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斌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
電影海報的設計頗為復雜。這一則是因為海報的內容涉及面極廣,二則是因為其對電影的宣傳有著多維的影響。對于前者而言,電影故事梗概的介紹、拍攝中的精彩圖片以及制片導演、演員陣容的介紹以及上映日期的告知等,都需要依賴電影海報來逐一說明;對于后者而言,作為一種推介媒介,電影海報不只具有廣告的性質,還是饋贈觀眾的藝術品,因而其藝術性要求極高。所以,除了電影發行者要關注電影海報的設計之外,那些電影海報的設計者更應該關注海報設計中的得失和經驗的積累。
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主要涉及到海報主題的確定、設計元素的選擇、海報風格的彰顯以及經驗的總結與借鑒等諸多問題。
電影海報有其鮮明的藝術主題,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確定電影海報的主題呢?這得從“電影海報”的命名上來解析?!半娪昂蟆笔且粋€合成詞,由“電影”與“海報”兩者整合而成?!昂蟆敝昂!笔侵浮吧虾!?,“海報”其實就是一種電影或戲劇的招貼。它與“電影”的關系是非常明確的,即為電影而設計的招貼。因此,電影的主題決定了海報的藝術主題。隨著疫情后電影市場的日趨恢復,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關注電影海報給予電影推介的影響。對海報與電影之間的相互影響,有研究者這樣總結:好的電影海報能給電影帶來更高的流量和話題度,帶來潛在的觀影群體;不合時宜的海報也會讓人一眼就失去了觀看這部影片的心情。因此,在當代電影這個特定語境下的海報設計注定就背負了和其他種類海報不同的任務與寄托[1]。引文強調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電影海報對電影的影響。海報對電影的影響與其海報自身的設計質量密切相關。一方面,高質量的電影海報可以通過為電影贏得最大流量與話題度的方式拓展觀景群體;另一方面,劣質的電影海報不僅不會起到推介電影的作用,反而會消解其潛在的觀影群體。一正一反的對比之中,一是作者在強調海報設計的價值與作用;二是強調電影海報的個性化設計與獨特性作用。同為海報,電影海報應該有自身的個性化設計規律可遵循。作為一種藝術品,電影海報的主題與電影的主題具有互動關系,這是引文作者要強調的重點所在。影響電影海報主題的因素有二:一是電影自身的故事情節;二是觀景群體?!赌愫?,李煥英》的電影海報設計中,為了突出其“孝順父母”的主題,設計者直接在海報的畫面上,用漢語和英語分別標出了“笑順爸媽”和“Hi,mom”這樣的文字性提示。同時在文字提示的下方,又配以導演賈玲和主要演員沈騰、張小斐的劇照。這張海報的設計特點如下:首先,“笑順爸媽”之“笑”有多層含義。它既是“孝順”之“孝”的諧音,又是號召眾人以“笑”的方式對待父母意見的暗示。其次,這個影片的觀眾群體沒有特定的年齡限制。年輕的群體對“Hi,mom”的感覺會更為親近;年長的觀眾對“笑順爸媽”這樣的諧音宣傳亦無拒絕之感。并且從“孝順爸媽”到“笑順爸媽”的文字提示本身就有一種時空上的穿越,而這又恰好與影片的拍攝方式暗合。故而說這樣的海報設計也是提升票房的一種手段。
《熊出沒·奇幻空間》是一個以少兒觀眾為主的電影。因此它的海報設計相對于《你好,李煥英》的海報設計而言就相對直白了許多。為突出電影的主題,結合少兒的心理特點,設計者在海報的畫面上夸大了電影主角熊的形體并直接用變形的文字標出了“熊出沒·奇幻空間”和“春節就看熊出沒”這樣的語句?!靶艹鰶]·奇幻空間”的文字變形意在激發少兒觀影群體對這部電影的關注;“春節就看熊出沒”的語句以不可置疑的語氣要求學生春節期間必須觀看這部電影。因此說,“春節就看熊出沒”的標注起到了“送禮就送腦白金”一樣的推介效果。
綜上所言,電影海報的主題與電影的主題具有互動關系,同時,電影海報的主題確定也要在與觀影群體的互動中確定。
電影海報的設計元素選擇是其主題確定后另一件重要事情。用什么樣的設計元素去彰顯電影海報的主題,不同的設計者會有不同的選擇。一般而言,電影拍攝中的精彩畫面,傳統美學元素是最為常見的設計元素。雖然在此把其簡要地概括為上述兩種,但如何在長達幾個小時的電影拍攝中選擇一個經典的畫面,如何在書法字體、顏色等諸多美學元素里選擇一個最恰當的表現媒介,這都體現著海報設計者的自身審美水準。
