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暢
[摘? ? 要]在我國科技水平不斷發展與創新的過程中,不論對于社會還是各類型的企業而言,都需要對風險控制機制的建立加大重視力度,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風險防控與隱患排查機制的雙重預防機制的防控效果越來越明顯,同時,確保此類機制能夠順暢運行,十分關鍵和必要。基于此,文章對基于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的內容與建立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對保障雙重預防機制有效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要點展開深入探討和研究,供廣大從業者參考。
[關鍵詞]風險預防機制;隱患預防機制;安全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TQ0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487(2021)11–0–03
Safety Management bBased on Dual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Risk and Hidden Danger
Yang? Chang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technological level, both society and various types of enterprise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risk control mechanisms. As time goes o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hidden danger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f the dual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the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ritical and necessary to ensure that such mechanisms can operate smoothly.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necessity of the dual prevention mechanism based on risks and hidden dangers, and conducts in-depth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n the key points of safety management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dual prevention mechanism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majority of practitioners.
[Keywords]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hidden danger prevention mechanism;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key points of safety management
社會經濟進入了快速穩定的發展期間后,對于生產制造的企業而言,安全性始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特點,在企業中針對各生產環節開展相應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夠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動力,安全性通常貫徹在企業的整個生產、管理流程當中,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也因此應運而生。安全管理工作需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科學開展,這種方式既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也能夠促進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進而得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目的。
1 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的主要運作原理
在對雙重預防機制的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前,應先對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的內容有一個概念上的理解,有利于展開后續對此機制的研究。在風險隱患雙重預防機制中,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和針對隱患排查的治理體系。
風險分級管控機制的主要內容是指對于作業環境或相關場所的風險進行分析,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同時還結合了安全管理、環境管理的等級對該崗位的作業風險等級進行評估并分級。在完成分級內容后,再運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下的最為適合的管控措施,在保證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對作業環境中的危險源進行隔離、及時開展消除作業,通過這種有效地方式能夠將安全風險等級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在雙重預防機制得到有效建立后,為確保該機制的職能可以充分發揮,企業方面應加強對全體員工的動員力度,促使全員參與整個機制的建設,將“預防”貫徹到底。同時,在參與該機制的建立過程中,可充分吸收相關的經驗和實踐做法,并定期對實踐方案進行全面總結,以此制定出更為適合的預防方案,將生產質量和生產安全兩方面雙重提高,對一線生產資料予以全面分析,以此降低風險的隱蔽性,本著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的原則進行預防作業。
企業方面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文件,如風險點的科學辨識等,確保編寫的規范性。同時,根據生產期間的工藝流程、不同類型的崗位等因素,合理規劃評估工作,對各類風險點予以量化評估,直至符合安全規范標準。
雙重預防機制的高效、科學應用,能夠及時發現對企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素,并及時處理和預防。
2 風險雙重預防機制的安全管理要點分析
隨著企業在風險防控方面的意識不斷增強,風險管控管理與隱患排除治理體系的應用效果十分明顯,并已經逐步成為企業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企業方面需科學建立安全生產風險的預警系統及其管理機制,同時,也要實現對該機制的系統化管理,確保整個風控機制能夠處于正常的運作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風險概率,其中包括作業人員的非安全行為等方面可予以及時管控,減少安全事故的出現對企業、工作人員造成的經濟財產甚至是生命的損失。
2.1 風險預防管理機制的運作流程
在企業開展生產、作業期間,風險預控及其相應管理工作的落實非常關鍵,該機制能夠結合生產環境、崗位危險等級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相對深入的識別,有效識別完成后,再對其風險進行分析和研究,將危險源的基本信息予以呈現。
