這種政區的變化需要結合史料記載分析洞庭地帶的自然環境變化而得出:岳陽地處的洞庭湖盆地四周多平原,再加上天然水域,使洞庭湖地區成為重點糧食生產地區,岳陽城市作為郡(府、州)和縣治所在地的地位從未動搖,但由于城西臨湖,土質多為砂礫層,致使土質疏松飽受洪水侵蝕,湖岸相較于之前數次崩坍,城墻被迫向后遷移。水域則是從唐宋時期呈網狀分布的,到了元明時期水域集中到中上游地區岳陽市政區在近代被多次更改。岳陽市的政區變化只有了解了歷史社會情況,才能在此基礎上繪制出較完整的政區沿革地圖。
5結語
綜上所述,岳陽市地區的發展盛衰變化,與我國社會發展歷史進程緊密相連。國家經濟繁榮帶動著于岳陽市經濟體系的發展。所以,研究人員在考慮岳陽市發展時需要從全國經濟建設緊密聯系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同時從整理地圖資料來看,岳陽市當地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地理條件因素在盛衰變化中占據重要的作用,這也可以看出一個行政區的發展方向需要對影響發展的地理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才能利用當地的資源實現當地發展。
歷史地圖以相互聯系、互為一體的時空觀念為核心,解釋了一個地理區位形成的原因,編制政區歷代政區沿革地圖要本著嚴謹的態度,以真實的歷史圖集作為基礎,將地圖的變革作為核心,設計合理的地圖元素和方案,借助現代圖像制作工具完成繪制;歷代政區沿革地圖在為研究人員展示區域發展的動向與社會發展的規律,將岳陽歷代發展更迭史直觀呈現在讀者的面前,為岳陽市政區劃調整、經濟布局以及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歷史資料,也提供現實依據。與此同時,這也給現代地圖的繪制帶來了諸多啟示,尤其是在現代研究人員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結合歷代政區沿革地圖中的變化規律,進行更加現代化的技術融合應用,可以使地圖在解決防疫等當代社會問題上發揮無可替代的巨大優勢。
參考文獻
[1] 徐愛玲.歷史地圖的使用與對空觀念培養[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2] 郭茂基.淺析《山西省政區沿革地圖集》的編制特點[J].經緯天地,2020(4):87-89,112.
[3] 華林甫. 清朝政區邊界復原與清史地理再現——《清史地圖集》的編繪實踐[J]. 清史研究,2020,121(5):1-23.
[4] 廖作民,徐漢卿,徐麗坤,等.湖北省歷史地圖資料收集方法研究[J].地理空間信息,2017,15(10):108-109,114,11.
[5] 楊蕤.《中國歷史地圖集·西夏幅》補釋[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0,30(1):164-176,216-217.
[6] 李佳星.基于顏色拓撲的行政區配色模型設計[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0.
[7] 王瑤.民國時期地圖出版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