“電影海報是電影的先導,它用視覺傳達的方式描述和傳遞影片的關鍵信息、傳遞著一種視覺感受,同時也在體現著海報獨特的藝術價值。但是早期的電影海報純粹是為了宣傳電影本身,通常只有圖像文字的簡單排版,并沒有注重海報本身的設計美感和獨特的表現功能。”[2]引文在談及傳統電影海報設計與現代電影海報設計異同的基礎上,也著力闡釋現代電影海報設計對審美感受的強調。為彰顯海報的美感,許多傳統的美學因素都被設計者運用其中。特別是書法字體,就是一種公認的且能傳遞美感的設計元素。除了書法字體之外,還包括顏色搭配的個性化處理。在賀歲片《人潮洶涌》的海報設計中,設計者為其配備的文字有三類:一是對電影主角介紹的文字;二是電影片名的文字;三是對電影故事介紹性的文字。該片的主角是劉德華和肖央。故而設計者把兩人名字的英文字和漢字分別置于兩人圖像的最上方,用以實現名角效應;電影的名字是以變形的藝術字呈現在海報中央,而且字號很大,橫跨海報畫面的中央。設計者這樣的設計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大字號的片名,可以吸引觀看者的眼球,起到宣傳的作用。而配以解釋說明性的文字“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與“大年初一,牛轉乾坤”兩行文字的匹配,更有豐富的意蘊。前者“人生如戲”是對電影故事內容的揭示,“全靠演技”的說明則意在強調劉德化與肖央兩人的演技非同一般;后者“大年初一”的說明,旨在強調《人潮洶涌》是一部賀歲片,“牛轉乾坤”是一句祝福語。它在表達電影拍攝者及海報設計者對觀眾群體的祝福之意的同時,也在表達他們希望借助這部影片更改票房的收入。
在另一幅《人潮洶涌》的電影海報上,同樣的片名“人潮洶涌”則又被設計者進行了變形式的夸大。這四個字被分成兩行,每行兩個字。兩行四個字的整合后占據海報畫面的全部。然后在畫面的空白處,設計者又附以“新的一年,披荊斬棘,和你在一起”與“牛年初一,換個活法”。這幾行字都是以較小的字號并在與“人潮洶涌”形成鮮明對比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人潮洶涌”的字體是白色的,且筆畫粗大,而“牛年初一,換個活法”字體是極細的且被賦予了黃色。這兩種字體顏色在其畫面背景暗紫色的映襯下,極為醒目。既具有美學意蘊,又具推介價值??梢姾笤O計者的匠心獨運之處。
電影海報與戲劇海報不同,一個人設計的電影海報與另一個人設計的電影海報不同。這樣的設計現實就意味著電影海報的設計要有不同的風格彰顯。電影海報的設計風格一般要通過其個性化的設計思路來彰顯。黃海的電影海報作品極具藝術風格,把其藝術設計風格總結為“氣韻生動”并對“氣韻生動”進行了這樣的解釋:以“氣韻生動”為指導的電影海報,設計時在形式上不再拘泥于具體的形象,而是掙脫了以往電影海報設計的“演員+電影名稱”的桎梏,將信息傳達的重點放在情感的表達上[3]。引文中有三點值得我們思考:一是傳統電影海報的設計固化模式,即“演員+電影名稱”。模式是一種固化式的設計思維,其具有自身的優勢,也存在一定的弱點。否則,它也不會被固化到海報的設計之中。二是“氣韻生動”的設計風格及其形成。每一則電影海報首先應該是一件藝術作品,其次才是電影的招貼。而藝術又講究的是獨創性,因而電影海報應該在不斷的模式更替中完成。中西方的美學觀念有所差異,它應該體現在電影的拍攝中,更應該體現在電影海報的設計里。因而才有了“氣韻生動”之說。在《道士下山》的多幅海報設計中,其中有一幅中就只畫了一個道士模樣的人走在下山的路上,旁邊被設計者配了一行這樣的文字:小道士終于要下山了。在這個海報上,沒有出現電影的名稱“道士下山”,也沒有再出現演員的名字,但它的推介效果卻不亞于上邊提到的《人潮洶涌》海報的推介作用。究其緣由,恐怕與作者的個性化設計風格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三是電影海報設計風格的形成表現:情感信息的傳遞。拍攝者的情感表達與觀眾的情感需求被人為地整合到一起的時候,電影海報的設計風格也形成了。
電影海報的設計是依靠經驗的積累與借鑒來實現的。當我們沉迷在“演員+電影名稱”這一海報模式的設計成功經驗時,還應想到黃海在電影海報的設計中獲取的成功經驗。但“氣韻生動”又是不是電影海報設計中唯一的經驗呢?答案是否定的。隨著新經驗的積累,即使黃海本人不能突破“氣韻生動”這一成功經驗,其他的電影海報設計者也會獲取另一個更加貼近時代電影語境的設計經驗。因而,如何繼承與突破現有的海報設計模式就成了我們經驗積累與借鑒的標簽之一。借鑒是經驗的積累,積累是對傳統設計模式突破的準備,因而,在此關注經驗積累的重要性,強調經驗借鑒的重要性。
電影海報的設計是一項需要彰顯設計者藝術風格的創作。因而,在電影海報的設計中,我們需要對電影海報主題的確定、設計元素的選擇以及藝術風格的彰顯、經驗的積累與借鑒等問題進行綜合的思考——而這就是我們例析電影海報設計的主要目的。