該機制能夠根據評價、分析的結果對危險源進行針對性管控,并開展相應的措施,促使各類活動都能夠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運作狀態,以降低安全事故對企業生產效率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和影響作用,在該機制的運作期間,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實現生產全過程管理。
2.1.1 科學辨識危險源
在企業生產期間,危險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該崗位中的員工生命造成生命財產威脅,同時也會對生產作業的質量和效率帶來非常不穩定、不利的影響,有損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科學、有效地識別危險源,能夠明顯降低安全事故或風險隱患的出現概率,加強對危險源的認識力度,同時這也是確保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穩定運作的必要條件。
企業方面可在科學辨識危險源的環節中,將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職業病,以及工作環境等方面作為出發點,并由專門的安全管理人員協同相關崗位的技術人員制定相應并出臺相應的《崗位危險源辨識及防范手冊》等文件,確保各環節能夠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企業方面能夠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保障全體員工對危險源有充分的辨識能力,并將危險源的辨識工作覆蓋到所有生產流程及其環節,不僅對作業崗位,還需對裝置設備、作業環境等方面都需開展識別工作,確保整個環節的參與完整性,避免出現遺漏問題。
相關人員還需針對危險源的類型進行及時梳理,逐步完善防范手冊,定期開展學習組織大會,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全面、有效地增強企業對生產風險的有效防控。
2.1.2 風險評估
在科學識別危險源后,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及其相關工作人員應針對危險源的形成條件開展進一步的分析與評估,一般選擇采用LEC風險法進行評估,其中“L”代表產生事故及危險情況的可能性,“E”則代表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具體頻率,“C”代表危險源對生產作業產生的危害程度,并將這個危害程度確定其風險等級。企業方面在確定風險等級后,可通過實際的風險點設置相應的管控層級,包括企業分廠、工段、崗位等,全面落實責任單位及其相關負責人,妥善準備后,可開展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具體到管控措施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對制度的管理,對作業人員開展的培訓工作,以及在面對安全事故出現時的應急措施等。將各工段生成的風險評估報告擬定初稿,并將其上報至相關風險管理部門,該部門的各部分職能需完善,包括現場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等,在這個前提下對風險管理部門的風險評估報告予以逐步完善,確保沒有內容遺漏。
可采用雙向反饋的方式,將風險評估報告進行修改和審核,完成后執行。以一年為單位,相關企業可對危險源的風險進行分級處理,確保整個風控體系能夠處于不斷發展和更新的狀態,逐步完善該體系的功能,是確保安全管理工作可以發揮出真正作用的關鍵措施,科學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促進企業的經濟可持續、長遠發展。
2.1.3 及時警示風險
企業方面應加大對風險、危險源等信息的公布力度,避免出現信息差,除了風險點的基本信息還包括風險的主要類型、危害等級、具體的管控、應急措施。為達到相應的預防效果和水平,相關部門可在定期培訓的過程中,使所有員工都能夠對風險的基本情況有著全面了解,并確保其能夠運用防范措施及應急方法。
在確保風險點得到足夠的警示作用后,還需對容易產生安全生產風險的崗位、設置相關的通知單,通知單的內容主要有該崗位的關鍵危險點及因素、危害后果、預防和應急措施,以及用于報告的聯系方式等。為加大此風險的警示效果和作用,應該在作業場所設置便捷報警的設備或裝置,并對現場配置專門的安全通道。
在開展正常的作業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結合風險預控措施,加強對危險源的辨識水平、保證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同時,結合實際生產情況制定專門的管理標準,結合高效的管控措施將大部分危險源予以高效控制。
2.2 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科學運用
2.2.1 隱患排查體系的建立
若部分危險源經過了風險控制體系,但沒有完全消除,很可能因為生產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加重危害作用,這種危險源也稱作隱患。針對這類隱患因素,則需要進入針對隱患的專項治理環節。所以,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建立非常重要,該體系主要以公司的負責人、管理人員、分廠管理人員等,制定相應的隱患排查治理部門,另增設安全環保辦公室。
為確保隱患排查治理部門可以充分發揮其職能和防控作用,該工作內容的落實需建立在全體員工之中,并根據治理結構建立相應的組織,建立公司→分廠→工段→班組逐級管理的隱患排查體系,明確此隱患排查的管理制度。在進行日常安檢過程中,若出現違規行為,例如,某作業環節該崗位人員違規操作,并存在違反紀律的情況,針對此類情況,檢查人員需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要求其進行整改,并對更改內容進行及時記錄,并在季度、年度安全例會上根據此類情況進行全面的統計和分析工作,有效抑制此類違章行為的產生頻率。在對生產設備、裝置進行定期核查的過程中,若設備的運作狀態處于非安全狀態或其他隱患,需要求其進行立刻整改,在現場整改完畢并記錄才可以結束。對于部分隱患難以在短時間內更改,并及時上報上級,直到接收到確切的整改信息和負責人,最后經過現場驗收,以形成整個生產全過程的閉環管理。
2.2.2 充分且全面的發揮隱患排查體系的職能
(1)在落實隱患排查體系的過程中,企業相關部門需針對性增強各方面的安全工作,并以此完善責任制度,確保各環節都具有相應的安全責任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完善問題與改善的針對性導向政策。
企業方面應增強企業的責任制度的實效性,確保各環節有明確的責任人,并對其設置相應的專門的職責。在此期間,安全管理部門可聯合管理人員或領導人員,召開各類有關于安全生產的專題會議,將安全管理思路進行統一,確保安全生產的根本原則能夠完善建立。同時,還需針對管理薄弱點增強資源配置,保障部署的完善性,基于此,可設置相應的管理負責人以及專門的組織實施人員。
(2)在逐步完善安全管理的工作過程中,還需對雙重預防機制的執行度加強重視,根據實際生產情況構建完善的風控等級制度以及隱患排查雙重機制的實施計劃或方案,并確保此類方案能夠高效、全面的施行。
相關部門可根據行業監管完善并落實安全檢查職責,并按照省級、市級、區級劃分展開聯合執導工作。監管人員需在日常工作計劃中完善監管執法制度,確保各類檢查過程順利指導模范試點單位展開相應的體系建設作業,促使企業方面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風險問題并及時處理。
3 結束語
若企業想實現經濟、生產狀態、質量效率等方面的可持續長遠發展,并確保整個企業正常運作,那么可針對生產全過程制定相應的風險預防和隱患排查雙重防控機制,為企業的安全生產保駕護航。通過這種高效機制的作用下,可針對性降低企業的安全事故出現概率,進而達到保障企業生產安全性及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建波.企業安全風險分析與管控措施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16):35-36.
[2] 張俊羽.礦山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的構建與研究[J].新疆有色金屬,2021,44(6):105-106.
[3] 盧鵬,宋佳.防范重大事故風險消除重大安全隱患——中國核電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實踐[J].現代職業安全,2021(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