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可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00)
城市地鐵建設必須符合相關標準,保證地鐵發揮應有的作用。地鐵出入口作為地鐵建設的重要部分,在地鐵建設和規劃中起著重要作用。城市地鐵建設應保障地鐵出入口規劃符合國家標準,提升城市地鐵建設質量。
城市地鐵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種交通工具,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貫徹人性化原則,便于人們使用。地鐵出入口規劃作為地鐵建設的重要部分,其設計應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出行習慣相吻合,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在地鐵出入口增加老年人專項出口,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1]。
統一性原則要求地鐵出入口設計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使出入口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地鐵建設質量,還能增強地鐵美觀性,更好地提升人們的使用感受。統一性原則還要求地鐵出入口規劃與周圍建筑風格一致,避免突兀而影響城市形象。
2.1.1 獨立式
該種類型的出入口需獨立修建完成,其布局類型較為簡潔,且整個建筑靈活性較高,緊密結合附近人流和環境特征,科學的設置位置與方向,全面提升人流疏導功能。該類型的出入口位置主要在人行道附近,具體特征主要是:一是設置在路邊,最大限度縮短地鐵內的水平通道長度,為乘客提供便捷的換乘條件,大幅節約成本投入。二是無需或較少拆遷,通常可一次性完成項目建設。三是如果占用一定的管線敷設區域,則需加寬道路紅線,縮小建房地段,從土地使用角度來講,其經濟性不足[2]。
2.1.2 合建式
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出入口稱為合建式,采用該類型的設置,需與地鐵站附近的建筑設置情況緊密貼合,如需同時設計建筑物和地鐵站出入口,則需保證二者在平面設置上相符,如難以實現同步設計和施工,則會對后續施工產生較大障礙。合建式出入口通道通常會聯合地下通道同步施工,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在布局方面體現出較高的科學性,能夠有效降低投資成本,壓縮施工原料費用,將出入口和公共建筑體同步設計與實施,能夠為乘客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條件,占地面積較小,有效節省公共資源,同步施工能夠降低工程成本和實施難度,全面提升工程質量和效果。
2.1.3 下沉式
通常在下沉廣場區域范圍可使用該類型的出入口設計,乘客可通過下沉式出入口直接進入到下沉廣場,與周圍建筑達到更高的融合度。具體設計時,需側重出入口形式和規劃統一性,保證該類型的出入口能夠達到更好的設計效果,其特征為占地面積更大,可實現空間過渡,設計具有更高的藝術性。
應注意地鐵出入口和路口的位置處理,目前采用較多的處理方式有跨路口式、偏路口式、兩路口式等。跨路口式是在路口周圍設置出入口,但該種設計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路口不僅是車流交匯地點,也是地下管道交匯地點,這就加大了地鐵施工難度。偏路口式則可以有效規避地下管道對地鐵施工的影響,但是由于偏路口式對地鐵乘客引流不對稱,所以也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3]。兩路口式主要是在兩個主路口相距不遠時使用,可有效將兩個路口利用起來,極大方便了地鐵乘客。
出入口與周邊建筑風格的處理也是一項重要工作,目前采用較多的處理方法有依附式、融合式兩種方法。依附式是在地鐵出入口規劃時,將建筑的部分空間通過布置自行樓梯的方式進行有效利用,可有效疏通人流,緩解交通擁堵情況,在商務辦公樓等建筑中應用較多。融合式則是將地鐵出入口建設在建筑內部,將乘客先集中到建筑內部再進行分流,可增加乘客在建筑中的停留時間,有效促進建筑內的消費,這種方式在建筑規模較大時應用較多,如大型商場、游樂場等。
地鐵運營的主要目的是分擔地面車流和人流,為出行者提供相對便捷和舒適的出行環境。在設計和規劃地鐵出入口時,需緊密結合周圍交通情況,為優化城市交通服務。地鐵出入口可與步行通道連接,與地下通道等設施達到更高的契合度,形成渾然一體的效果。出入口設計還需與周圍步行通道相連接,為乘客創造更為便捷的交通環境。在出入口與停車場之間可設置連接的通道,緩解城市中心擁堵狀況,使出行更加便利。地鐵出入口可與火車站連接,有效疏散火車站的人流,緩解城市擁堵情況[4]。
為了向社會特殊群體,如老人、兒童及殘障人士提供便利,體現出城市化建設的優越性,應做好地鐵出入口的零障礙設計,為其提供更為便捷的出行通道。無障礙設計需滿足地鐵和城市建筑無障礙建設標準,實現地鐵出入口和城市建設的順暢連通,保證特殊群體能夠順利通行。如在對盲道進行規劃設計時,需重點保證道路的順暢性,全面清除各類障礙,使盲人順利通行。
出入口設計規劃應充分體現城市化規劃理念,外觀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運用裝飾設計手段對出入口進行藝術設計,由于該部分面積較為狹窄,在開展具體設計工作時,可通過裝飾、塑形,有效提升出入口的美觀度和特色性。其二,運用通透化設計手段,將玻璃作為基礎原料,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其三,進一步創新設計思路,將個性化的設計理念應用于地鐵規劃中,在保障出入口設計安全的前提下,對其外形進行藝術改造,全面提升外形設計藝術水平。
每個地鐵至少需設置兩個出入口,一線城市的地鐵需設置10個左右的出入口,如廣州市地鐵通常會設置4個左右的出入口,但在關鍵站點會設置10個左右的出入口。數量設置與人流疏散速度直接相關,通常出入口的數量與疏散速度成正比,合理的出入口位置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人流疏散目的。此外,決定出入口數量的還有早晚高峰人流量,在開展設計時,需對地面承載能力及乘客安全性進行客觀衡量,保證地鐵出入口數量滿足人流量需求。
我國不同城市的地鐵出入口設置標準還未完全統一,應制定能夠符合多數城市的地鐵建設統一標準,各地區應結合地理、氣候、自然及交通因素,形成符合地方特點的規范和標準,全面提升城市鐵路出入口設計的科學性,為乘客提供更為便捷舒適的交通環境[5]。
地鐵出入口作為影響地鐵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在規劃時應嚴格遵循統一性、標準化和人性化原則,做好出入口與主要路口、周邊建筑風格和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和處理,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