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建
(大同煤礦集團忻州同舟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忻州 036600)
同舟露天煤礦位于山西省西北部邊緣,保德縣城東北方向12 km處,行政區隸屬于保德縣義門鎮。煤礦建于2009年初,按照山西省加快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實施意見,新公司整合了原保德縣宜和煤化有限公司煤礦、保德縣富宏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煤礦、保德縣長坤煤業有限公司煤礦以及三個礦的東南部、西部擴區,整合后礦田面積為 14.05 km2,保有儲量133.84 Mt,生產能力0.90 Mt/a,設計服務年限107.30 a。
同舟煤業露天礦建礦初期為了有效地控制生產成本,減少施工人員配置,采取充分吸收社會力量的方法,將采剝工程外委給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達到了減少資金和人員投入的目的。但工程外委施工的經營模式在發揮其優勢的同時,也給安全生產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暴露出眾多的弊端。
(1)外委施工單位安全投入及安全管理不到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外委施工單位一般中標后才組建隊伍,施工人員多為臨時工,且露天煤礦施工過程中受政策、氣候、經營模式的影響,作業時間不穩定,造成工作人員的流動性較大。
(3)露天礦采剝工程量大,工期緊,施工單位臨時抽調小型機械設備的現象嚴重,造成設備數量多、型號不統一、安全防護設施缺失、設備設施陳舊落后、檢修不到位、帶病運轉的現象普遍。
(4)施工單位管理松散不到位,相應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執行落實不到位,安全管理系統性不強,安全監管不到位。
(5)外委施工人員多為承包方招聘的臨時工,經粗略培訓后上崗作業,學歷低、組織紀律差、安全意識不強、技術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普遍存在。
(6)采剝作業一般工期緊、工程量大,加之外委單位一般采取計件薪酬的方式,造成采剝場、運輸道路上的設備密度大。
(7)外委施工單位受到工期短的影響,辦公、居住場所多為臨時建筑,食宿條件差,加之工作時間較長,勞動強度較大,員工疲勞作業的現象嚴重。
同舟煤業露天礦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公司、集團以及行業的管理規定,通過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方法,加強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管控措施,構建了以礦方管理主體責任和施工單位執行主體責任相結合的安全生產管理構架,有效地提高了同舟煤業外委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1-8]。
選擇具有相關施工資質的承包單位是保證外委工程順利完成的前提條件。外委施工單位配備的項目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設備的操作人員的資質、機械設備的數量均要高于招標文件的要求,對于“三項人員”數量不足、管理機構不健全、施工設備數量不能滿足工程要求的施工單位嚴禁入場作業。同時,加強相關人員及設備的監管,更換、調配人員須經過礦方的同意備案,同時繳納一定數額的安全保障金,待試用期結束或工程完工后統一退還,以保證施工管理人員、操作人員、設備實時滿足工程要求。
外委單位多以派駐項目部的形式進行工程施工,針對外委單位承包工程多、人員、設備流動性大的特點,加強人員設備準入備案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所有的人員、設備在進場、離場的過程中均要進行備案登記,且要定期、不定期進行審查。
(1)人員控制。施工項目部按照要求建立員工信息臺賬,按月將員工信息臺賬報安監部進行備案。嚴格控制人員流動比例,人員流動比例不得超過10%,超過比例,按照規定對項目部進行考核并自行處理入場培訓費用。外委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崗前的安全培訓、考試通過并取得相應的培訓合格證。
(2)設備控制。項目部需按照要求建立設備管理臺賬,按月將設備流動情況報機電管理部備案。入場前,機電管理部牽頭,對設備進行全方位的檢查,設備及操作人員手續齊全,外觀及安全裝置完好,發設備編號及入場許可證,無證設備,嚴禁入場作業。
將外委項目部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相關要求足額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完成各工種員工的崗前培訓,作為外委施工單位入場開工的前提;新入場的設備必須經過機電部門及使用部門的檢驗,對于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安全管理人員的證件進行逐一驗證,避免出現假證、過期證;從入場審查、崗前培訓、全過程監督等方面做好主體責任的落實工作,強調并落實“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安全生產管理理念;通過“月計劃、月考評、月總結”的管理手段,對外委單位進行月度考核,在管理制度上注明不服從管理、管理差的項目部進行清退;加強班組建設管理,開好班前會,是做好現場安全管理的基礎;礦領導定期參加外委單位班前會,協助、監督外委單位做好班前會的開展工作,提高班前會質量;明確班前會流程,加強班前會對崗位標準、三違行為、作業流程的學習監督工作,讓“上標準崗,干標準活”落到實處。
安全技術措施和安全操作規程是規劃、指導施工的安全管理的技術文件,是對施工過程中易發事故隱患、可能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的預測,是減少損害、控制質量在管理和技術方面應采取措施的總結,其目的在于消除事故隱患,實現安全生產。外委施工單位作業地點多,安全管理點多面廣,難度大,為加強現場管理,同舟煤業實行雙帶班制度,礦領導帶班巡查,外委單位跟班上崗,重點管控。火區、高邊坡下、運輸道路交叉點等事故易發點指派專人盯收,有效降低了事故發生的概率;每周定期開展現場安全隱患大檢查,督促做好風險管控、隱患治理、質量控制工作;將難點、重點、重復隱患升格管控,制定責任清單,層層壓實責任;同時對月度安全考核不達標的單位進行責任追究,直接與項目負責人的工資掛鉤,行政處罰從警告、罰款直至清退。
因地域文化及企業文化的不同,外委單位和礦方在企業安全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做好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基礎。加強企業安全文化的宣傳與灌輸,使“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的理念深入人心,實現安全文化認同尤為重要;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質的轉變,對減少人身事故有重要的意義;要樹立為外委單位服務的意識,礦領導參加外委單位的班前會,通過組織開展安全宣誓、收班會座談、安全現身說法、安全生產進家庭等活動,來加強與外委單位的聯系;監督外委單位按期發放工資及節假日福利,幫扶外委單位困難職工,形成“大家庭”的良好文化氛圍,有效提高外委單位員工對礦方的認同,促進隊伍穩定,保證安全生產。
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強外委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同舟煤業露天礦實現了2020年度外委施工工程重傷以上事故為零的目標;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持證上崗率達到100%;機電設備實現無帶病運轉;外委施工單位員工對公司文化的認可度顯著提高,2020年度的員工流失率從2019年度的23.6%下降到8.3%。建設安全、高效、穩定的外委施工隊伍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特定工程外委的經營模式,為煤礦建設提供了新的力量,研究與其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是確保外委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外委施工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要結合煤礦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從安全文化建設、組織機構配置、人員素質提升等方面,做好安全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現場質量控制等方面的重點工作,形成一體化的安全管理體系,在持續改進的過程中,才能形成適合自身的安全生產管理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