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摘 要:作為我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有自己獨特的語言,但是并沒有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字,所以羌族的文化傳承等多靠口口相傳。民歌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羌族文化的傳承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基于羌族文化的傳承對羌族民歌的保護進行分析,深入了解羌族民歌的類別及藝術特色,這對于羌族民歌的保護具有積極意義,對于羌族文化的傳承也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羌族民歌;羌族文化;文化傳承
注:本文系內江師范學院2019校級科研項目“四川羌族民歌的涵化性研究”(2019QN10)研究成果。
羌族民歌是記錄羌族人民生活、傳承文化的重要形式,分析研究羌族民歌的具體內容及藝術特色,對于深入了解羌族文化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從目前掌握的資料進行分析會發現,羌族文化的形成與羌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環境、自然崇拜和生活狀況等有密切的關系。在缺少文字的情況下,民歌成為反映真實生活的重要內容,所以在羌族,民歌有記錄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民族文化發掘和保護的大背景下,從羌族民歌入手,對羌族文化的精髓進行分析與研究,并通過羌族民歌的保護工作來實現對羌族文化的傳承,能夠使羌族文化得以延續,進而使中華文化體系的豐富性更加顯著。
一、民歌是了解羌族文化的基礎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勞動人民基于生產生活、自然對抗會產生具有地域性特點的文化內容。羌族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岷江上游這個特殊的地理區域。在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中,羌族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羌族人民多利用民歌這種方式對本民族的文化進行記錄,正是因為如此,羌族的民歌內容異常豐富。
對羌族的民歌形成進行分析會發現,其與羌族人民的生產勞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長期的勞作當中,民歌是勞動人民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比如喜、怒、哀、樂、愁等均可以用民歌的方式進行表達[1]。走訪目前的羌族村寨會發現男女老少都會唱民歌,而且民歌歌唱的場合非常豐富,在勞動生產、節日聚會、婚喪嫁娶的時候都會唱民歌,同時民歌是青年男女社交活動開展的重要形式。基于羌族民歌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會發現,其中有大量的酒歌、情歌、山歌以及勞動歌謠,這些民歌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承了下來。羌族民歌具有豐富的曲目,而且風格十分古樸,保存了比較多的傳統風貌。羌族民歌的題材也非常廣泛,語言具有顯著的生動性,加之形式多樣的特點,非常具有本民族特色。從羌族民歌的內容來看,其多反映的是羌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習俗以及宗教、歷史與道德情操,具有非常突出的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總的來講,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是羌族文化的主要傳承載體,因此在實踐中要實現對羌族文化的了解與研究,就必須從羌族民歌入手。
二、羌族民歌的類別與藝術特色
作為羌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羌族民歌的具體形式、類別與文化表現具有趨同性。羌族民歌有不同的分類,且不同類別的民歌有著不同的藝術特色。對羌族民歌的類別進行總結,同時討論其藝術特色,對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羌族民族、理解羌族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一)羌族民歌的類別
從演唱的形式入手進行分析,羌族民歌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合唱、獨唱和對唱。
從民歌的內容入手進行分析,羌族民歌主要可以分為八類。一是情歌。情歌是羌族民歌中占比最大的一類,具體指的是青年男女在表達愛慕之情的時候所唱的歌曲。目前的羌族情歌有求愛歌、熱戀歌、盟誓歌等。二是酒歌。這是羌族特有的一種傳統歌唱形式。對羌族的生活進行調研會發現羌族人民生活當中是離不開酒的。在飲酒的時候,主人和客人需要輪流對歌。酒歌的旋律優美,節奏比較慢,歌詞比較長,且均表達祝賀、吉祥等意思[2]。三是山歌。山歌是羌族人民在日常勞動的時候于山野間演唱的歌曲,有勞動山歌和抒情山歌的區別。山歌的節拍具有自由性,在演唱的時候有對唱和獨唱兩種形式。結合羌族人民的生活,山歌主要的作用是鼓舞勞動情緒。四是勞動歌。這是羌族歷史上最早的民歌,基于具體的勞動內容又有犁地歌、收割歌、打場歌等。在羌族勞動歌中,數量最多的是撕玉米皮歌,其中有的節拍規整,和舞曲相近,有的則比較自由,和山歌類似。就勞動歌的整體分析來看,其節奏明快,氣氛熱烈。五是風俗歌。風俗歌主要指的是能夠反映羌族人民生活習俗的歌曲,比如反映婚禮祝愿內容的民歌。六是時政歌。這種民歌是當時政治生活的一種表現,主要在于揭露舊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七是巫師歌。八是耍山調。這是一種體裁比較自由的抒情民歌,具體指的是青年男女在上山游玩時所唱的歌曲。
(二)羌族民歌的藝術特色
在明確了羌族民歌的具體分類之后對其藝術特色進行研究,對于更加全面地掌握羌族民歌,理解羌族民歌的文化內涵有重要意義。就具體的分析研究來看,羌族民歌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第一,調式。羌族民歌具有獨特的調式。從具體的演唱來看,羌族民歌的原始性和古樸性特點突出,音域不寬,演唱的主要調式為羽調或者徽調。第二,音階。羌族民歌的音階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四聲音階、五聲音階和五聲性六聲音階。第三,旋律。在羌族民歌的演唱過程中,中立音和“音腔”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3]。第四,演唱形式。羌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樣,男聲合唱、男聲重唱、女聲合唱、女聲重唱以及男女對唱等比較普遍。第五,歌詞。羌族民歌的歌詞多四個音節或者七個音節為一句,有四言和七言兩種詩體。第六,旋律、語言以及表現手法方面的特色顯著。羌族民歌來源于生活,與羌族人民的生活內容息息相關,所以其旋律、語言以及表現手法等均與羌族的文化習慣、語言特征等有顯著關聯。
三、羌族民歌保護與文化傳承
基于上文的具體分析可知,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實踐中需要基于羌族文化傳承的目的做好羌族民歌保護工作。結合當前的社會實踐,民歌的保護工作和羌族文化的傳承工作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是實現羌族民歌進校園。所謂的羌族民歌進校園具體指的是在羌族生活區域的教育教學中,可以將羌族民歌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進行滲透,還可以將羌族民歌作為學校活動過程中的重要演出節目向全校師生進行展示。通過完整展示羌族民歌的魅力讓學校的師生對羌族民歌產生好奇與興趣,并通過音樂課程的安排使羌族民歌真正走進課堂,這樣傳承羌族民歌會有廣泛的基礎,其傳承便不會中斷。因為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隨著民歌教育的推廣,民歌所蘊含的文化內容會被更多的學生所熟知,這樣,羌族文化的傳承工作目標便能得以實現。
二是積極進行羌族民歌采風以及羌族文化研究。相關人員可以利用目前的音頻錄制設備對羌族村寨中的民歌演唱進行記錄,并在經過加工后形成系統的羌族民歌文件,利用網絡進行羌族民歌演唱視頻或者音頻的傳播,讓羌族民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這樣,羌族民歌保護與傳承會有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相關研究者可以在采風的基礎上做好區域走訪研究,并結合采風所獲得的相關內容開展羌族文化研究項目及文化傳承保護項目。這樣,更多的資源、人員等會投入相應的工作中,羌族民歌保護和文化傳承的實際效果會更加突出。
四、結語
作為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研究分析羌族的歷史文化對于溯源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等有突出的現實意義。產生于羌族文化土壤的羌族民歌作為重要的藝術形式,是羌族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通過保護和傳承羌族民歌可以實現對羌族文化的傳承,所以在實踐中關注羌族民歌的保護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文飛.四川羌族民歌族內傳承的邏輯起點與維系機制[J].四川戲劇,2019(9):169-171.
[2]楊梅.羌族民歌對羌族社會的審美構建研究[J].四川戲劇,2019(2):116-117.
[3]李韻葳.羌族“口傳文學”舞臺藝術創作研究及應用[J].四川戲劇,2019(1):134-136.
作者單位:
內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